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5年 第1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5-03-31
    研究论文
  • 一个改良的染色体C带技术
    任正隆, 张怀琼
    1995, 13(01):  1-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1
    摘要 ( 177 )   PDF (418KB) ( 1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作者改良的C带技术。这一改良的技术的特点是:1.利用自制的一套种子发芽装置和改良的发芽程序,制备健壮的富含分裂相的根尖材料;2.改良的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压片技术;3.控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处理强度;4.使用Giemsa和Leishman染色剂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使用这一改良的技术,可以达到鉴定分离群体中单个植株C带核型的水平,从而为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如何在分带研究中完全使用国产试剂的问题。
  • 分域模型在细胞代谢动力学中的研究应用
    关新富
    1995, 13(01):  6-1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2
    摘要 ( 137 )   PDF (401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综述了分域模型的基本特征及其数学表达。重点阐述了如何用动力学分域成份推测生理学分域结构的方法思路。
  • 随机区组设计二因素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法
    明道绪, 黄玉碧
    1995, 13(01):  12-1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3
    摘要 ( 166 )   PDF (376KB) ( 2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提出随机区组设计二因素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法,包括建立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和显著性检验。此法开辟了分析因子试验结果的新途径,能从试验结果中提取新的重要信息,从而提高了因子试验结果的利用率,最后举例说明。
  • 快生型花生基因工程根瘤菌株HN11、HN12的生物学特性试验
    黄怀琼, 曾胜, 吴国一, 严俊, 付玲
    1995, 13(01):  18-2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4
    摘要 ( 187 )   PDF (278KB) ( 1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生型花生基因工程根瘤菌株HN11、HN12与85-7、12-5菌株,均能利用试验的10种糖类并产酸,不产气;液化明胶;分解牛奶产生血清环。对试验的10种抗菌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在水培试验中,HN11、HN12对三个花生品种的结瘤、固氮能力分别较85-7、12-5强。
  • 西南红黄壤磷的形态研究
    漆玉邦, 李淑南, 曾令军
    1995, 13(01):  22-2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5
    摘要 ( 150 )   PDF (285KB) ( 1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西南红黄壤磷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其溶解度高,有效性大的钙磷(Ca-p)低,而极难溶解的铁磷(Fe-p)却占有较高的比例;另外西南红黄壤中有机磷含量高;最后分析了不同施磷水平下土壤磷形态组成变化,土壤中钙磷和铝磷不论其含量,还是占全磷的比率都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以上说明西南红、黄壤供磷潜力大,但对植物的供磷能力差;可过通过增施磷肥、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来增加磷的有效性。
  • 木霉绿色粘帚霉和柑桔青绿霉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比较研究
    文成敬, 陈文瑞
    1995, 13(01):  26-2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6
    摘要 ( 217 )   PDF (288KB) ( 1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告了三株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162; T. aureoviride T13; T. longibrachiatum T274)和一株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 virens)以及柑桔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绿霉(P. digitatum)分生孢子萌发的比较研究结果。在柑桔皮汁滤液中,木霉菌株萌发的温度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以25-35℃最好;而柑桔青绿霉分生孢子在10℃时萌发率为42.4%和37.3%;在高于40℃时仍有少量萌发。木霉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分别在pH4和pH5时萌发最好,柑桔青绿霉能在pH3的条件萌发,以pH5时萌发最佳。在15℃时,供试各菌在蒸馏水、自来,10%葡萄糖和10%土壤浸液中几乎不萌发;而在柑桔皮汁液中,除绿色粘帚霉外,其余各菌株的分生孢子均能萌发,尤其是柑桔青绿霉孢子萌发较好。
  • 利用外源抑制剂控制水稻不育系种子穗萌的研究
    李仕贵, 黎汉云, 李兵伏, 胡润明, 邓永正
    1995, 13(01):  30-3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7
