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8-06-28
  • 一个新的薄皮甜瓜叶色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分析
    赖艳 付秋实 吕建春 周梦迪 何茂 许炜萍 王怀松 黄志
    2018, 36(03):  0-0. 
    摘要 ( 8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了研究薄皮甜瓜自然黄化转绿突变体(MT)与非突变亲本(WT)在生长、生理特性、光合作用及叶绿体发育等方面的区别与变化,【方法】对MT、WT及组配子代F1(MT×WT),rF1(WT×MT)的主要农艺性状、光合指标、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与WT相比,MT植株长势较弱,生育期滞后,光合同化效率无显著差异。通过杂交,F1、rF1可恢复正常生长;MT的叶片颜色随生长发育而转变,从黄色转为黄绿色,叶脉为绿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WT,在结果期MT叶片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WT降低了25.70 %、21.26 %,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高于WT;自然黄化转绿突变体MT的SOD、POD、CAT酶活性以及MDA含量高于WT,在结果期,分别提高了65.45 %、13.91 %、3.23 %、15.14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黄化转绿突变体MT的叶绿体中基粒片层堆叠不规律,间距大,排列疏松,双层膜结构不清晰,叶绿体结构发育异常,与WT差异明显。【结论】在全生育期中,虽然MT植株矮小,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WT,叶绿体结构也有所差异,但光合速率却无显著差异,说明其光合机构功能基本完好;在结果期,MT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T,MDA含量在全生育期中均显著高于WT,说明MT抗氧化酶系统较WT反应更为活跃,但F1、rF1与WT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的光合生理机制的基本反应和差异,丰富了叶色突变体的研究理论,为继续深入研究黄化突变基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 正规金融对西部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的治理研究—以宁夏农村为证
    张华泉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正规金融对宁夏民族地区农村脆弱性贫困的治理情况,为正规金融更好地在西部民族地区发挥金融减贫作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在对脆弱性贫困概念进行界定基础上,以宁夏农村357户农户2011年、2013年、2015年三年的农户收入、农户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样本数据作为分析变量,利用这三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户收入与正规金融、社会资本、财政扶贫资金等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发现,正规金融、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脆弱性贫困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而以礼金及亲友间借款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资本则对脆弱性贫困的治理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正规金融与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农户收入增加的间接协同效应均大于直接协同效应,正规金融与教育人力资本对负向冲击的干预平滑作用较为明显,且对自然灾害等负向冲击的平滑作用力度由大到小可依次排序为: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与自然灾害。【结论】脆弱性贫困的金融治理思路应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适时推进而予以调整与转变,一方面应将整合后的各类优质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到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群体亟需的教育、健康、医疗、扶贫产业等项目中去,另一方面则应该增强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能,降低对“嵌入式”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加大对脆弱性贫困群体扶贫、扶智、扶志“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本培育金融扶持力度,助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树立正确的脱贫信心。
  • 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顶腐病发生研究
    徐阳 邓全恩 吴开云 龚榜初 陈学初 莫名全 童静亮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Diospyros kaki Thunb.)顶腐病发生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1个‘恭城水柿’不同发病程度柿园中果实、叶片及土壤N、K、Ca、Mg、Mn、B含量,运用多重比较、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所测矿质元素及其比值与顶腐病发生关系。【结果】随发病程度加深,叶片钙浓度显著降低;发病率与叶片硼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01,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77,与土壤速效钾/交换性钙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41,与土壤水解性氮/交换性钙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68。土壤PH值和叶片钙含量对顶腐病发生存在较大直接负作用,通径系数分别为-1.222、-0.824。【结论】‘恭城水柿’顶腐病与生理性缺钙关系密切。同时,恭城当地酸化、高镁、高氮的土壤环境均不利于柿对钙吸收与转运,从而导致矿质营养失衡、进而易发生顶腐病。
  • 蓝花丹叶片不定根的诱导与光质对其白花丹素积累影响
