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1年 第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1-09-30
    研究论文
  • 水稻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及生态类型区的划分
    彭俊华
    1991, 9(03):  327-333. 
    摘要 ( 57 )   PDF (508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方差分桥和稳定性分析法,研究了两年共9个水稻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产量变异中环境效应最重要,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次之,基因型效应居第;产量基因型值和环境效应值在年份间变化趋势一致,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年份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在多地点上的稳定性因年份不同而异;不同基因型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不同,桂朝2号在这两方面最好,A311次之,两年结果一致。本文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多个基因型平均产量为指标划分生态类型区的可行性,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18个地点分为4个生态类型区,结果与中国稻作区划大体一致。
  • 小黑麦属一新种
    蒋华仁, 孔宪需
    1991, 9(03):  334-337. 
    摘要 ( 107 )   PDF (716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新种系作者以节节麦(Triticum tauschii,DD,2n=14)作母本,与森林黑麦(Secale sylvestre,RSRS,2n=14)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而合成的双二倍体,其染色体组为DDRSRS,2n=4x=28。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考虑到Krolow在1973年合成过类似的双二倍体,因此将本新种定名为Triticale rolowii(克氏小黑麦)。
  • 小麦和大麦花后源库性状对温光响应的比较研究
    李有春
    1991, 9(03):  338-343. 
    摘要 ( 63 )   PDF (427KB) ( 1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选取大、小麦各2个品种,采用裂区设计,在5个播期下,就大、小麦花后源库性状对日均温、日照时数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源LAD NAR和库容体积、重量等性状不仅对播期的敏感度因物种、性状不同而异,且对温光的响应也各异。源性状对温光变化较敏感,库性状则主要受日均温的影响,大、小麦皆然。源性状变异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和库的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比小麦的大。
  • 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显著性检验
    明道绪
    1991, 9(03):  344-347. 
    摘要 ( 72 )   PDF (257KB) ( 1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推导出了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概率分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遗传距离显著性检验和两个遗传距离同质性检验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之。
  • Melanin用作根瘤菌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张小平
    1991, 9(03):  348-351. 
    摘要 ( 124 )   PDF (298KB) ( 1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试验利用两株从合欢树种(Acacia senegal)根瘤中分离获得的菌株TTR-44 Mel+和TTR-6 Mel-作材料,研究了Mel+基因的稳定性,并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抗菌素标记法比较,探讨了Melanin(黑素)在根瘤菌竟争结瘤研究中,用于菌株鉴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elanin用作根瘤菌株鉴定是一种可行而且简便的方法。
  • 栽培稻远缘杂种育性遗传问题评述
    刘永胜, 周开达
    1991, 9(03):  352-357. 
    摘要 ( 75 )   PDF (472KB) ( 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评述了种间杂种和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它们可能存在共同的基因系统。讨论了克服栽培稻远缘杂交育种障碍的途径。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中,有证据表明在S-5附近存在一个控制杂种染色体联会的ds基因,S-5与ds的非等位互作使染色体交叉频率和亲和性同表达。
  • 四川盆周山区蜀丰108高产结构及增产途径探讨
    陈廷文
    1991, 9(03):  358-362. 
    摘要 ( 79 )   PDF (364KB) ( 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通过对蜀丰108两年盆周山区区试产量结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蜀丰108亩有效穗数、穗平实粒数二者对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线性效应,千粒重未达显著水准;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以亩有效穗数最大,为0.6814,每穗实粒数次之,为0.4270,千粒重最小,为0.1281。高产栽培必须在增加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粒重,力争实现亩有效穗22-26万,穗平实粒92-103粒,千粒重25.35-26.77克的产量结构夺高产。
  • 改良穗行选择对四川玉米地方种质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周家华, 田家钧
    1991, 9(03):  363-370. 
    摘要 ( 151 )   PDF (555KB) ( 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 粳(非糯)糯高粱间杂种一代的优势表现
    冯宗云, 曾庆曦, 叶少平
    1991, 9(03):  371-376. 
    摘要 ( 64 )   PDF (503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用14个组合得出的试验结果表明:粳糯高粱间杂种一代的单穗粒重、单穗粒数、株高等性状均显著超过大值亲本(P<0.001),穗长、千粒重分别高于大值亲本达到5%、0.5%显著水准;千粒重、抽穗日数、穗长等性状的优势的变异系数较小;一级分枝数、单穗粒重、千粒重、抽穗日数等性状的优势(HM)均与双亲均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千粒重优势与穗长优势、单穗粒重优势与单穗粒数优势分别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穗粒数、千粒重的优势对单穗粒重优势的影响较大。提出了在高产育种中,应特别注重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的优势。
  • 雅南杂交猪血清蛋白遗传力估计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李学伟, 李芳琼, 肖永祥
    1991, 9(03):  377-381. 
