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5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7-09-30
  • 不同年龄慈竹养分地上空间分布特征及叶养分与土壤肥力关系
    彭超 刘广路 周亚琦 任立宁 赵建诚
    2017, 35(03):  0-0. 
    摘要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以慈竹为研究对象,探讨丛生竹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对叶养分的影响。【方法】测量了慈竹叶枝秆的养分含量、叶养分的垂直结构和所处立地土壤肥力,分析了叶片养分间以及与土壤间的相关性,建立二者间的线性模型。【结果】土壤表层肥力高于下层;慈竹不同部位含量分布顺序为叶>秆>枝,全K含量枝>叶>秆,有机碳为秆>叶>枝,全N在3a立竹不同部位高于1~2a立竹,各年龄立竹营养器官全K均有明显的差异,全P与年龄成反比,有机碳与年龄成正比;叶全N和有机碳与高度呈正相关,全K与之呈负相关,各年龄养分垂直差异不显著;各年龄叶养分间多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土壤肥力因子对叶养分多呈不显著负向影响,仅3a立竹全P含量受土壤多种养分影响大,1a立竹有机碳主要受土壤全P和碱解N影响。【结论】慈竹养分分布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分异性。在土壤肥力充足条件下,竹叶养分间的相互作用较土壤肥力对叶养分作用更明显。
  • 长江经济带产业承接区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以湖北荆门市为例
    张治会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中国新的经济支撑带,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了“压倒性”位置,产业承接区可持续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关键。荆门市做为产业承接示范区,在长江经济带具有典型代表性和重要借鉴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核心指标动态分析荆门2006-2014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示范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曲线几乎平行,先持续上升,2012年达到峰值出现拐点,生态压力达到最大、协调度最差,然后压力逐步释放、协调度开始恢复;生态承载力提高困难,样本期仅提高8.2%;示范区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GDP与生态足迹关系呈典型库兹涅茨倒U曲线,2012年拐点足迹为8.5630hm2。比较长江经济带省域尺度可持续发展指标发现,除云南外,承接区生态足迹、生态赤字、承载力小于示范区,生态压力和协调状况高度相似,凸显“高压力、低协调度、低发展水平”特征。产业承接区和示范区发展路径相似的情形下,提出了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源定位,产业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等使产业承接区低水平越过库兹涅茨倒U曲线拐点、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雷山县清水江组分布区茶叶种植区矿质元素分析
    彭益书 陈蓉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了解雷山县清水江组分布区茶叶种植区的矿质元素特征,进而判断研究区茶叶种植的适宜性。【方法】采集雷山县分布较广的清水江组分布区典型茶园的基岩、土壤和老茶叶样品共19份,分别测定了各样品矿质营养和潜在有害重金属共20个元素的含量。【结果】雷山县下江群清水江组分布区的基岩主要以变质岩中的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和板岩为主。这些基岩风化形成母质后,其发育的土壤以壤土为主。土壤继承了基岩中大多数元素的特征并富含Al,且潜在有害重金属元素As、Cd、Cu、Cr、Hg和Pb的含量均在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020-2001)限定值范围内。老茶叶中大多元素主要继承了土壤和基岩的元素特性,且对Ca、K、Mn、P和S等富集能力较强。老茶叶中As、Cd、Cr和Hg等含量均远低于标准(NY 659-2003)的限定值,其Pb含量远低于标准(GB 2762-2012)中的限定值。【结论】研究区下江群清水江组分布区的土壤能够为茶树生长提供充足的矿质营养元素和安全的土壤环境,适宜茶叶种植。
  • 大豆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韦敬楠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选取2001-2014年度数据,结合国内生产与需求状况、外部因素及国家政策等因素,运用 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内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量和生产成本与大豆价格波动呈正向关系,但生产成本对大豆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大豆压榨量与大豆价格波动在短期内呈明显的反向关系,豆粕价格与大豆价格波动呈微弱的反向关系。
  • 成都平原区城镇近郊村庄的空心化程度研究
    谢艳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成都平原区城镇近郊空心村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17个村庄的空心化程度进行了归类和分层,结果表明:17个村庄中有3个村庄的空心化程度超过了50%,12个村庄的空心化程度在40%—50%之间,仅2个村庄的空心化程度在40%以下,88.24%的村庄出现了中度或重度的空心化;且村庄的空心化程度主要体现在经济和人口两个方面,在土地和生态方面的空心化程度相对较小,空心村综合整治亟待全面实施;最后提出在空心村综合整治时应当因地制宜,实施有重点的综合整治。
  • 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宋倩倩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福建省13个居群198份浙江红花油茶作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子标记分析,为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的良种选育与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 17个ISSR引物扩增出167条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2条,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03%。13个居群浙江红花油茶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1459~0.5094。通过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3个居群的浙江红花油茶分为四个大类。【结论】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浙江红花油茶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与磁化率的演变特征