    朱原 高素萍 罗良旭 胡菊 雷霆 付晓凤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索一种由叶片直接诱导不定根的方法,并试图回答光质是否能促进蓝花丹不定根中白花丹素积累。【方法】首先以无菌叶片为组培外植体,采用NAA和KT激素组合直接诱导出不定根,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光质(红光、蓝光、不同比例的红蓝复合光)处理不定根,测定其干物质及白花丹素积累量。【结果】结果表明:①所有添加NAA处理均能直接诱导叶片产生不定根,未添加NAA处理生根率为零。NAA中添加KT会延迟不定根发生的时点,但能产生更多的不定根;②单蓝光抑制蓝花丹叶片不定根干物质的积累,单红光则没有显著影响,复合作用后,红蓝光3∶1与1∶1时呈现出促进作用,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又显现为抑制作用;③单蓝光、红蓝光1∶3、1∶1的促进不定根中白花丹素的积累作用最强,红光比例超过蓝光时则不利白花丹素的积累,单红光也有同样的不利作用。所有处理的白花丹素含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第30d时的含量最高。【结论】在蓝花丹叶片诱导不定根发生过程中NAA是主导激素,KT与NAA交互作用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不定根产量,故以NAA 0.5mg/L+KT 0.1mg/L诱导蓝花丹叶片不定根发生的效果最佳。光质对蓝花丹不定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以及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且红、蓝光对它们的作用呈现相反的作用。红、蓝光1∶1的光质对不定根连续处理30d可得到单位时间含量较高的白花丹素。
  • 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效果分析——基于四川秦巴山区的实证
    刘宇荧 王雪姣 傅新红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厘清农民合作社在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基于四川秦巴山区13个贫困县712名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了自我发展能力测量体系,采用PSM方法,对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在消除潜在选择性偏差后,农民合作社整体上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且对中、高收入农民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对低收入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效果较小且不显著。【结论】在贫困地区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所有社员的实际参与度是提升当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 林分密度对新津文峰山马尾松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孙千惠 吴霞 姚小兰 郝建锋 向佳 张荣 胡欢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给新津县文峰山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寻求一个合适的林分密度,以发挥当地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效益,并实现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四川新津文峰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A:1000株·hm-2;B:1125株·hm-2;C:1250株·hm-2;D:1375株·hm-2;E:1500株·hm-2)25年生马尾松人工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径级、高度级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共记录植物122种,隶属57科98属;(2)不同林分密度对乔木层径级和高度级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对乔木层优势种有显著影响,但对灌草层植被的优势种无明显影响;(3)林分密度对灌草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随着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多样性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密度为1125株·hm-2时取得最大值。研究认为当地林分密度为1125株·hm-2时,能显著提高新津文峰山马尾松生态公益林群落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 人造林窗下香椿幼林细根的养分内循环
    周义贵 刘运科 苏宇 李德会 李贤伟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研究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以期揭示细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养分的循环规律,并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近自然经营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中补植3年后的香椿细根为研究对象,按根序分级法分取1~5级细根,再将细根剥离土壤后置于黑色塑料瓶中,每间隔7d获取并分析不同根序级细根中氮、磷、钾、钙和镁浓度变化,以确定香椿细根在衰老死亡过程中养分元素是否发生内循环及其内循环速率。【结果】①香椿1~5级细根中氮、磷、钾初始浓度均表现为低级细根(1~2级细根)显著高于高级细根(4~5级细根)(P<0.05),钙和镁在根序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香椿细根衰老过程中氮、磷、钾元素的转移量明显高于钙和镁元素,且在1级细根的养分元素迁移量最多,浓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在其他根序级中浓度先升后降,表明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养分转移是从根轴末端的低级细根开始,依次转移到高级细根上。③香椿1~5级细根在衰老过程中氮、磷和钾的平均内循环率分别为16.41%、21.95%和17.09%,养分内循环主要在1~2级细根中,其内循环率远大于3~5级细根,钙和镁在香椿1~5级衰老细根中基本不发生转移。方差分析显示,同一元素在1~2级细根以及3/4~5级细根中的内循环率无显著差异,但1~2级细根内循环率显著高于3/4~5级细根。【结论】香椿细根在衰老过程中氮、磷、钾元素存在明显的内循环,钙和镁基本不发生转移,且养分内循环主要在低级细根中,其内循环率远大于高级细根,即低级细根在物质和养分循环中的作用要强于高级细根。
