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2-28
    名家综述
  • 胞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ABA与H2O2介导的氧化应激中的潜在作用
    罗娅, 杨敏, 葛聪
    2022, 40(6):  805-81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5101
    摘要 ( 269 )   PDF (4771KB) ( 2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研究胞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ytosolic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C)在植物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介导的氧化应激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目前的研究结果对ABA 和H2O2信号转导过程及GAPC的多功能性进行总结。【结果】ABA是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和气孔关闭的重要激素,H2O2是ABA介导应激反应的关键信号分子,GAPC因半胱氨酸残基上存在易被氧化修饰的巯基分子,所以在本身的催化功能之外还具有信号转导功能。在氧化胁迫下,GAPC参与了植物H2O2依赖性信号转导的过程,并作为修饰蛋白发挥其多功能性。【结论】GAPC通过“兼职”或调控初生代谢的转变来响应氧化胁迫。
  • 园艺
  • 10个桃杂交组合F1代主要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与优势亲本筛选
    宋海岩, 刘俊宏, 江国良, 涂美艳, 孙淑霞, 李靖, 王玲利, 徐子鸿, 银登贵, 陈栋, 龚荣高
    2022, 40(6):  812-81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4110
    摘要 ( 235 )   PDF (1431KB) ( 1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桃杂交组合F1代主要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其相关性,为筛选桃育种骨干亲本和优势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个桃杂交组合F1代及其亲本的果肉颜色、果实生育期、单果重及内在品质指标地开展遗传倾向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桃杂交F1代果肉颜色性状分离的卡方检验结果和亲本表型分析,证实WP-1、‘霞脆’、红不软和‘胭脂脆桃’控制果肉颜色性状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型(Yy)。通过对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个有利于获得短生育期杂交后代的优势组合与1个优势父本,2个提高杂交后代单果重的优势组合与1个优势父本,2个提高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优势组合与2个优势父本,1个有利于获得低酸杂交后代的优势组合与1个优势父本,以及1个有利于获得高维生素C含量杂交后代的优势组合和2个优势父本。【结论】桃杂交F1代果实生育期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作为筛选桃杂交后代优良单株的核心指标。通过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能够快速筛选桃育种骨干亲本和优势杂交组合。
  • 5种晚熟柑橘多甲氧基黄酮提取方法比较及应用
    金铮华, 黄泽浩, 毕晓艺, 李云杰, 王迅, 邓红红, 古咸杰, 廖玲
    2022, 40(6):  820-82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9121
    摘要 ( 189 )   PDF (1456KB) ( 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晚熟柑橘果皮中多甲氧基黄酮(PMFs)快速、高效提取方法,比较5种晚熟柑橘果皮中PMFs的含量差异,筛选出适合晚熟柑橘PMFs提取的最优处理组合,为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的分离检测及高含量PMFs的晚熟柑橘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果柑’为研究材料,用超声提取、振荡提取和微波提取3种方法,分别设置提取剂、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从27种组合中筛选出3组最优组合,以得到的3种组合对五种晚熟柑橘PMFs含量进行提取、比较和分析。【结果】‘黄果柑’PMFs在超声法中的最优条件是甲醇超声45 min、料液比1∶20(U2);在振荡法中最高的是甲醇振荡180 min、料液比1∶30(O3);微波法中最优条件是甲醇微波提取45 s、料液比1∶30(M2)。综合考虑时间、提取效率等因素,‘黄果柑’PMFs提取的最优处理为M2。另外,在3种最优处理中,PMFs提取量最高的均为‘沃柑’,‘黄果柑’次之。‘春见’‘大雅’之间PMFS的提取量差异不大,‘塔罗科血橙’的PMFs提取量最小。
  • 不同改良措施对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
    游浩宇, 陈大刚, 徐开未, 彭丹丹, 肖苏杰, 罗中魏, 王祖华, 陈远学
    2022, 40(6):  826-83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9133
    摘要 ( 177 )   PDF (4517KB) ( 1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猕猴桃园土壤黏重滞水、通气透水性差,植株生长不良的生产问题,探究不同改良措施下果园黏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筛选最优土壤改良方案。【方法】采用1 m3露天池栽模拟试验,设计对照(CK)、掺砂20%(S20)、掺砂40%(S40)、枝条3 kg/池还田(B3)、蚯蚓粪10 kg/池还田(W10)、枝条3 kg+蚯蚓粪10 kg/池还田(B3+W10)和蚯蚓粪20 kg/池还田(W20)等7个处理,测定土壤相关物理化学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改良处理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W20、W10、B3+W10、B3以及S20均能有效降低土壤表面紧实度和土壤容重,W20、W10、B3+W10与CK达到显著差异(P<0.05)。W20、W10和B3+W10均能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饱和含水率和毛管孔隙度,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P<0.05)。