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7-06-30
  • 新疆居民畜产品消费分析
    庄天慧 王俊 陈雪
    2017, 35(02):  0-0. 
    摘要 ( 4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特征,有利于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首先对新疆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除羊肉外其它畜产品消费水平都很低,尤其是猪肉和奶类;然后利用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支出、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角度对城镇居民畜产品结构消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肉、猪肉和牛肉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随着收入增加猪肉和禽肉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各类畜产品需求变动主要受自身价格变化影响,其它畜产品价格变化对其影响较弱,但羊肉、牛肉和奶类作为居民最基础的畜产品,其价格变化不仅对自身需求量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对其它畜产品产生较大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 汽车尾气胁迫对4种樟科幼树叶片
    燕一波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4种樟科树木对汽车尾气的生理指标响应,为逆境生理和抗污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汽车尾气(0.0,0.5,1.0,2.0,3.0,4.0mg?m-3)对樟树、天竺桂、阴香、红楠4种盆栽2年生实生苗为试材进行熏气处理24h,研究了汽车尾气对4种苗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4个树种叶片各指标变化模式不同,叶绿素含量、SOD、POD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均总体上升,说明尾气对质膜造成了伤害;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未表现出规律性。【结论】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对各项指标测定值进行定量转换,对4种苗木的抗汽车尾气污染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苗木抗污染能力的大小依次为:樟树>天竺桂>阴香>红楠。
  • 江苏宝华山红柴枝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从睿 伊贤贵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宝华山红柴枝这一珍稀植物资源,掌握其所处群落的特征,使该资源实现可持续化。【方法】对宝华山红柴枝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和群落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4000 m2样地中,红柴枝植物群落中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70科135属162种;群落种类以榆科、蔷薇科、豆科、菊科和禾本科等为主。种子植物共64科129属156种,其中科有6种分布类型,热带分布科占65.79 %;属有13种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属占31.53 %。重要值分布表明毛竹、红柴枝、紫楠、枫香树等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群,其值分别为11.77 %、8.24 %、7.96 %和7.35 %。种群年龄结构的立木级分析表明,荚蒾、山胡椒、红柴枝等属于增长种群,而枫香树、朴树等属于衰退种群。在垂直结构上,草本层多样性最大、灌木层次之、乔木层则最小。【结论】红柴枝在群落中是较稳定的种群,低龄级苗木(I级和II级)较多,但该群落内种间竞争力强、郁闭度较高、受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红柴枝生长受限,需适当开窗疏林。由于其优良性状并未进一步得到利用,因此,在加强保护红柴枝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 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冯宇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秸秆覆盖是一种有效的土壤管理方式,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银杏用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及不同覆盖量(2、4和6kg/m2玉米秸秆)对林下浅层土壤(0-10cm)养分的影响,并对三种覆盖材料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覆盖材料均有提高林下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其中玉米秸秆和稻草秸秆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相对较好。玉米秸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不同,总的来说,覆盖量越大,覆盖效果越好。相对于生物覆盖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作用,对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因此生物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可用于沿海滩涂银杏用材林土壤的改良。
  •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的水文特征
    景贯阳 邸利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通过对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的分析,评估陇东黄土高原泾川县中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功能,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林龄(20、25、30和35a)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结果】在0~100 cm土层,不同生长阶段刺槐林土壤容重(g/cm3)均值变化大小依次表现为:25a(1.330)>30a(1.253)>20a(1.170)>35a(1.161);35a生样地土壤的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及最小蓄水量均最大,25a生样地的最小;4种林龄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2.045~4.718 mm/min,35a生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且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35a生刺槐林的土壤持水能力与渗透性较好,20a和30a生次之,25a生最差。
  • 川西林盘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周媛 陈娟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林盘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对林盘景观保护与生态规划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对成都市第二圈层2001、2005、2011、2015年Landsat TM 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采用梯度分析法、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2001-2015年成都市林盘景观空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从2001-2015年,在成都市第二圈层中,林盘景观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其形态逐渐向单一化转化,并呈现集聚分布的特征,景观趋同现象明显。同时,大量的农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景观优势度明显降低。类型及景观水平上,在景观样带的西部( - 4~ - 6km),东部(7~10 km),南部(6~10 km),林盘景观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林盘景观相对最密集,空间形态不规则且趋于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大,人为干扰对林盘景观的影响相对减弱。不同时期内林盘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影响力存在一定的差异。2001-2015年,林盘景观呈减少变化趋势的主导驱动因子包括人口流动、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到城市及村镇的距离,产业结构,受到社会经济及人为干扰的交叉影响。【结论】综合考虑林盘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影响因素,从林盘聚落及林盘景观单元入手,对林盘景观生态规划提出相应的生态策略。
