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9年 第1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9-12-31
  • 普通小麦穗轴节数发育遗传研究
    杨先泉, 任正隆
    1999, 17(04):  337-34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1
    摘要 ( 219 )   PDF (263KB) ( 1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穗轴节类(MRN)小麦系指通过增加小穗着生部位(穗轴节)来提高每穗小穗数的遗传类型。通过MRN、普通穗类(CS)、(MRN×CS) F1及MRN衍生品系穗轴节发育特征比较,探讨穗轴节发育遗传及其与生育期长的不利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MRN的初始穗轴节数目多、分化期长,部分基因型初始穗轴节分化速率也高于CS;多穗轴节类的穗轴节数多可能源于初始穗轴节数和后生穗轴节数增加,其中初始穗轴节数增加是主要的因素;抽穗晚的主要原因是初始穗轴节分化期长;由于初始穗轴节数和初始穗轴节分化期受不同的遗传控制,因此在育种工作中要克服多穗轴节类生育期长的不利性状是可能的。
  • 秋水仙碱在小麦远缘杂种F1幼穗脱分化培养中的双重效应
    伍碧华, 周永红, 郑有良
    1999, 17(04):  343-348,35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2
    摘要 ( 152 )   PDF (286KB) ( 1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N6附加秋水仙碱50.0、100.0、150.0、200.0、250.0和300.0mg/L的培养基(对照为0.0mg/L)上离体培养了Roegneria ciliaris var. japonensis×Triticum aestivum cv.J-11、R. kamoji×Hordeum vulgareTriticum aestivum cv. Chinese Spring×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和(Triticum durum×Dasypyrum villosum)双二倍体×P. huashanica 4个杂交组合的小麦远缘杂种F1幼穗,结果发现,秋水仙碱对小麦远缘杂种F1幼穗脱分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一方面秋水仙碱具有促进小麦远缘杂种F1幼穗脱分化的正效应,表现为愈伤化时间明显早于对照,如杂交组合R. Ciliaris var. japonensis×T. aestivum cv.J-11和T. aestivum cv. C. S×P. huashanica于接种后一周内即有一半的外植体愈伤化,而对照始终没达到半愈期;同时,4个杂交组合的平均脱分化率显著高于对照,如秋水仙碱浓度为100.0mg/L的B100培养基的平均出愈率(66.7%) 较对照B培养基的平均出愈率(40.0%)提高了66.8%, 达到了0.01显著水平。另一方面秋水仙碱对幼穗培养物具有致害负效应, 表现为4个杂交组合的平均褐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
  • 含6x小黑麦血缘的抗病小麦新材料的选育及醇溶蛋白分析
    舒焕麟, 杨足君, 李光蓉
    1999, 17(04):  349-35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3
    摘要 ( 144 )   PDF (231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个6x小黑麦品种和2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选育出NR9892等11个系群216个株系,其中大部份抗条锈病或(和)白粉病。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分析了NR9892系群的64个株系及其亲本Currency、小偃6号和川育12号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17.19%的株系含有黑麦1RS所特有的Gld1B3位点,57.81%的株系在G1i-2位点发生了普通小麦与6x小黑麦遗传物质重组;64个株系中出现了1种亲本类型,3种重组类型和3种突变重组类型,突变率17.19%。文中还讨论了6x小黑麦向普通小麦导入有用遗传物质的育种方法。
  •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陈玉清, 郑有良, 魏育明
    1999, 17(04):  354-36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4
    摘要 ( 153 )   PDF (355KB) ( 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标记,对四川近50年来年推广面积6.67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占58.2%)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个引物共扩增出185条带,其中93条带(占50%)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1条多态性带,平均2.9条。40个品种RAPD标记遗传距离(GD)变异为0.019~0.475,平均GD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值0.23水平上,40个品种可聚为5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对小麦1BS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个供试品种中的9个1BL/1RS小麦-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酯酶同工酶遗传差异分析
    陈玉清, 郑有良, 魏育明
    1999, 17(04):  362-36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5
    摘要 ( 149 )   PDF (223KB) ( 1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四川近50年来年推广面积6.67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6条酯酶同工酶酶带中有7条酶带呈现多态性,其余9条酶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无差异,为四川栽培小麦品种的基本带。40个小麦品种具有7种酯酶酶谱,其中32个品种具有完全相同的酶谱,该酶谱为四川主栽小麦品种的优势酶谱。另外,8个品种具有6种酶谱类型,表明这些品种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分子特异性,可以作为这些品种鉴定的同工酶指纹。
  • 小麦抗白粉病优质高产T1BL.1RS易位系的鉴定与分析
    李雪莉, 郑有良, 魏育明,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1999, 17(04):  367-37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6