B3、S20和S40则降低了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率和土壤总孔隙度,S40的保水和持水能力最弱,易漏水干旱,但B3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下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综合得分排序为:W20(3.346)>B3+W10(1.655)>W10(1.529)>B3(-0.705)>S20(-0.712)>CK(-2.489)>S40(-2.624)。【结论】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表面紧实度,掺砂S20能降低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和土壤持水量,增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但掺砂(S20、S40)会导致土壤保水能力下降、肥力降低,建议加强相应的水肥管理。施入蚯蚓粪(W10、B3+W10、W20)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枝条还田(B3)对土壤容重、持水量和孔隙度改善相对较弱。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得出结论:针对黏重猕猴桃果园土壤,比较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是掺砂20%并添加蚯蚓粪有机肥20 kg/0.6 m³(土层深度为60 cm)。
  • 油菜秸秆覆盖对四川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李睿, 孙静, 鲍荣粉, 李祉钰, 涂美艳, 陈栋, 王铤, 刘磊, 林立金
    2022, 40(6):  838-84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1149
    摘要 ( 158 )   PDF (2198KB) ( 1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量的油菜秸秆对四川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改善四川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桃果实品质效果最佳的油菜秸秆覆盖量。【方法】在四川桃园土壤表面覆盖不同量(0、1.5、3、4.5和6 kg/株)油菜秸秆并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研究油菜秸秆对四川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当向土壤覆盖油菜秸秆后土壤0~30和30~60 cm土层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覆盖油菜秸秆后不同土层土壤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在覆盖量为6 kg/株时达到最高。油菜秸秆覆盖量为3、4.5和6 kg/株时不同土层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覆盖量为6 kg/株时达到最高。当油菜秸秆覆盖量为6 kg/株时,桃果实的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等果实的外观品质达到最佳,而可滴定酸含量达到最低,果实的内在品质达到最佳。当向土壤覆盖不同量的油菜秸秆后,桃果实的不同糖组分含量均有所增加。油菜秸秆覆盖量为6 kg/株时,桃果实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3.60%、29.41%、31.46%和131.11%。当油菜秸秆覆盖量为4.5和6 kg/株时,桃果实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覆盖油菜秸秆能改善四川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桃果实品质,且以6 kg/株为最佳。
  • 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化学特性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罗洋, 张桂玲, 王芳, 向仰州, 任军
    2022, 40(6):  847-85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4152
    摘要 ( 172 )   PDF (7760KB) ( 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明确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小白菜和黄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小白菜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硝酸盐含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指标,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化学特性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0.5%、2.5%以及5%辣椒秸秆生物炭处理组土壤pH值分别增加了0.17、0.77和0.62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8.43%、183.52%和378.35%,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在辣椒秸秆生物炭3个用量条件下(0.5%、2.5%和5%),小白菜地上部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7.20%、290.38%和286.82%。此外,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后,小白菜地上部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51.02%~216.33%和13.36%~38.5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72~3.69个百分点,Vc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58.60%~131.72%,而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36%~18.02%。【结论】辣椒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改善了黄壤的化学特性,促进了小白菜对养分的吸收,提升了小白菜的生物量和品质,在本试验范围内以2.5%添加比例效果最优。
  • 芸苔素内酯对树番茄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崔桐灏, 周辉轩, 鲍荣粉, 肖云英, 徐湘婷, 董依萍, 林立金
    2022, 40(6):  853-86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112113