  •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圆叶玉兰的生态位研究
    曾洪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摘要:【目的】研究极小种群圆叶玉兰(Oyama sinensis (Rehder et E. H. Wilson) N. H. Xia et C. Y. Wu)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圆叶玉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川镇圆叶玉兰分布区域的7个海拔梯度布设21个20 m?20 m的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研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研究区内圆叶玉兰在各海拔分布均匀;贴毛箭竹(Fargesia adpressa)、圆叶玉兰、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907、1.870、1.778、1.746、1.697,在群落中具有种群优势;圆叶玉兰和领春木、贴毛箭竹、红花悬钩子(Rubus inopertus)等主要的伴生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均在0.5~1之间。【结论】目前,圆叶玉兰生存状况良好,生态适应能力较强,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
  • 河北省太行山区10年生核桃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
    沈会涛 王晓学 赵艳霞 刘欣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为河北省山区经济林碳氮平衡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0年生的核桃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乔木层生物量取样和土壤分层取样,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植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凯氏法测定植物全氮和土壤全氮含量。【结果】核桃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为84.328 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为75.57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89.6 %,乔木层碳储量为8.74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10.4 %。总氮储量为5.375 t?hm-2,乔木层氮储量和土壤层氮储量分别占总氮储量的3.1 %和96.9 %。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核桃树不同器官碳氮含量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关系(P < 0.05),不同土壤层的碳氮含量呈极显著非线性正相关关系(P < 0.01)。【结论】土壤是核桃林碳氮的主要储存库。
  •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扫帚菜多糖及其抗氧化研究
    陈文娟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扫帚菜多糖的工艺,并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选择酶用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液料比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扫帚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并以猪油的抗氧化性能来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扫帚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1%、超声温度51 ℃、超声时间20 min、液料比25 mL/g,该条件下扫帚菜多糖的提取率为65.93mg/g,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1%,验证了回归方程模型的可靠性。抗氧化能力表明多糖对猪油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提高猪油产品的货架期。【结论】该研究为扫帚菜多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杉木遗传转化中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的筛选
    薛爽 许珊珊 饶丽莎 左丹丹 汪凤林 林思祖 叶义全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筛选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杉木遗传转化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为杉木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杉木组培苗茎段和嫩芽为材料,探讨了潮霉素、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杆菌GV3101的抑菌效果。【结果】潮霉素浓度为40 mg/L和60 mg/L时,杉木嫩芽和茎段培养42 d存活率分别为8.78%,13.97%和7.05%,5.93%,表现出良好的效果,80 mg/L时,其生长完全被抑制。卡那霉素浓度为100 mg/L时,杉木嫩芽和茎段在80 d时存活率仍高达75.04%和80.37%。300 mg/L的抗生素抑菌剂头孢霉素能有效抑制农杆菌GV3101生长,且该浓度下杉木嫩芽及茎段增殖效果良好。【结论】在以杉木嫩芽和茎段为受体材料的遗传转化体系中,40~60 mg/L和60~80 mg/L的潮霉素可作为杉木遗传转化抗性苗二次筛选的选择压,300 mg/L头孢霉素可作为农杆菌GV3101的抑菌浓度。
  •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环境特征
    陈小红
    2017, 35(02):  0-0. 
    摘要 ( 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与环境特征的关系,探求影响物种更替的环境因子,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环境因子与植物物种的相关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来实现。【结果】早期阶段(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马尾松林下物种丰富,到后期(成熟林)林下仅被少量主要物种占据;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E、D、H 明显降低,草本层表现尤为明显,木本层不显著;林分结构(林分密度、胸径、树高)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影响明显,而对木本层的影响相对较弱;土壤容重与幼龄林、成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土壤全氮、全钾、有机质对初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显著,特别是草本植物。【结论】随着林龄的延长,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是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 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段秋宇 廖方全 刘士山 蒲晓斌 吴永成
    2017, 35(02):  167-171. 
    摘要 ( 6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旨在构建四川盆地直播油菜适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方法】本文于2013/2014、2014/2015年选用中熟杂交油菜品种川油36,在成都平原区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5×104~60×104株/hm2)及行距配置(20cm、30cm、40cm、40+20cm)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有重要影响,增密处理(30~60万株/hm2)的主序角果所占比例(%)明显提高。随种植密度的加大(15~60万株/hm2),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密度在3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继续增加密度(60万株/hm2),籽粒产量则显著降低。种植密度对籽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相同密度(30~36万株/hm2)下,不同行距配置(20cm、30cm、40cm、40+20cm)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较宽的行距配置(30cm、40cm)的主序角果数和产量均明显高于窄行距(20cm),籽粒含油率则显著高于窄行距(20cm)。【结论】在充足施肥条件下,直播油菜适宜机收和高产的种植密度为30~36万株/hm2,行距配置以等行距30~40cm为宜,或采用宽窄行40+20cm。
  • 优质鸡鸡冠发育对激素分泌及胴体性能的影响
    赵振华
    2017, 35(02):  251-255. 
