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5年 第13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5-09-30
    研究论文
  • 缓释肥料在水稻土中施用效果研究
    张泽丽, 王昭雄
    1995, 13(03):  259-26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1
    摘要 ( 194 )   PDF (503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缓释肥料在土壤的养分残留量变化特点看出,无论在砂质或粘质土壤中,均具缓释作用。盆栽试验渗漏水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则表明了缓释肥料中养分释放特点与土性及水稻生长发有关系密切。缓释肥料施入砂质土中,协调了土壤供肥与水稻需肥的矛盾,放获得增产;在粘质土中则未见增产效果。
  • 工程改土对坡薄土性状影响的研究
    王正奎
    1995, 13(03):  266-26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2
    摘要 ( 166 )   PDF (303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取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紫色坡薄地上实施的工程改立项目进行效益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坡薄上水土流失受到抑制,水热矛盾日趋协调,土壤养分状况改善,"陡薄瘦蚀旱"得到缓解,收到了形质兼改的效果。
  • 水稻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探讨
    彭俊华, 吴元奇, 蔡镶贵, 陈显维
    1995, 13(03):  270-27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3
    摘要 ( 157 )   PDF (586KB) ( 1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水稻中粳株系"02428"与籼型恢复系中间材料杂交,育成了几个含50%粳稻血缘的新恢复系。它们与籼型不育系配制的亚亚种间杂交稻,一般具有明显的大穗优势,每穗总粒数可达200粒以上,且结实率正常,生育期适中,只是分蘖力较弱。与显性早熟不育系"早显A"配制的杂交组合,穗粒数明显多于籼型迟熟组合汕优63和早熟组合汕窄8号;尽管生育期比汕窄8号短1.7-6.0天,但产量却高13.7-32.1%,且不低于汕优63。本文还考察了这些恢复系之F1代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粗略估计了其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讨论了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有关问题。
  • 小麦少量样品容重的测定方法
    张晓龙, 卢洪志
    1995, 13(03):  277-27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4
    摘要 ( 715 )   PDF (234KB) ( 1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70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比重Sg和容重μw,证明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存在。在小麦种子数量不够多的情况下,小麦种子的统计容重合w可通过公式:w=375.3774+268.0600Sg计算得出。此公式是由Sg和μw的直线回归关系导出。当用w代替μw时,测定小麦种子容重则不受种子数量的限制。在育种低世代单株水平下更可以广泛地进行高容重材料的筛选工作。
  • 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纯合系分析研究
    倪苏, 涂升斌, 潘光堂
    1995, 13(03):  280-28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5
    摘要 ( 148 )   PDF (344KB) ( 1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植获得的Pa2代161个株系进行了分析,调查了它们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其中有38个株系(约占23%)表现整齐一致,这些株系的几种同工酶谱带和盐溶蛋白谱带也表现相同,说明属纯合系。
  •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
    朱宇
    1995, 13(03):  284-28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6
    摘要 ( 353 )   PDF (265KB) ( 1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干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 花椒根腐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朱天辉, 陈第文
    1995, 13(03):  288-29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7
    摘要 ( 206 )   PDF (306KB) ( 1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Fusarium solani)的菌丝生长以25-30℃、分生孢子萌发以20-30℃为最适宜,孢子在水滴中才能很好萌发,最适pH为5.6-7.0;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主要从伤口浸入,主要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土壤及其病根残体上越冬,一般4-5月开始侵染发病,6-8月最严重,10月下旬基本停止蔓延,其发病规律呈初发期、盛发期、停止期的单峰曲线。
  • 墨西哥辣椒的核型研究
    石大兴, 王米力
    1995, 13(03):  292-294,29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8
    摘要 ( 155 )   PDF (335KB) ( 1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四川农业大学引种栽培的墨西哥辣椒(C. annuum var. peper chili Jaiepeno)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核型公式为:2n=2x=24=22m+2sm,2A核型,平均臂比1.24,染色体长度比1.40。与国产的7个辣椒品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发现其核型与国产辣椒有较大差异,似为亲缘关系较远的另一变种。并根据核型对其起源作了讨论。
  • 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划分及其应用研究(Ⅰ)——低产林经营类型划分
    胡庭兴, 李贤伟, 杨祯禄
    1995, 13(03):  295-300,28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09