    摘要 ( 154 )   PDF (338KB) ( 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创制的80个新选系中鉴定出12个抗白粉病品系,应用醇溶蛋白A-PAGE检测发现其中9个为1BL/1RS易位系。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分析表明,有3个含5+10优质蛋白质亚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评定出98.1236和98.1266两个品系表现优异。进一步对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检测表明,这两个品系均优于对照品种川麦28号。
  • 微量元素锌在土壤-植物-动物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转移与利用Ⅰ.微量元素锌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移与再利用
    张怀渝, 王化新, 吴素琼, 任光燥, 杨正清, 陈志渝
    1999, 17(04):  374-37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7
    摘要 ( 171 )   PDF (192KB) ( 2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65Zn示踪技术,研究了微量元素锌在植物-土壤中的吸收转移及再利用。结果表明:无机态65Zn施入不同类型的土壤(正常土和缺锌土)后,植物(玉米)对65Zn的吸收利用率差异极显著,分别为2.04%和2.74%,有88.84% 65Zn残留于土壤和8.77% 65Zn淋失。残留于土壤中的65Zn只有0.14%被下茬作物(大麦)再利用,而大部分则不被根系吸收利用。本文对微量元素锌肥的安全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 醋酸、高铜和磷脂作仔猪饲粮添加剂及其互作效应研究
    钟正泽, 周安国, 陈代文
    1999, 17(04):  378-38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8
    摘要 ( 221 )   PDF (295KB) ( 1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选用30±3日龄断奶的大约克夏仔猪66头(体重8.78±1.07kg),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试验设计,研究考查了不同水平的醋酸、高铜和磷脂对仔猪的生产性能、饲粮总能(GE)、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钙(Ca)、总磷(TP)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明显改善日粮适口性,显著提高仔猪采食量(P<0.01)和饲粮纤维消化率(P<0.01),不影响脂肪消化,降低钙(Ca)、磷(P)的吸收率。醋酸与高铜、磷脂对脂肪的消化有正结合效应,与磷脂结合促进钙利用,降低仔猪采食量。醋酸和高铜、高铜和磷脂对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有协同作用。高铜、磷脂明显促进脂肪消化(P<0.01);磷脂显著提高日粮纤维(CF)、钙(Ca)、磷(P)的消化率。醋酸有效用量不能低于0.5%,但高于2.0%对生产实际无益;铜添加125~250mg/kg均有效,但宜按前期(45日龄前)高(225~245mg/kg)、后期低(125mg/kg)水平添加;磷脂适宜添加量介于0.5%~1.0%之间。
  • 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陈晓春, 陈代文, 张克英
    1999, 17(04):  385-39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09
    摘要 ( 147 )   PDF (292KB) ( 1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能量(DE:3.0~3.8Mcal/kg),粗蛋白质水平(CP:15%~25%)与赖能比[(Lys:DE):0.6~1.2(g.Lys)/(MJ.DE)]对28日龄断奶仔猪(长白×汉梅)的日增重(ADG),饲料转化率(F/G)、日采食量(ADFI),血浆尿素氮(PUN)及血浆游离赖氨酸的影响,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对仔猪生产性能均有影响(P<0.01),其中以赖能比的作用最重要。仔猪28~60日龄(5~15kg)与60~70日龄(15~20kg)的ADG、ADFI、F/G及70日龄的PUN均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的改变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28~60日龄,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增加,ADG和F/G改善;60~70日龄能量水平为3.4 Mcal/kg左右,ADG和F/G达最佳,高于此水平ADG和ADFI下降,F/G增大。在试验条件下,根据影响规律将仔猪营养需要划分为28~60日龄与60~70日龄两阶段,28~60日龄与60~70日龄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3.8M cal/kg、2.5%、0.96(g.Ly s)/(MJ.DE)(1.52%)与3.36M cal/kg、25.0%、1.1(g.Lys)/(MJ.DE)(1% 54%)。在此营养水平下,ADG与F/G分别为343g/d,1.261;593.9g/d,1.480。
  • 盐霉素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张克英, 陈代文, 张正海, 周庆举, 李永义
    1999, 17(04):  392-39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0
    摘要 ( 176 )   PDF (231KB) ( 1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60头平均体重21.73kg的大白纯种阉猪,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法研究了盐霉素对20~60kg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组,基础日粮中盐霉素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25、50、75和100mg/kg,每组设6个重复。试验分前、后二期,前期23d,后期26d。结果表明,随饲粮盐霉素添加量的增加,生长猪在20~40kg阶段和20~60kg阶段的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饲料利用率、生产成本(单位增重的饲料成本)及40~60kg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在20~40kg阶段,当盐霉素添加量分别为50、58和52mg/kg时,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69g/d和1.98%),生产成本最低(为4.237元/kg增重);在40~60kg阶段,当盐霉素添加量为41mg/kg时,猪的日增重达到最大(831g/d);在20~60kg阶段,当盐霉素添加量分别为45、49和47mg/kg时,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最高,而生产成本达到最佳,分别为801g/d、2.33和4.791元/kg增重。综合生产性能与生产成本,推荐20~40kg、40~60kg及20~60生长猪饲粮中盐霉素的添加量分别为55、40、50mg/kg。