    摘要 ( 354 )   PDF (4487KB) ( 1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芸苔素内酯对树番茄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树番茄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0.0、0.5、1.0、1.5、2.0 mg/L)芸苔素内酯对树番茄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芸苔素内酯提高了树番茄幼苗各器官的生物量;随着芸苔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树番茄幼苗根系、茎杆和叶片生物量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芸苔素内酯浓度为1.5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2.92%、65.14%和55.57%。芸苔素内酯提高了树番茄幼苗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同时降低了过氧化物酶活性。芸苔素内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树番茄幼苗各器官的氮、磷和钾含量,且随着芸苔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树番茄幼苗各器官的氮、磷和钾含量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在芸苔素内酯浓度为1.5 mg/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芸苔素内酯能够促进树番茄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且浓度为1.5 mg/L时效果最佳。
  • 外源褪黑素对猕猴桃实生苗耐涝性的影响
    袁雪侦, 彭玉婷, 涂美艳, 梁东, 徐子鸿, 王玲利, 夏惠
    2022, 40(6):  862-87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4139
    摘要 ( 163 )   PDF (30160KB) ( 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外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溶液(MT)对淹水胁迫下两个猕猴桃品种‘布鲁诺’和‘红实2号’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在栽培中应用MT提高猕猴桃的耐涝性提供依据。【方法】对当年生实生苗进行0、50、100和200 µmol/L外源MT根灌预处理后,进行淹水胁迫处理,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最适外源MT预处理浓度。【结果】施用褪黑素后,两个品种的幼苗在淹水处理下叶片和根系的损伤程度明显减弱,植株的生长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均较淹水对照显著提高,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对照降低,说明MT预处理不同程度上减缓了淹水胁迫对猕猴桃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了耐涝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两个品种最适外源MT预处理浓度均为100 μmol/L。【结论】不同浓度外源MT预处理减轻了淹水胁迫对猕猴桃幼苗造成的损害,以100 µmol/L MT预处理浓度效果最好。
  • 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抑菌机理研究
    贺富胤, 李凤华, 石浩, 王仁才
    2022, 40(6):  872-87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104159
    摘要 ( 132 )   PDF (7274KB) ( 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由黄芩、石菖蒲和丁香等中药组成的提取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对菌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DNA含量变化测定,结合细菌电镜透射图,综合分析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测定得到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2.5 mg/mL。中药复配物可破坏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胞内物质溢出,DNA含量降低,还可破坏菌体形态结构,使菌体扭曲变形,生命活性降低。【结论】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机理为影响菌体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膜和遗传物质等。
  • 地面覆盖反光膜对突尼斯软籽石榴品质的影响
    田锟, 李成成, 孟银银, 余国强, 金雪微, 吴红霞, 邓群仙, 张慧芬
    2022, 40(6):  878-88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109160
    摘要 ( 134 )   PDF (1413KB) ( 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果园地面覆盖PET镀铝银色反光膜对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会理市铜矿村栽培的'突尼斯软籽'石榴为材料,比较分析覆盖反光膜与未覆膜对照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地面覆盖反光膜可以显著促进石榴果实的着色,提升着色面积,对树冠下层果实提高着色效果最明显。地面覆反光膜,树冠下层的石榴果汁中的花青素含量提升11.44%、总酚含量提升3.03%、总黄酮含量提升12.43%;抗氧化能力中DPPH中下层分别增加7.26%、12.89%,FRAP在上下层中分别增加3.67%、9.30%;对下层的可溶性糖提升4.58%,而对可滴定酸和TSS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果园地面覆盖反光膜可以显著提升石榴树冠中下层果实品质,是生产上改良果实品质的有效途径。
  • 林学·生态
  • 蔓竹单根抗拉及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
    张春涛, 马建刚, 丁明净, 向晓华
    2022, 40(6):  883-89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7146