    王小刚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土壤侵蚀序列分析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在坡面侵蚀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与磁化率(MS)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壤侵蚀强度的增加,坡顶和坡中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存在差异,坡中土壤要较坡顶土壤复杂。不同侵蚀强度土壤与未侵蚀土壤相比较,只有坡顶土壤中SOM的含量和坡中土壤中TK的含量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而土壤中其他的养分含量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土壤侵蚀对紫色土SOM、N素和P素的保存不利。表层土壤的MS随土壤侵蚀强度的增加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呈现出固定的模式,在本研究区很难借助MS来反演紫色土的侵蚀过程。
  • Cd污染对三种类型土壤酶活性及Cd形态分布的影响
    陈良华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认识不同类型土壤酶活性对Cd污染的响应特征,以及Cd形态分布受土壤类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向紫色土、冲积土和黄壤中添加1 mg/kg、20 mg/kg、50 mg/kg外源Cd模拟不同程度镉污染,测定土壤关键酶活性及Cd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Cd污染均抑制了三种土壤的蔗糖酶活性,伴随污染的加剧,抑制作用更显著,尤其是冲积土;Cd污染对冲积土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三种土壤的酸性磷酸酶对Cd污染的响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随土壤中Cd浓度的增大,冲积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其余两种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没有显著变化。Cd污染处理下,紫色土中Cd的形态分布均表现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弱酸提取态。黄壤和冲积土在1 mg/kg时,Cd的各形态分布为:弱酸提取态>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随着Cd含量的增加,冲积土和黄壤中弱酸提取态Cd和可还原态Cd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残渣态Cd的比例下降。【结论】紫色土和黄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受到Cd污染影响较小,冲积土的酶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大;冲积土和黄壤在受污染后土壤中的Cd容易被植物吸收,生态安全存在更大的隐患。
  • 桢楠阴沉木与现代木木材化学成分与表面颜色研究
    胡瑶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桢楠阴沉木与现代木木材化学成分与表面颜色差异,为桢楠阴沉木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化学法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桢楠阴沉木与桢楠现代木的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CIE LAB表色系统定量分析桢楠现代木与阴沉木木材表面颜色。【结果】桢楠阴沉木的热水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灰分,1%氢氧化钠抽出物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现代木,且分别减少了61.91%、38.50%、43.14%、22.96%;桢楠阴沉木的α-纤维素,半纤维素,硫酸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35.00%,17.86%,38.80%,与现代木相比,桢楠阴沉木的α-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分别降解了6.52%、35.85%,而硫酸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增加了23.10%。FITR结果显示,阴沉木形成过程中,半纤维素的特征峰减小最为明显,表明,在桢楠阴沉木形成过程中半纤维发生降解的程度最大。与现代木相比较,桢楠阴沉木L*值下降了24.83%,亮度偏暗,a*值为-10.0,颜色偏绿,色差与色调差异明显。【结论】桢楠阴沉木的形成伴随着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化。
  • 基于氢氧同位素技术的滇东南峰林湖盆区不同群落降水分配过程
    刘珏杉 范弢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土壤覆被不连续、植被退化、地质性干旱是大部分岩溶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植被作为水文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生境恢复和良好的水文循环有重大意义。【目的】选择滇东南文山州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探讨岩溶地区植被恢复对降水分配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当地大气降水δ18O以及不同群落穿透水δ18O的分析,结合当地大气降水量与林内降水量,应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 = 8.764δ18O + 21.558。月降水δ18O和降水量相关性不大,雨量效应不明显。(2)小叶羊蹄甲灌丛穿透水δ18O与降水δ18O相关性大于清香木次生林,较大的群落盖度、强烈的蒸散作用使清香木次生林穿透水δ18O与降水δ18O产生差异。(3) 所有群落林内降水量都与林外降水量有高度相关性,其中云南松人工林>小叶羊蹄甲灌丛>清香木次生林。(4) 清香木次生林优势种清香木林冠截留率最大,树种组成单一、林龄较小的云南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率较小。【结论】森林群落的水文过程对于地区水文循环和调蓄有较大意义,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和植被恢复,群落水文调节功能不断增大,对降水δ18O以及降水分配过程影响更大,植被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功能愈加显著。