  • 磷脂脂肪酸法分析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杜家颖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的影响,对于维持土壤稳定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小区域内选择了具有明显关联性的林地、农用地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 PLFA) 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论】(1)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共检测出9种PLFA,不同层次土壤PLFA含量均表现为林地>农用地>撂荒地,表明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林地土壤微生物活性高于农用地和撂荒地。(2)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土壤含量最高的生物标记物是C16:0、C18:2n6c、C18:0、C16:1n9c,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嗜热解氢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少,说明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随着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而PLFA呈现减少的趋势。(3)土壤PLFA?与土壤理化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SOC)?、C:N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全氮(?TN)?、pH则相关性不大。
  • 核桃杂交子代群体坚果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蒲光兰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41个核桃优良单株坚果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成分,以筛选出影响坚果品质的主要矿质指标及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方法】采用ICP法对不同来源的核桃矿质元素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核桃优良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杂交子代群体坚果矿质元素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K>Ca>P>Mg>Zn>Mn>Fe>Cu。坚果矿质元素的变异程度总体较高,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其中,Mn、Fe、Ca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达66.09%、43.28%和30.31%。核桃各矿质元素含量及其与营养成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粗蛋白与Zn、P、Ca之间,Mg与Mn、Zn、K之间,Cu与Mn、Fe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主成分综合得分对坚果进行评价,其综合表现依次为:乡土核桃≈杂交子代>引进核桃。其中,排名前四的依次为:ZJ2>XT6>ZJ19>XT9。【结论】在进行核桃品种选育时,可将Mn、Fe、Ca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4个优良单株ZJ2、XT6、ZJ19、XT9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进一步应用推广。研究结果可为核桃种质资源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指导。
  • 紫茎泽兰杀螨喷剂的制备以及其临床效果评价
    翁嘉华 石真 胡力文 符杰 胡延春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制备紫茎泽兰杀螨喷剂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本试验以紫茎泽兰主要活性成分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的透皮释放率为指标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考察聚山梨酯-80,月桂氮酮以及乙醇的用量对紫茎泽兰杀螨喷剂的配方工艺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配方,然后选取30只感染疥螨情况相似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Ⅰ(蒸馏水)、阳性对照组Ⅱ(伊维菌素)以及高中低剂量组(Ⅲ,Ⅳ,Ⅴ; 8mg/mL、4mg/mL、2mg/mL),除阳性对照组每周注射一次外,其余各组两天对患处喷洒一次,用药两周。同时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对其体重、呼吸频率、心率、体温以及精神状态和粪便进行测量与观察,每周一次,观察4周。结果显示紫茎泽兰杀螨喷剂的最佳配方为3%的聚山梨酯-80,2%的月桂氮酮以及20%的乙醇。与Ⅰ组相比,从第7天开始其他所有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第14天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症状几乎消失;与Ⅱ组相比,Ⅰ组在21天起体重显著降低(P<0.05),Ⅲ组14天起体重显著降低(P<0.05);Ⅰ组在28天呼吸显著降低(P<0.05);Ⅰ组在第28天心率以及体温显著升高(P<0.05);从14天开始,Ⅰ组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所有组别的粪便皆为成型颗粒状。除了Ⅰ组,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均呈现出恢复健康的趋势。紫茎泽兰杀螨喷剂临床建议浓度为4mg/mL。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临床杀螨效果显著,可为工业化生产紫茎泽兰杀螨喷剂提供理论依据。