  • 猪回直肠吻合术中两种瘘管的比较
    马恒东, 李斌, 黎德兵
    1999, 17(04):  397-40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1
    摘要 ( 156 )   PDF (174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5头猪施行瓣前端端-回直肠吻合术,用于消化试验。探讨手术中的方法问题,着重比较术中两种不同形式瘘管的安装方法、术后反应和使用效果及其优缺点。
  • 猪RYR1基因对生产性能的效应研究
    巨新义, 帅素容, 罗安治, 季永诚, 陈继华
    1999, 17(04):  401-40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2
    摘要 ( 170 )   PDF (222KB) ( 2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经选型交配的乐山长白猪子代群体的RYR1基因型,并将其肥育,进行生产性能测定。通过分析RYR1基因型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发现:在繁殖性状上,杂合子的T基因未表现出明显效应;在生长性状上,RYR1基因也未表现出明显效应;在胴体性状上突变基因T有提高屠宰率和降低骨率的效应;在肉质性状上,T基因具有增加肌肉失水率、降低肉色评分的效应。
  • 波尔山羊与南江黄羊杂交一代生长发育研究
    张红平, 陈圣偶
    1999, 17(04):  406-41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3
    摘要 ( 358 )   PDF (207KB) ( 2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波尔山羊为父本,南江黄羊为杂交母本所产生的杂种一代(BN),在体型外貌上继承了波尔羊的遗传特性,改善了南江黄羊(NN)的肉用体型。BN的初生重极显著地高于同期出生的NN (P<0.01)。在较粗放的放牧饲养管理条件下,BN公、母羊2、4、8日龄的体尺均超过同龄的NN。BN羊1至8月龄的体重和日增重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同龄NN (0.01 < P<0.05或P<0.01)。如果改善和提高相应的饲养管理条件和营养水平,波尔山羊的优良肉用遗传特性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 益生地衣芽孢杆菌天门冬氨酸激酶Ⅱ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吕道俊, 何明清
    1999, 17(04):  411-41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4
    摘要 ( 186 )   PDF (279KB) ( 1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了益生地衣芽孢杆菌H88-3株天门冬氨酸激酶(Aspar-tokinase,AK)Ⅱ基因,并用ABIPRISMTM 377 DNASequencer进行序列测定,所得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VB217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它们的同源性非常高。
  • 造纸废水的等温吸附试验
    徐志宏, 漆辉, 漆玉邦
    1999, 17(04):  418-42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5
    摘要 ( 125 )   PDF (131KB) ( 1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活性炭吸附处理造纸综合废水,其等温吸附线满足Freundlich等温式:q=KC1/n。对所制备的方案2炭,造纸综合废水中的有机物容易被吸附。
  • 鹿血酒加工工艺研究
    陈晓燕, 张敏
    1999, 17(04):  421-42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6
    摘要 ( 194 )   PDF (208KB) ( 1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定了鹿血酒加工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标准,筛选出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并就工艺中的一些关键工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 郫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李廷轩, 夏建国, 张锡洲, 吴玺
    1999, 17(04):  426-43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7
    摘要 ( 203 )   PDF (253KB) ( 1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郫县是成都平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耕地并实现其县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耕地保护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郫县耕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讨论了其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的具体途径、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实现县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以期有利于指导全县的耕地保护工作。
  • 四川农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刘世全, 李廷轩, 陈远学, 庞学勇, 向双, 邹金龙
    1999, 17(04):  432-43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8
    摘要 ( 160 )   PDF (302KB) ( 1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省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东部盆地的紫色丘陵农区,泥土流失主要来自坡度≥6°的坡土。全省坡土面积316.6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8%,坡土中坡度≥25°的陡坡土占17%。因此,坡土的水土流失治理是我省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坡土水土流失治理,除陡坡土退耕还林种草外,还有83%的坡土不仅要继续耕种,而且要持续稳定高产,治理难度大且任务艰巨。坡土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以集雨拦洪(地表径流)蓄水即治水为中心,旱、洪兼治;主要治理途径是:充分开发土壤、工程(以小微型蓄水工程为主)、生物(森林)三大"水库"的拦洪蓄水功能,有效集蓄和利用天然雨水资源,兴利除害,为持续农业创造良性生态系统。