    摘要 ( 76 )   PDF (337KB) ( 1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5头长白公猪与15头雅南母猪杂交的51头杂交后裔测定其血清蛋白含量及估计遗传力并分析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长白杂交猪血清白蛋白,α-、β-和γ-球蛋白的百分含量分别是:51.92±5.44、21.48±4.2、12.09±2.11和14.86±2.11和14.86±2.31。血清白蛋白与各经济性状除屠宰率外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表型相关。血清γ-球蛋白的遗传力为0.790±0.353(P<0.05),饲料报酬的遗传力为0.499±0.336,两者的遗传相关为0.367±0.365(P<0.05)。血清γ-球蛋白与其它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也较高,且准标误较小。因此,血清γ-球蛋自可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猪育种。
  • 山羊超数排卵试验
    芮荣
    1991, 9(03):  382-386. 
    摘要 ( 86 )   PDF (331KB) ( 1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四种方法对30头次山羊进行超数排卵。方法1:PMSG(700~1350IU)静注+hCG(750~1000IU)或LH(150IU)静注;方法2:PMSG(1000IU)肌注+LH(100~200IU)静注;方法3:PMSG(1000~1350IU)肌注+hCG(750~1000)静注;方法4:FSH(总剂量为300IU,分六次肌注,每日二次,连用三日)+LH(100~150IU)静注。结果发现方法3得到的平均排卵数最高(7.4个/头),其次为方法4(6.5个/头),再次为方法2(3.4个/头)。方法1平均排卵数为2.4个/头。试验表明应用常规的方法3、方法4对山羊进行超数排卵是较为有效的超排方法,其中以方法3采卵手术率最高,为42.9%(3/7)。
  • 四川盆地猪舍防热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夏仕相
    1991, 9(03):  387-392. 
    摘要 ( 85 )   PDF (481KB) ( 1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结合四川盆地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针对目前猪舍建筑防热中普遍存在的朝向与风向,太阳辐射与围护结构隔热、屋顶形式等关系不当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猪舍防热设计和隔热方法、对改善猪舍内部的高温状况和新的设计,以及提高整个养猪生产水平都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 羔羊瘤胃酸中毒的研究:临床诊断与防制部份
    陈云, 蔡玉龙, 郑铭, 凌应贵
    1991, 9(03):  393-397. 
    摘要 ( 106 )   PDF (388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雅安地区以腹泻症状为主的羔羊疾病。结果表明该病为瘤胃酸中毒。过量单一饲喂玉米面是导致发病的根本原因。病羊表现出精神沉郁、腹泻、脱水、虚弱和全身衰竭。其血中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升高,瘤胃液pH值降低,纤毛虫数量显著减少,活性显著降低。防制原则为减少玉米面喂量,补充体液和纠正酸中毒。
  • 马铃薯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模型化研究
    谢贞仅, 康朝阳, 毛祖进
    1991, 9(03):  398-403. 
    摘要 ( 88 )   PDF (386KB) ( 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密度、农家肥和N、P、K、的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因素的产量数学模型效应依次为农肥(X2) >严度(X1)> 化肥(X3);最优组合方案为秘度6600株/亩,农肥1800kg/亩,N、P、K、分别为4.05、2.10和4.05kg/亩;最优水平组合的产量达2600kg/亩,比对照增产33.26%,每亩增加产值145元,节约成本26元以上。
  • 降低里茶(Dank Green Tea)含氟量的研究Ⅰ、浸出量、来源及制造中的变化
    施嘉璠, 杜晓, 何春雷
    1991, 9(03):  404-410. 
    摘要 ( 87 )   PDF (462KB) ( 1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研究了黑茶成品氟的浸出浓度、原料含氟量及制造中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浸提方法对氟的浸出率的影响,不同产地与老嫩的原料含氟量的差异和制茶中氟的变化规律。采用茶水比为1:50、煮渍30分钟浸提法所得茶汤与黑茶实际饮用的茶汤氟的浓度相当。通过原料拼配或改进加工技术有降低黑茶游离氟含量的可能。
  • 降低里茶(Dark Green Tea)含氟量的研究Ⅱ降氟的方法及效果
    施嘉璠, 何春雷, 杜晓
    1991, 9(03):  411-416. 
    摘要 ( 112 )   PDF (440KB) ( 1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4种降氟剂浓度、效果、降氟机理及茶叶制造中的稳定性、对品质影响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确保黑茶品质前提下,Ⅰ-C、Ⅲ一C2个处理降氟效果好,且稳定。揭示了运用降氟剂与工艺配合,以降低黑茶茶汤中游离氟含量是可能的。
  • 茶树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对个体与群体结构的通径分析
    陈昌辉, 王宗尧
    1991, 9(03):  417-423. 
    摘要 ( 85 )   PDF (511KB) ( 1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茶树不同种植密度与茶树骨架形成、分枝结构、蓬面结构三大要素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随密度上升主干粗度、一、二级分枝粗度下降;2)分枝角度随密度上升而变小;3)随密度上升,小桩数随之增加,其它因子与之呈负相关。由于密度上升后,群体结构的光合面积增大,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多,而产量上升。选用合理密度与排列组合时,可用回归方程计算。
  •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番木瓜生物学特性研究
    温波
    1991, 9(03):  424-428. 