  • 1956-2016年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分析
    王敏华 傅伟聪 朱志鹏 陈梓茹 黄淑萍 董建文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探究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方法】基于1956-2016年(60年)的监测数据,利用均值计算、Ridit值分析、累计百分比等方法对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整体而言1957-2016年平均大气能见度为10.05 km,变化趋势为-2.31 km/year;2)大气能见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春、秋两季的大气能见度监测均值较为接近,处于夏季与冬季之间;3)“好”(>=20km)和“差”(<4km)的大气能见度出现频率展示出了不同的变化特征;4)杭州市在1956-1987年,Ridit值均大于0.5,在1987-1995年,Ridit值接近0.5,1996-2015年Ridit值处于0.5上以下,而2016年 Ridit值大于0.5;5)20%,50%及80%位数的大气能见度在1957-2016年均处于下降趋势。【结论】整体而言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处于下降趋势,而2010年以后出现了下降放缓,在2016年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近年来杭州市对大气污染物的治理起到一定效果。
  • 坡地退耕种植藤椒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唐海龙 龚伟 王景燕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明确坡地退耕成藤椒林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为进一步种植和发展藤椒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东丘陵区3 a(TJ3)和5 a(TJ5)藤椒林分及对照农耕地(CK)为对象,研究土壤有机质、容重、孔隙度、持水量、贮水与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坡地退耕为藤椒林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排水能力、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均高于CK,且随藤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相反,容重藤椒林低于CK,且随青花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水源涵养综合值呈TJ5>TJ3>CK的变化规律,藤椒林地均显著高于农耕地,土壤水源涵养综合值与有机质、孔隙度、持水性和渗透性显著相关。【结论】种植藤椒对提高坡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综合值能表征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高低。
  • 十种淫羊藿属植物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的意义
    王霖娇 田静 盛茂银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开展10种淫羊藿属植物核型分析,为该属植物系统分类和起源进化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运用压片法对10个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的根尖有丝分裂进行观察,并对其核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供试的10种淫羊藿属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12,都为二倍体,2n = 2x = 12。10个种的核型基本相似,都为2A对称核型。第1对同源染色体都具有中间随体;除E. perralderianum核型公式为2n = 2x = 8m (2SAT) + 4sm外,其他9个种核型公式均为2n = 2x = 6m (2SAT) + 6sm。【结论】核型分析结果支持该属属下Epimedium和Rhizophyllum 2个亚属的划分,也显示淫羊藿属植物在小檗科明显是一个起源上更古老的类群,且与其他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核型分析对淫羊藿属属下类群系统学研究意义有限,但对属上分类级别的系统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模式探讨——基于四川23个样本的分析
    李念 姜涛 吕兵洋 张成 陈其兵
    2017, 35(03):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全国的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湿地公园投入建设,从已建成的湿地公园来看,定位同质化、模式趋同的问题突出。因此,湿地公园发展的分类分析显得尤为必要又迫切。本文选取了本地资源、周边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指标,以四川省23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对其特征、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城郊,与村镇关系紧密;四川省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模式可归为五类——生态旅游保护型、科普宣传利用型、文化结合型、休闲体验型、恢复利用型。文章通过对各类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分析和发展模式探讨,希望对四川省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起到指导作用,也为全国的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FANK1基因CDS克隆、qPCR表达及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配
    2017, 35(03):  408-432. 