    摘要 ( 166 )   PDF (302KB) ( 1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外源抑制剂多效唑和穗萌抑制剂,对水稻不育系冈46A在不同地区进行不同浓度的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抑制剂均显著地降低了冈46A的芽谷率;其中穗萌抑制剂的效果优于多效唑,以喷施1500ppm穗萌抑制剂的效果最佳,芽谷率由6.38%降至2.38%,防治效果为62.7%。同时发现不同地区施药浓度与芽谷率有一定差异。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外源抑制剂对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产量,种子商品质量和播种质量无不良影响。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乳熟末期施用外源抑制剂是防治穗萌的有效途径。
  • 综述
  • 水稻线粒体中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的类质粒DNA
    王文明, 周开达
    1995, 13(01):  34-3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8
    摘要 ( 160 )   PDF (490KB) ( 1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资料。在线粒体类质粒DNA研究方面,已经明确了不育系和保持系间、不同的不育系间的线粒体类质粒DNA存在着差异;类质粒DNA在核基因组中存在同源序列;类质粒DNA在正常可育栽培种中出现的频率有随进化阶段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类质粒DNA的存在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表达有关。
  • 研究论文
  • 从现有小麦品种中筛选抗穗发芽变异的初步研究
    兰秀锦, 王志容
    1995, 13(01):  40-4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09
    摘要 ( 170 )   PDF (308KB) ( 1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四个穗发芽抗性有差异的品种(品系)的成熟期穗发芽抗性和种子休眠性进行四年连续混合选择。其中宜宾白麦子的选择群体穗发芽率和A7429-7的选择群体的种子发芽率均较未选择群体低,并且达到显著水平。四个品种(系)的穗发芽率和种子发芽率的变异度均较原始群体增大,从变异的分布范围看,主要是由于发芽率的低值降低引起,其中宜宾白麦子的种子发芽率与穗发芽率和A7429-7的种子发芽率的变异增加达显著水平。而蓬安白麦子和永川白麦子无论种子休眠和穗发芽抗性的选择平均效应及其变异度均与原始群体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稳定群体(品种和品系)中穗发芽抗性可以通过选择而得到改良,但这种选择改良不是对所有群体均有效。
  • 郫县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程剑平, 李光正, 王超, 尹集清, 王文毅
    1995, 13(01):  44-4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0
    摘要 ( 165 )   PDF (423KB) ( 1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郫县小麦产量的施肥技术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施用量和追氮时期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小麦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表明:施磷量和追氮时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小麦(川育12号)在油沙田上每公顷产量高于6000kg的综合施肥技术措施,同时,剖析了郫县小麦经验施肥措施,得出高肥早追、低肥迟追的小麦施肥技术。
  • 发展我国啤用大麦生产的初步设想
    孙东发, 赵玲
    1995, 13(01):  50-5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1
    摘要 ( 624 )   PDF (418KB) ( 2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分析了世界啤用大麦生产、消费和品种使用状况及我国啤用大麦生产和育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啤用大麦生产的初步设想,即加强啤用大麦应用基础研究,选定宜种啤用大麦区域,实行啤用大麦品种有偿使用制,建立啤用大麦育种、生产、消费三位一体体系。
  • 综述
  •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张宝红
    1995, 13(01):  55-6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2
    摘要 ( 243 )   PDF (548KB) ( 1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介绍棉花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综述了棉花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介绍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研究论文
  • 烤烟综合施肥措施的研究
    易念游, 彭世逞
    1995, 13(01):  62-6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3
    摘要 ( 184 )   PDF (339KB) ( 1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优质烤烟综合施肥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磷素、钾素、有机肥、氮肥4因素对烤烟产值有明显影响;(2).通过计算机寻出了烤烟亩产值500元以上的综合施肥方案;(3).磷肥与钾肥、氮肥与磷肥交互作用显著。
  • 烫漂、亚硫酸氢钠对速冻蔬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晏本菊, 蒲彪, 陈安军, 叶萌
    1995, 13(01):  67-7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4