    摘要 ( 146 )   PDF (2419KB) ( 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丰富竹类植物的根系力学研究内容,更好地为高寒地区固土护坡提供植物选择。【方法】利用拉力仪和直剪仪,测定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的蔓竹单根拉伸和根-土复合体力学特征。【结果】蔓竹根系最大抗拉力范围是11.94~194.14 N,抗拉强度为14.78~35.77 MPa、极限延伸率为119.90%~155.04%,杨氏模量为9.53~27.81 MPa。根径与抗拉力呈显著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与抗拉强度、杨氏模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与极限延伸率呈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根系纤维素含量随根径的增大而减少,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多。根系抗拉特性与纤维素呈显著正相关,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呈显著负相关。蔓竹根系提升土壤内聚力0.45~1.72 kPa,内聚力增量随着根径的增加而增大。【结论】蔓竹根系表现出良好的抗拉特性,有效提高了土壤的抗剪性能,能够作为高寒山区固持土壤、稳定边坡的植物使用。
  • 基于单木和林分生长率模型的数据更新精度差异性分析
    吴恒, 胥辉
    2022, 40(6):  893-90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112135
    摘要 ( 120 )   PDF (2269KB) ( 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生长率模型系统更新数据的差异,为年度监测数据更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四川省2002、2017、2012和2017年4个年度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应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8个树种(组)单木胸径和蓄积生长率模型,13个主要乔木林类型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胸径一元模型、年龄一元模型和胸径-年龄二元模型,10个主要乔木林类型三储量联立估测模型。【结果】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能够满足林分蓄积生长的模拟更新,解决了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间计算的兼容性问题,单位面积蓄积量混合效应模型为基于林分因子的储量更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结论】活立木和林木采用胸径-年龄二元生长率模型更新精度较高,散生木采用单木生长率模型更新精度较高,四旁树采用胸径一元林分生长率模型更新精度较高。
  • 黄化对牡丹枝条解剖结构及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解梦雨, 徐珂, 王心怡, 汪琦, 孙悦, 袁涛
    2022, 40(6):  901-90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112045
    摘要 ( 147 )   PDF (15088KB) ( 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提高牡丹压条繁殖效率。【方法】以牡丹品种‘洛阳红’和‘黄金翠’作为试验材料,对当年生枝条进行黄化处理后,进行环剥和IBA(indole-3-butyric acid,吲哚丁酸)处理,探究黄化后牡丹枝条解剖结构的变化、不定根生根率和根系质量。【结果】‘洛阳红’和‘黄金翠’枝条黄化处理后,黄化部位的皮层薄壁细胞增多、木栓层发育延迟、木栓层外组织松散,且最先出现不定根。2个品种枝条黄化处理后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均优于对照枝条,一级根生根率分别为88.9%、97.8%,其中‘黄金翠’黄化枝条的一级根平均数量、二级根平均数量、每一级根上二级根平均数量、一级根平均根长以及根直径分别为8.08条、59.6条、6.8条、12.42 cm和1.97 mm,表现最佳。【结论】黄化处理可降低牡丹枝条的木质化程度,缩短压条繁殖时的不定根发生时间,提高不定根生根率和根系质量。
  • 基于RS和GIS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动态研究
    刘强, 胡玉福
    2022, 40(6):  907-91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112090
    摘要 ( 152 )   PDF (17757KB) ( 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旨在掌握汶川大地震后10 a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情况,了解大熊猫栖息地植被覆盖状况。【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选用2011年TM遥感数据和2020年OLI遥感数据,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完成了近10 a以来王朗自然保护区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监测。【结果】①10 a间保护区灌丛面积减少了23.17 km2,草甸面积增加了20.71 km2,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面积各增加了25.55 km2、8.14 km2,常绿阔叶林减少了31.24 km2。②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知保护区北部灌丛主要转换成了针阔混交林;中部灌丛主要转换成了针叶林;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转换成了针阔混交林。③植被种类覆盖度的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人为因素和灾后植被的自然恢复。【结论】针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为竹子主要生长区,也是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其面积的增长有利于大熊猫保护繁衍。
  • 四川省红火蚁分布调查及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张添翼, 李旭阳, 贡常委, 汪雨蒙, 文耀, 朱新成, 李彬, 王学贵
    2022, 40(6):  913-91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3104