    摘要 ( 2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获得猪FANK1基因CDS序列、组织表达和蛋白功能信息。【方法】以GenBank下载的猪及近缘物种的FANK1 mRNA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FANK1基因。应用qPCR技术分析15个重要组织的mRNA表达谱,并对其蛋白质序列进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获得了BMI FANK1 1041 bp的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KU705617和KU705618,对应的氨基酸登录号:AOC89035和AOC89036),编码34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Mw)为38.44 kD,等电点(pI)为8.44。基因组结构分析表明FANK1基因定位于猪14号染色体,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多组织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FANK1基因在睾丸、尿道球腺、精囊腺、脑、脾中呈高表达水平;在其他组织中呈中低表达水平。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ANK1蛋白质存在2个保守结构域,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序列,N末端和C末端均亲水,有4类功能活性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I与牛、羊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为进一步研究FANK1基因在猪精细胞分裂过程中及调节信号通路方面的作用及功能奠定基础。
  • 彭县黄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分析
    黄俻华 尹华东
    2017, 35(03):  420-424. 
    摘要 ( 2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彭县黄鸡产蛋率和产蛋数变化规律,为提高其产蛋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彭县黄鸡选育群体21-43周龄的每周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伍德、分室和杨宁模型对产蛋率曲线进行拟合分析,以及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累计产蛋数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与实际生产值进行比较。【结果】杨宁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 = 0.968),分室模型的次之(R2 = 0.908),伍德模型的效果最差(R2 = 0.787),杨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最接近;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累积产蛋数曲线的拟合度最高(R2 = 0.998),预测的拐点产蛋周龄为13.386周,拐点产蛋数为48.534枚,预计累积产蛋数85.13枚,比实际低1.31枚。【结论】杨宁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分别对彭县黄鸡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拟合效果最佳,可用于彭县黄鸡产蛋规律的预测和分析,可为彭县黄鸡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 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5~10周龄肉鸭生长发育、肌肉品质的影响
    陶勇
    2017, 35(03):  425-432. 
    摘要 ( 3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苏邮2号肉鸭适宜的日粮代谢能水平与粗蛋白含量,本试验选取了540只5周龄苏邮2号肉鸭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代谢能水平(11.40、11.80、12.20 MJ/kg)和粗蛋白含量(13.80%、15.30%、16.80%)对5~10周龄肉鸭生长发育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公10母。[结论]结果表明:⑴第1、2、4、5、6组试验鸭平均日增重显著地高于第3、9组(P<0.05),第3、9组料重比显著地高于其余各组(P<0.05),第5、6组试验鸭体斜长显著地高于第1、9组(P<0.05)。平均日增重代谢能粗蛋白互作效应显著(P<0.05),体斜长粗蛋白主效应显著(P<0.05)。⑵第5组试验鸭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与第1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6组全净膛率与第1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5、8组腿肌率显著地高于第1、2组(P<0.05),第5组胸肌率与第3组间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主效应在半净膛率、全净膛率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胸肌率的代谢能主效应显著(P<0.05),腿肌率的代谢能粗蛋白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⑶肌苷酸含量在各个实验组间、以及不同肌肉组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肌苷酸在胸肌中的含量普遍要高于腿肌,代谢能、粗蛋白及代谢能粗蛋白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p>0.05)。第8组试验鸭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地高于第1组(P<0.05),胸肌粗脂肪含量代谢能粗蛋白互作效应显著(P<0.05)。第7组试验鸭腿肌pH值显著地高于第8组(P<0.05),代谢能粗蛋白间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采食中等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日粮有利于苏邮2号肉鸭生产性能的提高。
  • 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鱼鳞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
    柯勤勤 李美良
    2017, 35(03):  433-451. 
    摘要 ( 2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采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草鱼鱼鳞制备抗氧化肽,并探讨其稳定性。【方法】运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对酶解得到的抗氧化肽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结果】酶解草鱼鱼鳞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料液比1:15、加酶量800U/g、时间4h;此时鱼鳞酶解液中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7.51%;然后以Vc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鱼鳞抗氧化肽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显示,随着抗氧化肽浓度的增加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增大,在浓度为0.5mg/mL时,鱼鳞抗氧化肽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达到Vc的81.1%;在浓度为0.5mg/mL时,鱼鳞抗氧化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98.97%。在胃肠消化过程中,前4h中,胃肠消化是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是有益的,清除率达到100%,消化4h后,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显著下降,而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胃肠消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是不利的。【结论】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鱼鳞制备的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