    摘要 ( 19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探索鸡冠发育对激素分泌及胴体性能的影响,【方法】从6周龄开始对优质肉鸡S3系鸡冠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大小鸡冠鸡的血清激素水平,12周龄时对大小鸡冠组鸡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结果显示:不同日龄高冠组和低冠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高冠组鸡冠高和冠长显著大于低冠组(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逐渐降低,但相同日龄G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睾酮激素(TEST)含量随日龄的增加缓慢增加,随后又缓慢减少,但相同日龄各组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2周龄时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在不同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鸡冠重、睾丸重和腹脂率在高冠组和矮冠组间差异显著(P<0.05)。体尺性状在不同鸡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高和冠重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894,冠高、冠长与鸡冠重、腹脂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全净膛和半净膛极显著相关(P<0.01),与腹脂重之间极显著负相关(P<0.01);GH与鸡冠重显著相关(P<0.05),与睾丸重极显著相关(P<0.01);TEST与睾丸重、腹脂率和GH显著相关(P<0.05),与屠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鸡鸡冠发育的选育,以提高其早熟性,促进脂肪在肌肉内的存积,提高肌肉品质是可行的。
  • 旧院黑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
    李菁菁 刘益平
    2017, 35(02):  256-259. 
    摘要 ( 2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本实验旨在明确旧院黑鸡屠体的经济价值,为旧院黑鸡的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90、120和150日龄随机选择旧院黑鸡公、母各20只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日龄的增长,旧院黑鸡胸肌和腿肌逐渐增重,公鸡屠宰率降低,而母鸡屠宰率升高。综合得知,150日龄时旧院黑鸡屠宰性能较佳。在肉品质方面,粗蛋白含量随日龄增长而降低,肌苷酸、肌内脂肪含量随日龄增长而增加。根据肉品质相关指标综合分析,最佳肉品质在120日龄左右。【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分析,旧院黑鸡最佳上市日龄在120日龄左右。
  • 温室条件下水花生对富营养化水体浮游生物和水质的影响
    李印霞 李敦海
    2017, 35(02):  260-265. 
    摘要 ( 2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温室条件下水花生对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水质的影响。【方法】将备用水花生植株移入盛有湖水的塑料桶中,每3天取一次样,监测水体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及pH值动态变化。另外,实验进行至24天时,监测水体中化感物质、微囊藻毒素及溶解氧的含量。【结果】水花生对蓝藻生长及微囊藻毒素合成抑制作用显著,增加了藻类的物种多样性,同时增大浮游动物密度,引起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种群演替。此外,水花生能够有效去除水体氮、磷营养盐和降低水体pH值。【结论】水花生对于富营养化水体和蓝藻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使水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组成更加完善,能够起到一定的生态修复的作用。
  • 三种虾片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效果评价
    杨育凯
    2017, 35(02):  266-272. 
    摘要 ( 3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方法】为比较三种商品虾片(A、B、C)在凡纳滨对虾中的育苗效果,设计实验培育对虾幼体至15日龄,以水质变化、生长指标、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为考察指标进行育苗效果评价。【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均逐渐上升,pH逐渐下降。9日龄前各组幼体生长发育情况类似,至9日龄均发育至糠虾幼体第二期(M2期),体长范围3.38~3.52mm,之后C组幼体发育减缓且死亡加剧;至15日龄,A、B组幼体均发育至仔虾第五期(P5期),C组发育至仔虾第三、四期(P3~P4期),成活率A>B>C,A、B组平均体长、体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幼体各消化酶活力明显高于C组;免疫酶中过氧化物酶活力大小依次为A>B>C。【结论】A虾片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效果最好,B虾片次之,C虾片育苗效果较差。
  • 12S rRNA、Cyt b基因标记在几类野生动物检材鉴定中的差异
    黄娅琳
    2017, 35(02):  273-279. 
    摘要 ( 3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 比较线粒体DNA上的12S rRNA和Cyt b基因分子标记在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提取各类野生动物样本DNA,PCR扩增线粒体DNA上的12S rRNA基因片段和Cyt b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及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搜索,同源性分析。并将实验序列和NCBI上下载的与该序列存在同源性的序列用软件MEGA 7.0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从各类样本中成功地提取到了基因组总DNA,并成功扩增出了用于动物种属鉴定的12S rRNA基因片段、Cyt b基因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用12S rRNA基因片段和Cyt b基因片段均可准确鉴定黑熊、藏羚羊、鬣羚、穿山甲样本的动物种属,但12S rRNA基因片段无法准确鉴定北山羊样本,BLAST搜索结果为其近缘物种山羊,而Cyt b基因片段却可准确鉴定北山羊。各样本基于12S rRNA、Cyt b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的结果与BLAST搜索结果相符。结论 单一位点基因标记对某些近缘物种的鉴别能力较差,野生动物物种鉴定宜选用2个以上的基因标记位点。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