    摘要 ( 204 )   PDF (4486KB) ( 1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四川省红火蚁的快速扩散开展分布调查,通过四川省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明确其扩散途径。【方法】使用目测踏查法对四川省红火蚁主要发生区域进行疫情调查;应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四川省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攀枝花、西昌、会理的红火蚁发生程度为重度,疫情等级达到4级;绵阳的红火蚁发生程度为中偏重,疫情等级为3级;广元、泸州的红火蚁发生程度为轻度,疫情等级为1级;达州的红火蚁疫情等级为0级;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出60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6.67%~78.33%之间,表现出中度到高度的多态性;表观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均大于0.5,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分化系数平均值达到0.4,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各种群间的基因流在0.517 4~2.456 2之间,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漂变;攀枝花种群与其它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远,遗传差异较大。【结论】除攀西地区外,其余地区红火蚁疫情均已得到有效控制;四川省红火蚁的长距离扩散主要因人为传播导致,需加强对红火蚁疫区的监控与检疫。
  • 动物科学
  • 泽泻叶三萜的制备及其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
    王榆鑫, 陶梦婷, 张淇, 赵宇哲, 兰坤, 陶超, 李丽霞
    2022, 40(6):  920-92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5165
    摘要 ( 156 )   PDF (6755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泽泻叶总三萜提取的最佳酶解工艺,并探究得到的总三萜提取物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总三萜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选出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考察总三萜提取物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结果】泽泻叶总三萜提取的最优酶解工艺为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比例1∶2,酶用量1.20%,料液比1∶25,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70 min。泽泻叶总三萜提取物能够加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降低药物残留。【结论】该酶解工艺稳定可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所得的泽泻叶总三萜提取物具有加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代谢的作用,可缩短兽医临床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休药期,减少抗生素残留。
  • 苯扎氯铵、癸甲溴铵烟雾消毒对大鼠呼吸道刺激性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李楠鑫, 陈洋, 陈诗奇, 张继甫, 彭一丁, 钟佳男, 张伟, 符华林
    2022, 40(6):  928-93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4144
    摘要 ( 263 )   PDF (14118KB) ( 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考察苯扎氯铵溶液、癸甲溴铵溶液烟雾消毒的安全性。【方法】选取40只6~7周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苯扎氯铵组、癸甲溴铵组、烟雾助剂组及去离子水组。将各组大鼠每天分别放在相应溶液的烟雾化环境中自由活动30 min,连续处理14 d后评价苯扎氯铵、癸甲溴铵烟雾消毒对大鼠安全性及呼吸道刺激性。【结果】与去离子水组相比,烟雾助剂组、苯扎氯铵组、癸甲溴铵组大鼠体重增长、饮水量变化、脏器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肺洗涤液BCA蛋白浓度及LDH值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病变,仅见鼻腔黏膜轻微损伤。【结论】苯扎氯铵及癸甲溴铵用于烟雾消毒对大鼠具有较高安全性,对呼吸道黏膜有轻微刺激性,但能快速恢复。
  • 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及种间关系研究
    辛亚芬, 张磊, 陈晨, 李嘉怡, 佘宁, 何伟先, 刘志伟, 闫艳红
    2022, 40(6):  935-94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5124
    摘要 ( 159 )   PDF (2232KB) ( 1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川西北高原藏区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方法】以燕麦(A0)和箭筈豌豆(A4)单作为对照,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播量比为2∶1、3∶1、4∶1(A1、A2、A3)为处理,分别对牧草产量、品质及种间关系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其中,A1处理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5 301.22 kg/hm2;混播体系中,燕麦产量占总产草量的94%以上,杂草产量随燕麦比例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燕麦比例增加呈升高趋势,A1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2和A3处理(P<0.05);混播系统中,A1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101.31。混播草地中,燕麦的竞争力始终高于箭筈豌豆,各处理的相对产量总和均大于1。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牧草产量和品质,其排序为A4>A1>A2>A0>A3,但箭筈豌豆单播易倒伏,不易收获。【结论】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重量比为2∶1时最适宜在川西北高原藏区建植人工草地。
  • 食品工程