    摘要 ( 153 )   PDF (589KB) ( 1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调查了四川29个县(市)203个马尾松低产林标准地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尾松低产林形成的原因,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了导致马尾松林分低产的5个主导因子,即土壤类型、有效上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林分密度以及土壤侵蚀程度。划分出了11个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并编制出了经营类型表,根据各类型的林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该经营类型表简明易操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划分及其应用研究(Ⅱ)——典型低产林经营类型改造试验
    胡庭兴, 李贤伟, 杨祯禄, 龙乔云, 刘如清
    1995, 13(03):  301-30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0
    摘要 ( 135 )   PDF (639KB) ( 1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划分了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乐山市洪雅、青神和眉山三个县进行以采伐更新为主的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总结出了8个低产林经营类型的最佳改造技术组合。分析了调整林种结构,发展经济林在低改中的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幼林阶段适当地间种农作物有助于林地土壤改良和提高林分生长量。试验和调查结果还表明封山育林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现有林分不受破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提高林分产量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对于以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全砍重造的改造方式。
  • 云南松研究现状及动态
    李贤伟
    1995, 13(03):  309-314,36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1
    摘要 ( 207 )   PDF (631KB) ( 2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980-1993年有关云南松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研究,揭示出云南松生物学特性、生态特性、森林保护和森林经营以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综述
  •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芮荣, 王建辰
    1995, 13(03):  315-320,30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2
    摘要 ( 170 )   PDF (578KB) ( 2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综述了各类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类生长因子的结构、分泌与功能;并讨论了生长因子对卵泡发育和早期胚胎发育等生殖过程的影响。
  • 研究论文
  •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肉鸭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研究
    周安国, 漆良国, 刘永前
    1995, 13(03):  321-32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3
    摘要 ( 219 )   PDF (455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160只零日龄天府肉鸭,采用以笼为重复单位的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日粮等能(代谢能12兆焦尔/千克)不等氮(粗蛋白2.1-204.7克/千克)对0-3周龄肉鸭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千克日粮含204.7克粗蛋白时,肉鸭生长正常,体蛋白与体脂脂沉积之比大于1,表现为体蛋白生长为主。年龄与体重、体蛋白、体脂肪呈极显著曲线相关。
    体重 y=8.295016x1.648475 R=0.99722 (P<0.01)
    体蛋白 y=1.367211x1.641884 R=0.995059 (P<0.01)
    体脂肪 y=0.238366x2.197744 R=0.998073 (P<0.01)
    式中x代表日龄。日粮粗蛋白低于每千克204.7克,显著影响肉鸭生长和体组成。本试验结论:日粮粗蛋白,能量比是肉鸭充分表现生长潜力,获得适宜体成分的限制因素。
  • 生长猪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或麦麸对生产性能和植酸磷利用率的影响
    韩延明, 杨凤, 周安国
    1995, 13(03):  327-33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4
    摘要 ( 173 )   PDF (403KB) ( 1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选用48头(长白×梅山)×(汉普夏×梅山)断奶仔猪(11.0±0.24kg),研究不同来源植酸酶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设4个试验处理,每试验处理设4个重复,每重复以圈为单位喂3头猪。在玉米-豆饼基础饲粮中(0.34%总磷),分别添加微生物来源的(Aspergillus niger)植酸酶1200PU/g、麦麸10%、及无机磷0.3%,组成4种不同的试验饲粮。不同试验饲粮之间,除磷和植酸酶以外,其余营养指标均相似。饲养试验期间,猪自由采食及饮水。试验在猪平均体重50kg时结束,然后进行了为期10天的磷、钙和蛋白质的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植酸酶(MP)或麦麸(WB)使猪的增重和采食量均达到了与添加无机磷类似的水平(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和WB使粪中P排出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41%(P<0.05)和10%(P>0.05),比无机磷级减少55%(P<0.01)和31%(P<0.1)),它们还使饲粮中P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P<0.05)和7(P>0.05)个百分单位。WB还明显改善了蛋白质的表现消化率(P<0.05)。试验结果说明在生长阶段,微生物植酸酶或麦数可以代替添加的无机磷的作用。麦麸的有益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较高的植酸酶活性。
  • 芽胞菌类微生物饲料添加剂“8701”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研究
    曾东, 陈代文, 何明清, 乔绍权
    1995, 13(03):  332-33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5