    摘要 ( 234 )   PDF (303KB) ( 1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经烫漂、亚硫酸氢钠加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烫漂的蔬菜,在-40℃下速冻,在-18℃条件下冻藏一年后分别测定并比较了产品中残余过氧化物酶活力;同时用聚丙烯酶胺凝胶电泳分离了蚕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烫漂可明显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产品残留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亚硫酸氢钠加各种不同化学试剂烫漂抑制效果都优于单纯烫漂处理,产品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明显低于单纯烫漂处理;其中亚硫酸氢钠加钙盐烫漂效果最佳,产品残余过氧化物酶活力降到最低,产品的感官质量好。速冻产品的感官质量与产品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密切相关,残余酶活愈低,产品质量愈好。经烫漂、亚硫酸氢钠加各种化学试剂烫漂冻藏一年后的蚕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新鲜蚕豆和只经冻藏的蚕豆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各处理其酶谱的强弱也不相同。
  • 金冠苹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理化性状变化及各性状间相关性的研究
    邓继尧
    1995, 13(01):  71-7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5
    摘要 ( 195 )   PDF (451KB) ( 1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金冠苹果(maluspumilamill)在该生态环境下,其果实膨大期约75天。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积、重量、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变化与果实发育过程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机酸、呼吸强度变化则皆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果实内含物一些性状间,其重量与体积、TSS、总糖,体积与TSS、总糖,呼吸强度与酸、Vc,TSS与总糖,酸与Vc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重量、体积与呼吸强度、酸,呼吸强度与总糖,TSS与酸,酸与总糖也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果重与体积、TSS、总糖、酸、呼吸强度,TSS与体积、总糖、酸、呼吸强度,总糖与体积、酸、呼吸强度皆分别呈直线相关。
  • 四川锦橙气候区划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郭爱民, 欧毅, 毛启才, 曹照春
    1995, 13(01):  78-8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6
    摘要 ( 182 )   PDF (399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四川十九个站点影响锦橙生长发育的七项气候因素,以三十年(1951-1980年)的资料,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判,评价了本省各地适栽锦橙气候条件的优劣程度。结果表明,涪陵、江安、万县、宜宾、重庆等九地市为最适宜区;成都、乐山、南充等地市为适宜区;阿坝、甘改等为不适宜区。根据分析结果划分出了四川锦橙气候最适、适宜和不适宜三类生态区域。锦橙气候区划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关键步骤是各评判因素隶属函数的构造和权重的分配。
  • 营林生产关键环节技术经济效果动态分析方法
    郭东力
    1995, 13(01):  84-8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7
    摘要 ( 151 )   PDF (315KB) ( 1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营林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强调其技术经济效果;但因营林生产周期长,有必要对技术经济效果进行动态分析,本文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按营林生产关键环节及全过程,系统介绍技术经济效果的动态分析评价方法,供营林生产中参考应用。
  • 美洲短叶松(Pinus echinata)引种实验报告
    诸祖才, 周述鑫, 刘定友
    1995, 13(01):  88-9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8
    摘要 ( 180 )   PDF (213KB) ( 1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总结了永川市阴山林场对短叶松(Pinus echinata)引种育苗、造林的实验过程。同时,将马尾松与短叶松进行了同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是成功的。短叶松不需特殊措施,可在本地正常生长。幼树期间的生长优于马尾松。
  • 川西地区德系安哥拉兔产毛性能和毛的理化特性及其相关分析
    黄邓萍, 程济栋
    1995, 13(01):  91-95,4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19
    摘要 ( 228 )   PDF (438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取材于川西地区成年德系安哥拉兔。对其产毛性能,兔毛的理化特性等方面作了系列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地区饲养的德系安哥拉免平均产毛量为915.24克;毛密度为9489.78根/厘米2;粗毛率个体间差异很大,变化范围为1.0-16.6%;兔毛中含硫量低,单位长度为卷曲数较少,分别为3.16%,2.63个/厘米;绒毛细度,单纤维强度变化不大,分别为12.30微米,2.85克。产毛量与毛密度,粗毛率、细度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6348,-0.6423,-0.4878;含硫量与毛纤维强度呈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7605;且产毛性能与兔毛的理化特性存在典型相关,相关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粗毛率和含硫量。