  • 川中丘陵区坡坎的利用
    廖晓勇, 张先婉, 邓良基, 蒋道德
    1999, 17(04):  439-44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19
    摘要 ( 167 )   PDF (210KB) ( 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数量可观,总计面积51.23万hm2,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固土护埂、改良土壤、促进产品多样化及增加农业收入等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
  • 不同浓度双氰胺对土壤铵态氮变化的影响
    夏建国, 李廷轩, 王应贵, 邓良基
    1999, 17(04):  444-44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20
    摘要 ( 177 )   PDF (190KB) ( 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3个不同土样在实验室内进行不同浓度双氰胺(DCD)对土壤NH4-N含量变化影响的模拟试验,得出在不同土壤上施用普通碳酸氢铵(以下简称普通碳铵)添加DCD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添加DCD各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高于只施普通碳铵的处理;在紫色土、潮土和黄壤上添加DCD抑制NH4-N损失和转化的效果分别以0.5%、0.3%、0.3%浓度为最佳。
  • 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运行的实证研究(Ⅰ)——对四川省产粮大县、产棉大县和国定贫困县的比较分析
    蒋远胜, 青柏林
    1999, 17(04):  448-45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21
    摘要 ( 166 )   PDF (253KB) ( 1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国务院对产粮大县、产棉大县和国定贫困县的划分,笔者分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统计调查,实证地研究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在三类县的运行效果,得出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运用对国定贫困县农村经济的贡献率较大等结论。
  • 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研究
    白宏, 何训坤
    1999, 17(04):  454-45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22
    摘要 ( 151 )   PDF (253KB) ( 1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我国巨大的资源、人口、环境的压力,国家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涵义和内容,然后在今后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此目标的对策措施。
  •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与完善的研究(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分析
    杨锦秀, 青柏林, 章道云, 何训坤
    1999, 17(04):  460-46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23
    摘要 ( 158 )   PDF (176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通过阐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与完善的意义,分析各组织机构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借鉴国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的经验,说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与完善是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 三论发展优质杂交稻
    周开达
    1999, 17(04):  464-46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24
    摘要 ( 159 )   PDF (180KB) ( 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作者在90年代初期先后以"发展优质杂交稻,促进三高农业上台阶"和"优质化是杂交水稻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题,论述了"发展优质杂交稻的必要性"。我国近2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迫切要求提高稻米品质。另一方面我国是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面向21世纪,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这个一增一减的矛盾在世纪里还将进一步激化而不是缓和。为确保21世纪我国食物安全与经济安全,党中央制定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方针。近10年来有许多育种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优质不育系和优质米组合。这些新组合不仅产量比汕优63有一定提高,米质大都达到了部颁二级米标准,少数达到或接近一级优质米标准。这些事实说明,发展优质杂交稻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 毛豹皮樟同工酶研究
    苟琳, 冉茂升
    1999, 17(04):  468-47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1999.04.025
    摘要 ( 159 )   PDF (148KB) ( 1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毛豹皮樟鲜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进行分离测定,二者均分离出3条酶带,并明确其谱型特征,为毛豹皮樟品种鉴定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