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3年 第2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3-09-30
    研究论文
  • “协调型”小麦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的研究
    谭飞泉, 张怀琼, 任正隆
    2003, 21(03):  189-192,20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1
    摘要 ( 138 )   PDF (241KB) ( 1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证明,小麦分蘖成穗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存在着品种间的变异。按这个思路,成功地培育出了"协调型"系列小麦品种,它们不同于四川盆地其他品种:它们能在保持较大穗重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成穗数。研究表明:与对照品种川麦28相比,"协调型"小麦新品种的产量潜力有所提高,产量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单位面积的成穗数明显高于对照。协调型小麦新品种成穗数较高的原因,除了较强的分蘖能力外,主要在于它们有更高的分蘖成穗能力。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较大穗重的情况下较高的成穗数使生物产量显著增加。"协调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为改变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类型现状,提供了新的模式。
  • 犬草(Elymus caninus)的染色体C带
    杨瑞武, 周永红, 郑有良
    2003, 21(03):  193-19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2
    摘要 ( 177 )   PDF (163KB) ( 1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分析了犬草(Elymus caninus)的染色体C带带型。其染色体核型是:2n=4x=28=2M+24m+2sm。不同染色体之间的C带带型在带的数量、大小、强弱及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C带带型可作为犬草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
  • 赖草属11个物种的形态学特征比较研究
    杨瑞武, 周永红, 郑有良, 丁春邦
    2003, 21(03):  196-20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3
    摘要 ( 257 )   PDF (241KB) ( 2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小麦族赖草属11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赖草属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该属植物丰富的形态学特性。大赖草、宽穗赖草、沙生赖草和天山赖草应归于Sect. Leymus Hochst.;羊草和单小穗赖草属于Sect. Anisopyrum(Griseb.)Tzvel.;赖草、多枝赖草、毛穗赖草、窄颖赖草和卡瑞赖草应归于Sect. Aphanoneuron(Nevski)Tzvel.。通过外部形态演化,分析了赖草属3个组的系统发育水平。
  • 小麦新品种(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李伟, 郑有良, 兰秀锦, 魏育明, 颜泽洪
    2003, 21(03):  201-20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4
    摘要 ( 184 )   PDF (204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5×10不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重、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加性效应为主,而株高和千粒重则加性与非加性效应均具有明显作用。亲本性状表现与一般配合力高低并无必然联系。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其亲本一般配合力较高,性状表型值也较优。对各亲本配合力表现进行评价发现,川农16与绵阳26和川麦28在配合力表现上存在差异。遗传力分析表明,穗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较大。小穗数和穗粒重早代选择效果不佳,其他考察性状可从早代开始选择。
  • 绵阳26号小麦丰产稳产性研究
    余敖
    2003, 21(03):  205-20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5
    摘要 ( 170 )   PDF (166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MMI模型对绵阳26号小麦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并且具有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等特性。其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穗、粒、重自身水平高,二是源、流、库协调,三是具有良好的冠层结构。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和有效穗对绵阳26号的产量贡献和影响最大。
  • 梯度分析在稻米外观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吴景强, 许良珠, 吴元奇
    2003, 21(03):  208-21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6
    摘要 ( 177 )   PDF (234KB) ( 1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梯度分析技术引入稻米品质评价的研究,对稻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在PCA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引进PC间的协调因子aj,计算稻米的品质梯度值GV(PCi),建立稻米的品质梯度轴,客观地排出各品种的品质顺序,并揭示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梯度分析技术用于稻米品质评价的研究,其结果具有直观性和明确性,是研究稻米品质评价的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技术手段。
  • SSR标记揭示的云南省、贵州省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
    田孟良, 黄玉碧, 刘永建, 荣廷昭
    2003, 21(03):  213-21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7
    摘要 ( 168 )   PDF (205KB) ( 1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贵州和云南的9个糯玉米地方品种和5个普通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用7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33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变异为4.18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分子水平上糯玉米的确与普通玉米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wax基因及其相关位点,而且遍布整个基因组。
  • 双孢蘑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辜运富, 张小平, 陈强, 廖德聪, 徐开未
    2003, 21(03):  217-22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8