  • 鸡鸭钙磷缺乏症的比较病理学
    罗玲萍, 崔恒敏
    1995, 13(01):  96-100,1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20
    摘要 ( 247 )   PDF (427KB) ( 1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0只四日龄AA肉鸡和60只一日龄天府肉鸭各分为三组,分别喂给缺钙(鸡Ca0.02%,P0.71%;鸭Ca0.129%,P0.65%)、缺磷(鸡Ca0.95%,P0.30%;鸭Ca0.80%,P0.366%)和正常对照(鸡Ca0.95%,P0.71%;鸭Ca0.80%,P0.65%)日粮,进行比较病理学观察。其结果:鸡鸭钙缺乏和磷缺乏特征性肉眼变化见于肋骨,是实验观察中获得的最新成果。钙缺乏,鸡肋骨增粗变圆,质软弯曲呈"V"字形,鸭肋骨内表面出现佝偻珠;而磷缺乏时,鸡肋骨头肿大呈串珠状,鸭肋骨质软弯曲突入胸腔。长骨组织学变化,缺钙鸡鸭相同但与缺磷鸡鸭明显不同,前者骺生长板之增生带增宽,于骺端类骨组织和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多;缺磷鸡鸭长骨骺生长板之肥大带增宽,于骺端类骨组织增生。临床病理学变化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异常升高,血清钙含量(缺钙鸡鸭)和磷含量(缺磷鸡鸭)及骨灰分、灰分钙磷含量显著降低,上述结果为鸡鸭缺钙和缺磷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讨论了临床症状与病变的关系及发病机理。
  • 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消化道形态和组织结构的观察
    方静, 周毅
    1995, 13(01):  101-10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21
    摘要 ( 576 )   PDF (474KB) ( 2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消化道的大体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探讨了结构与食性的关系。两种鱼消化管分为口腔、咽、食道、肠等四个部分;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咽外均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食道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肠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间有嗜酸性颗粒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在前、中肠少,后肠增多;两种鱼在口腔、咽形态组织结构,肠长度和盘曲程度方面差异较大,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 鲤鱼穿孔病的病理学观察
    汪开毓, 张国宁, 方静, 王德俊
    1995, 13(01):  107-110,10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22
    摘要 ( 221 )   PDF (387KB) ( 1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一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鲤鱼穿孔病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最初在体表出现红斑,进而表皮及真皮坏死和崩解,肌肉溃烂形成大小不一的溃疡灶,最后体壁穿孔而病鱼死亡。病理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表皮细胞变性坏死,真皮充血、出血及炎性水肿和坏死,肌肉呈变质性炎,病程较长的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及修补。鳃和心、肝、脾、肠、胰、肾等内脏器官呈现变性、充血和发炎等变化。
  • 试论农业科技档案的分类
    余兴珍
    1995, 13(01):  111-113,8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23
    摘要 ( 202 )   PDF (317KB) ( 1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以分类原则为理论依据,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对《中国档案分类法》和《农业科技档案分类标准》关于农业科技档案分类在类目划分、类目名称、类目编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看法。对探索农业科技档案分类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高等农业院校基础课、专业课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
    万英平, 徐成香, 张朝珍
    1995, 13(01):  114-12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1.024
    摘要 ( 1249 )   PDF (535KB) ( 1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基础课理论教学质量和专业课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指出:基础课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理论教学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法的选择上,主体与主导的强调上各有特点,其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分别开来。基础课理论教学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专业课理论教学强调教师传达给学生的有效信息量。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