    摘要 ( 192 )   PDF (408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2×5因子设计研究了芽胞杆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8701"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30-90KP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8701"按500ppm、750ppm剂量添加。基础日粮分别含DE和CP:高营养水平(H):3.08,15.1%(前期);3.05%,14%(后期);低营养水平(L):2.87,12.7%(前期);2.77,12,5%(后期)。结果表明,单独添加"8701"可提高日增重7.6%(H)和3.5%(L)(P<0.05)。与0.2%赖氨酸合用在低营养下可极显著地(P<0.01),提高日增重(43.5%)和饲料报酬(提高25.8%),每头猪纯收入为42.2元,与150ppmCu合用或在取消日粮中多维后使用的效果与营养水平有关。
  • 长效微量元素营养对幼羊生长和毛、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周小秋, 王康宁, 曾静康, 吴德, 孙玉珍, 黄占杰, 郭晓
    1995, 13(03):  337-34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6
    摘要 ( 187 )   PDF (421KB) ( 1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断奶后初始体重为10kg左右的阉萨能公山羊24头,平均分为三组,其中两组在试验开始时和开始后第122天分别投喂AL-Ⅰ、AL-Ⅱ丸一丸,另一组为对照组。试羊自由采食青料和定时自由采含精料。精料中未添加任何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AL-Ⅰ、AL-Ⅱ丸在投喂2个月内分别提高生长速度15.44-23.00%(P<0.05)、19.84-24。44%(P<0.05)。投喂AL-Ⅱ丸显著提高毛Mn、Se,血清Zn、Se含量(P<0.05)。说明营养长效丸有促长、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
  • 山羊胚胎体外培养和移植的研究
    邓世全
    1995, 13(03):  343-345,32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7
    摘要 ( 206 )   PDF (284KB) ( 1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FSH、LH、PMSG、HCG对40只山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平均每只排卵21.5枚,回收11.5枚胚胎。超数排卵和卵子回收数,FSH分别为24和14枚,PMSG为19和9枚。将正常的30枚1细胞,12枚2细胞和45枚4细胞胚胎在TCM——199培养液,5% CO2和38.5℃环境中培养60-78小时,65.23%的胚胎可发育至囊胚,移植6只受体羊。妊娠检查已孕3只。
  • 综述
  • 猪生长激素基因
    黄勇富
    1995, 13(03):  346-352,33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8
    摘要 ( 202 )   PDF (686KB) ( 1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就猪生长激素(PGH)基因的分离与克隆、结构与定位、多态性、体外表达及基因转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提出了PGH基因未来研宪的策略与方向。
  • 研究论文
  • 猪氟烷标记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品种间比较研究
    彭吉超, 李学伟, 肖永祚
    1995, 13(03):  353-35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19
    摘要 ( 603 )   PDF (514KB) ( 1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集了丹系长白猪55头、雅南猪51头和新荣昌猪50头,共156头猪的血样。测定了红细胞磷酸己糖异构酶(PHI)、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和血浆后白蛋白-2(PO-2)三个氟烷标记基因位点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析了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性。结果表明:6PGD有AA、AB、BB三种表现型;PO2有FF、FS、SS三种表现型;PHI有AA、AB、BB三种表现型,但在雅南猪中仅有AA一种表现型。在基因频率差异上,丹系长白猪与雅南猪在PHI、6PGD、PO2三位点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丹系长白猪与新荣昌猪在PHI、6PGD、PO2三位点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雅南猪与新荣昌猪在PHI、6PGD两位点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PO2位点上只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三个品种内的公猪与母猪间在PHI、6PGD、PO2三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差异都不显著(P>0.05)。丹系长白猪与新荣昌猪在PHI与6PGD、PHI与PO2、6PGD与PO2以及雅南猪在PO2与6PGD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系数(D)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 梅山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
    曾文先, 吴德, 郑鸿培, 乔绍权
    1995, 13(03):  359-36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0
    摘要 ( 224 )   PDF (358KB) ( 2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梅山二元杂种母猪长梅和汉梅具有高繁殖特性,杂种优势明显。发情持续期为2-8天,性欲维持1-4天。第1至5胎发情配种,情期受胎率分别为91.2%、97.1%。100%、96.2%和95.5%。经产猪、窝平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5.6头和14.6头,初生窝重和40日龄断奶窝重分别为15.16kg和101.23kg,断奶育成仔猪12.8头,育成率87.7%。长梅和汉梅母猪乳头数分别为16.6和16.4个。妊娠期平均为112.9天。
  • 性连锁矮小型基因对黄羽肉鸡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胡刚安, 文伯珍, 杨纯芬
    1995, 13(03):  364-366,37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1
    摘要 ( 181 )   PDF (312KB) ( 1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对矮小型黄羽肉鸡品系和三个正常型黄羽肉鸡品系及其杂交鸡耗料比的比较分析,研究性连锁矮小型基因(dw)对黄羽肉鸡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w基因对黄羽肉鸡饲料转化率存在有利影响。矮小型品系母鸡与三个正常型品系公鸡杂交,其后代耗料比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杂交优势,但其杂交优势率因正常型品系类型不同而有差异,轻型品系杂交效果优于重型品系。
  • 裸背鸡的研究