    摘要 ( 72 )   PDF (382KB) ( 1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各区番木瓜(Carica papaya L.)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及果实理化分析。其结果表明:树高和树干横断面积每年仅有一次生长高峰,生长量与温度、相对温度呈正相关,而与日照小时数无明显相关。果实中的营养成份突出地表现为含水量高、维生素C含量高、酸含量低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等。单果重偏轻。不同品种或品系间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 渗透调节在提高柏木种子活力中的作用
    曾鸣, 蔡霖生, 任雅君
    1991, 9(03):  429-436. 
    摘要 ( 82 )   PDF (531KB) ( 1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PEG、尿素和氯化铵渗透调节物对柏木进行渗透处理,研究了它们对柏木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EG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活力影响的程度大于分子量,就活力的直接性指标看,浓度>时间,间接性指标却是时间>浓度;PEG与尿素组合处理具有叠加效应,其中以先PEG处理,后用尿素处理效果更佳;NH4Cl盐浸的各处理组合对柏木种子活力皆有提高作用,其中以盐浸2小时效果最好。
  • 清水竹笋罐头的加工技术
    谢江, 江心
    1991, 9(03):  437-440. 
    摘要 ( 120 )   PDF (333KB) ( 2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清水竹笋罐头的生产技术作了系统的叙述,着重介绍了原料的预处理、装罐汁液的配制和杀菌等重要工序环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所做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产品成本下降、质量显著提高,在生产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 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研究
    李守海, 陶家风
    1991, 9(03):  441-444. 
    摘要 ( 101 )   PDF (320KB) ( 1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了用于检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icola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兔抗X. c. pv. oryzlcola IgG处理标本,用羊抗兔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来自四川7个有代表性的X. c. pv. oryzicola菌株均为阳性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3~104个/ml。供试的X. c. pv. oryzae和X. 1eersiae为阴性反应。检测四川40份稻种,选14份用间接法酶联吸附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趋向一致,证明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稻种中的X. c. pv. oryzicola。
  • 不完全双列杂交样本容量的研究
    黄玉碧, 高之仁, 荣廷昭
    1991, 9(03):  445-451. 
    摘要 ( 111 )   PDF (515KB) ( 2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35个玉米自交系配制成20×1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并作为总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调查了抽丝期、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对总体和各容量的样本,都分析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及它们的抽样方差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最小适宜容量一组(遗传差异小的一组亲本)为8~12,另一组(遗传差异大的一组亲本)为6~9;样本容量对抽丝期和株高等遗传力高的性状的影响小于对单株产量等遗传力低的性状的影响;样本容量对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小于对特殊配合力的影响。
  • 鸭真代谢能测定条件的研究
    周华英, 陈可容, 张慎容
    1991, 9(03):  452-457. 
    摘要 ( 59 )   PDF (432KB) ( 1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的强饲量(40、60、80克)和排泄物不同的收集时间(16、24、32、48小时)对四川麻鸭的饲料真代谢能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16小时外,真代谢能(TME)值不受收集时间的影响;过高的强饲量使TME测值偏低,80克组的测值显著低于60(P<0.05)和40克组(P<0.01)。
  • 羚牛内寄生虫调查研究
    向丕元, 邱贤福, 王强
    1991, 9(03):  458-463. 
    摘要 ( 112 )   PDF (483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检查了卧龙、喇叭河、蜂桶寨和王朗4个自然保护区以及成都动物园的302份羚牛粪便,并剖检1头死亡羚牛。结果表明,羚牛体内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2.05%,发现有仰口线虫,毛首线虫,槽盘吸虫、莫尼茨绦虫,同盘吸虫,住肉孢子虫,小型肺线虫(原圆科),蛔虫(蛔科),圆形线虫(园形亚目),和6种艾美尔球虫。其中,小型肺线虫为优势种,感染率75.5%;6种艾美尔球虫均为新种;住肉孢子虫,毛首线虫和蛔虫见于羚牛均属首次。小型肺线虫1期幼虫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发现4种软体动物可作为中间宿主。
  • 丙硫苯咪唑在奶山羊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赖国旗
    1991, 9(03):  464-468. 
    摘要 ( 74 )   PDF (649KB) ( 1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奶山羊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粉剂(20mg/kg)后,血中丙硫苯咪唑及其代谢物-亚砜和砜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测定条件YWG-80μm,150×4.6mm不锈钢柱;流动相:正已烷-乙醇-乙晴(360:50:0.26V/V/V);紫外检测波长:292nm。甲苯咪唑作内标。主要动力学参数:亚砜和砜的T1/2、Tmax、Cmax、AUC分别为:10.98(hr);20.48(hr),12.01(hr);20.72(hr);50.11(μg/ml);1.79(μg/ml);173.18(μg/ml.hs);106.56(μg/ml.hr)。
  • 综述
  • 肉鸭的营养需要
    贺建华, 杨凤, 陈可容
    1991, 9(03):  469-476. 
    摘要 ( 145 )   PDF (616KB) ( 1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鸭营养需要的研究概况,并就肉鸭的采食量、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的需要量进行了讨论。
  • 研究论文
  • 猫、狗疝病综述
    王文仕
    1991, 9(03):  477-482. 
    摘要 ( 88 )   PDF (487KB) ( 1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系统的叙述了猫、狗疝病的概念、分类、发生特点、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