  • 3种籽瓜果肉电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分析
    熊世磊, 王启慧, 万芳新, 黄晓鹏
    2022, 40(6):  942-94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104060
    摘要 ( 131 )   PDF (7417KB) ( 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比较3种籽瓜果肉电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方法】采用平行板电极法测定3种籽瓜果肉的电学特性,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建立其随频率变化的回归模型并验证。【结果】在163.28~8 000 kHz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3种籽瓜果肉的ZQCp和Rp均逐渐减小,GX均逐渐增大;3种籽瓜果肉的XGLp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Rp、C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DCp之间无相关性;在163.28~8 000 kHz范围内,随频率的增加,Z呈Expdec2模型分布,GRp呈Polynomial模型分布,QCp呈Allometricl1模型分布,X呈Expassoc模型分布,决定系数均在0.93以上;模型验证表明:Allometricl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Cp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籽瓜电学特性的品质检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L-丝氨酸生产菌发酵及合成过程优化研究
    郑桂花, 邹文安, 赵倩
    2022, 40(6):  950-95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5130
    摘要 ( 165 )   PDF (5941KB) ( 1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并优化工程菌大肠杆菌(E. coli-SRZ018)的培养条件,确定四氢叶酸、磷酸吡哆醛和甲醛等对L-丝氨酸产量及转化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比浊法和液相-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测定菌体生物量、甘氨酸及L-丝氨酸含量。【结果】确定最优的培养基组成: 磷酸氢二钾0.8 g/L、玉米浆35.0 g/L、甘油8.0 g/L、硫酸镁1.0 g/L、蛋白胨10.0 g/L,该条件下菌体生物量达2.88 g/L;进一步优化酶转化条件,即甘氨酸15.0 mmol/L、磷酸吡哆醛0.4 mmol/L、四氢叶酸7.0 mmol/L和甲醛10.0 mmol/L,维持反应体系pH 7.5,L-丝氨酸的转化率达95.6%。【结论】滴加甲醛能够显著提高酶法合成L-丝氨酸的底物转化率。
  • 农业经济
  • 签订生产协议如何影响食用菌生产行为—基于工厂化认知的中介作用
    刘恩玲, 罗小锋, 张俊飚, 唐林
    2022, 40(6):  958-96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3140
    摘要 ( 428 )   PDF (1429KB) ( 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工厂化专业菌棒的出现显著提高了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对于农民增收、高质增产具有重要作用,而现实中专业菌棒的推广并不理想,因此研究农户食用菌生产行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利用我国11省食用菌主产区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签订生产协议和工厂化认知对农户食用菌生产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①与食用菌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生产协议,可以显著促进食用菌种植户选择购买专业菌棒的生产方式。②农户对工厂化专业制棒的认知水平越高,越易选择购买专业菌棒的生产方式。③农户对工厂化专业制棒的认知在生产协议和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即签订生产协议可以通过提高农户对工厂化专业制棒的认知来影响农户选择专业菌棒的行为。【结论】据此,应积极推广“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提升食用菌企业与合作社组织的技术推广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农户对专业制棒模式的认知以促进农户生产方式转型。
  •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相对贫困治理的逻辑与机制—以河北为例
    康晗
    2022, 40(6):  966-97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7145
    摘要 ( 547 )   PDF (1427KB) ( 1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中国扶贫战略重点由全面脱贫攻坚目标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直面贫困治理转型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统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及机制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和价值参考。【方法】在分析相对贫困内涵、特征及治理战略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原则,考察河北地方相对贫困治理实证,阐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相对贫困治理逻辑与机制。【结果】由于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条件差异,地区治理侧重点不同,但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存在重叠共识。基于相对贫困治理逻辑构建长效化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结论】提炼出以党的政治领导为核心,产业技治,文化内治,社会共治,民生善治及生态法治为手段“一核五治”相对贫困治理逻辑。从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协同治理,收入增长及法律保障六方面架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