    胡刚安, 谢后清, 邱祥聘, 曾繁同
    1995, 13(03):  367-37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2
    摘要 ( 144 )   PDF (292KB) ( 1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740只1日龄慢羽蛋鸡为材料,对裸脊鸡背羽生长发育及其生产性能进进了研究。结果表明:(1)裸背鸡脊羽生长发育明显迟缓于非裸背鸡,在5周龄时即可区分之;(2)裸背鸡比非裸省鸡蛋大,蛋白品质好,但其早期生长慢,血斑率高。
  • 林麝消化器官的解剖
    袁朝富
    1995, 13(03):  371-37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3
    摘要 ( 273 )   PDF (252KB) ( 1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三头林麝的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并与牛羊的消化器官进行了比较。林麝软腭长;雄性具有发达的上犬齿;瘤胃后背盲囊伸向左下方,后腹盲囊伸向右上方;网胃粘膜形成的网格皱褶极低,不形成次级网格;瓣胃粘膜的瓣叶少;结肠初长,旋袢管径粗细不等,胆管与胰管合并成一条总的胆胰管。
  • 林麝前肢骨骼解剖
    袁朝富
    1995, 13(03):  374-37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4
    摘要 ( 231 )   PDF (252KB) ( 1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三头林麝前肢骨骼进行了研究,并与牛、羊和鹿类的前肢骨骼进行了比较。林麝前肢骨骼的主要特征是:肩胛骨短而宽、肩胛冈特别长,肩峰呈锐角,其末端与肩臼位于同一平面;肱骨近端外侧结节的前部特别发达;前臂骨明显向前弯,只有一个前臂骨间隙,尺骨体呈薄板状;第3和第4掌骨发达,第2和第5掌骨保留远侧部;第3和第4指发达,冠骨和蹄骨较长;第2和第5指较小,每指各有3个指节骨和2个近籽骨。
  • 阿斯匹林在黄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李逐波, 张福华
    1995, 13(03):  377-38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5
    摘要 ( 205 )   PDF (331KB) ( 1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牛一次口服阿斯匹林片剂(100mg/kg)后药代动力学规律。测定条件:Nucleosil-C18,7μm,4×250mm不锈钢柱;流动相:乙腈-0.05%磷酸(30:70,V:V);紫外检测波长:237nm。主要动力学参数:t1/2Ke,4.295±1.043hr;Tmax,4.375±0.773hr;Cnax29.18±5.121μg/ml;AUC,366.532±86.554μg/ml.hr。
  • 食品常温超高压处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马力
    1995, 13(03):  381-385,40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6
    摘要 ( 172 )   PDF (493KB) ( 1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食品常温超高压处理的技术原理、超高压设备的主要构造和超高压处理对食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该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同时指出了该技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难点。
  • 试论农林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管理
    蒋谦, 陈东
    1995, 13(03):  386-388,37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7
    摘要 ( 126 )   PDF (350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高校教师及广大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期刊文献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期刊服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亟待图书馆搞好期刊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 21世纪中国农业生产问题刍议
    方玉媚
    1995, 13(03):  389-39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8
    摘要 ( 155 )   PDF (445KB) ( 1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世纪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目标是充分满足全国人民对农付产品的需求,彻底脱贫致富,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自然条件,限定了中国的农业属于资源约束型农业。
  • 征地补偿费的经济分析
    贾宪威
    1995, 13(03):  394-39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29
    摘要 ( 157 )   PDF (203KB) ( 1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在,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国有土地的供给量非常有限,国家征用部分农村土地不可避免。目前城镇建设征地实行的是有偿征用,其补偿费在各地的开支水平略有差别,但总的来说是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越来越成为城镇建设的包袱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 农科院校实践教学新路的探索
    杨文钰, 袁继超, 黄云, 王昌全
    1995, 13(03):  396-39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30
    摘要 ( 142 )   PDF (277KB) ( 1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竞争意识的逐步树立,社会对高级农业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内含。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摆在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改革中的主要任务。
  • 面向经济建设增强科研活力--浅析四川农大园艺系科研工作的发展
    唐宗芬
    1995, 13(03):  399-40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3.031
    摘要 ( 99 )   PDF (357KB) ( 1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曾多次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建设"四化"的关键。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