  •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彪 杨建东 余娇娇 周 明 欧阳菠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 为了保护和了解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蜂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类地位。【方法】 基于蜜蜂最常用的基因片段mtDNA tRNAleu~COⅡ的非编码区作为分子标记,从而分析唐家河各个地区共37个中蜂样本进行序列的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 唐家河中蜂的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3034,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39±0.041;共发现14个单倍型,主体单倍型TJH2和TJH4分别占总样本数的29.73%和27.03%,同时还首次报道了3个新发现的单倍型。【结论】 唐家河中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单倍型的分布与地理、气候等因素有较大关系。该研究为唐家河中华蜜蜂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不同施肥方式对毛竹林碳储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本学 刘广路 蔡春菊 李雁冰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提高集约经营毛竹林生产效益和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方法】选择穴施毛竹专用肥(I)和毛竹竹腔施肥(II)两种施肥方式,以不施肥(III)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肥能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生物量,穴施毛竹专用肥最为明显,较对照增加55.12%高达16.97t/hm2;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同,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磷、全钾含量、有机碳含量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结论】穴施专用肥显著提高毛竹竹株碳储量;竹腔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层碳储量,对毛竹林系统碳储量的提高更显著。
  • 川西平原香樟林和香椿林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董玉梁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作为分解者或消费者,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关键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但会受到植被类型的影响。为了解川西平原两种常见人工林植被模式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方法】在川西平原典型区域选取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和香椿(Toona sinensis)林两种常见人工林植被模式,以林旁空地为对照,采用干漏斗法(Tullgren)分离并鉴定土壤动物,调查了凋落物层、0-10cm土层以及10-20cm土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同功能种团特征。【结果】调查发现三种土地利用模式下共捕获土壤动物348只,分属7目13科,香樟林中包含11个类群,香椿林中包含13个类群,两者优势类群均主要为蜱螨目土壤动物,在空地中,仅存在3个类群;相对于空地,香樟和香椿林具有相对丰富的土壤动物多样性;但相对于香樟林,香椿林的土壤动物多样性较高(P<0.05),且优势类群更为明显。依据同功能种团的理论,本次调查捕获的土壤动物数量依次为腐食性>杂食性>植食性>捕食性。方差分析表明,三种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香椿林土壤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相对较高(P<0.05),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优势度,且Pielou指数也仅次于空地,综合来看土壤动物多样性表现为香椿林>香樟林>空地。【结论】这些结果表明人工林植被的构建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动物类群,改变土壤动物分布特征及其同功能种团的结构,但受到林木类型的显著影响。
  • 中国部分鸡种BTN2基因SNP和INDEL分析
    王统苗 陈国宏 郑圣晗 张莘 陈博雯 刘本帅 王志秀 常国斌 张扬
    2018, 36(03):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 BTN2( B-butyrophilin 2)基因能够在鸡的肌肉组织中表达,但是具体的功能尚不清楚,所以研究BTN2基因多态性非常重要。【方法】本研究选取26个优良的地方鸡种,对BTN2基因进行目标捕获测序,以NCBI中Gallus gallus的BTN2基因序列为参照,使用MEGA6软件进行不同鸡种基因序列比对,筛选出BTN2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中的SNP、Indel以及氨基酸的变化,最后制成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26个不同鸡种中,BTN2基因的外显子筛选出28个SNP位点,且SNP 位点大多发生在 Exon8上,氨基酸突变大多为错义突变;内含子筛选出48个SNP位点,多数发生在Intron7上;插入缺失多发生在外显子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26个鸡种分为3大类,文昌鸡、SPF-来航鸡、太湖鸡、萧山鸡等聚为一类,他们都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溧阳鸡、北京油鸡、如草鸡等聚为一类,他们都具有肉质鲜美等优点;茶花鸡、仙居鸡、固始鸡、大骨鸡等聚为一类。【结论】我国不同鸡种中BTN2基因的具有遗传多样性,第 8 外显子中138264-138986位点的SNP可以作为鸡免疫特性的候选标记。
  • 妥曲珠利复合纳米胶束的制备
    任丹丹 周建瑜 符华林 申芸 刘畅 凡国庆
    2018, 36(03):  398-404. 
    摘要 ( 2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构建妥曲珠利复合纳米胶束,改善妥曲珠利溶解性能。【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制备复合纳米胶束溶液的处方因素,选出NaDC(A)、Tx100(B)、Brij58(C)、水体积(D)和投药量(E)等5个因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设计,并对妥曲珠利复合纳米胶束的相关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妥曲珠利复合纳米胶束的最优处方为:NaDC:149.00mg,Tx100:198.50mg,Brij58:249.00mg,水化体积:5.58 mL),投药量:14.95mg。该条件制得纳米胶束形态良好,妥曲珠利包封率为98.63%,载药量为3.38%,37℃饱和溶解度为3921.70±0.01μg/mL,是原药的8170.21倍。【结论】复合纳米胶束有效地增加了妥曲珠利溶解度,可以进一步用于临床。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