    摘要 ( 174 )   PDF (227KB) ( 2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引进的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在酯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质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遗传性差异。进一步通过UPGMA平均连接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15株双孢蘑菇在酯酶同工酶上,当相似水平为0.63时聚为一类;在可溶性蛋白方面,当相似水平等于0.94时被聚为一类。结果说明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对于双孢蘑菇种级水平上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两者中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最佳。
  • 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冯茂松, 张健
    2003, 21(03):  221-225,26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09
    摘要 ( 130 )   PDF (281KB) ( 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施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分析,明确了密度、氮、磷、钾肥4个因素中对巨桉纸浆原料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作用大小依次为:密度 > 磷肥 > 钾肥 > 氮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氮肥与钾肥之间交互效应不显著。氮肥与磷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磷肥与钾肥之间具有协同性。经微机模拟寻优,氮、磷、钾三因素取95%的置信区间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氮肥71~79g/株,磷肥96~100g/株,钾肥32~67g/株。
  •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驱避作用测定方法初探
    杨群芳, 周祖基, 李庆
    2003, 21(03):  226-22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0
    摘要 ( 176 )   PDF (193KB) ( 1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滤纸测定法、Y形玻璃管测定法、自制嗅觉仪测定法、驱避玻璃盒测定法和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驱避剂的生物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采用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小蠹虫能在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之间较快而准确地选择寄主植物,此法适用于小蠹虫驱避剂的测定,而采用其他4种测定方法,小蠹虫不能准确、快速地对测定物作出选择,故不宜用作小蠹虫驱避剂的测定。
  • 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面积误差分析——以宜宾市江安县为例
    王成, 罗光莲, 廖铁军
    2003, 21(03):  230-23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1
    摘要 ( 165 )   PDF (197KB) ( 1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地星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系统"软件,建立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简称建库)。面积误差主要来源于原始资料、扫描过程、矢量化过程和数据处理程序。通过计算机自动产生的面积与图幅的理论面积进行的误差分析和以统计一级地类面积为对象进行的误差分析表明,用"地星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建库工作,完全能达到国土资源部建库的精度和目前国土部门的数据转换,即由"详查数据+历年变更数据模式"向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转换。
  • 腐殖酸对土壤汞、镉、铅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李静, 陈宏, 陈玉成, 杨学春
    2003, 21(03):  234-236,24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2
    摘要 ( 148 )   PDF (209KB) ( 2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腐殖酸对污染土壤中Hg、Cd、Pb活性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效应。分析表明:腐殖酸能增加土壤Hg、Pb的残留量,减少Hg、Pb的植物可利用性。腐殖酸能有效地抑制Hg在植物叶中的富集,在施用量为6.0t/hm2时植物体Hg含量下降了67.0%,施用量为3.0t/hm2时植物体Pb含量下降了23.0%。
  • 四川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唐茜, 单虹丽, 杨安
    2003, 21(03):  237-24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3
    摘要 ( 136 )   PDF (213KB) ( 2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四川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以及多酚类、可溶性糖和无机元素等含量,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川苦丁茶植物是一种内含物较丰富,代谢类型、品质特征等有别于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的营养保健型饮料资源。
  • 茶树萌发休止与形态结构的关系研究
    张泽岑, 陈昌辉
    2003, 21(03):  241-243,24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4
    摘要 ( 208 )   PDF (196KB) ( 2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徒手切片对茶树成熟叶片、芽鳞及一芽二叶、对夹二叶的茎切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萌发早晚与品种的芽鳞厚度、芽鳞表皮厚度成高度正相关;与分枝角度、栅状组织/海绵组织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夹新梢的输导组织/髓、木质部/总面积、韧皮部/茎总面积的比值大于正常新梢;休止并非是瓶颈所致,主要是受生物节律的支配。
  • 对‘早霞露’桃迟熟型芽变的研究
    宁允叶, 熊庆娥, 曾伟光
    2003, 21(03):  244-24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5
    摘要 ( 157 )   PDF (173KB) ( 1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特早熟桃‘早霞露’的迟熟型芽变进行了果实品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RAPD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芽变为优变。芽变与‘早霞露’的酯酶同工酶存在显著差异,除酶活性不同外,与‘早霞露’相比,芽变缺少Rf0.43酶带,多一条Rf0.26酶带;而芽变与‘早霞露’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图谱相似。RAPD分析结果显示,在所用大量单引物和混合双引物的扩增片段中,未出现两者间片段有无的差异,仅有一条单引物S465的一个大分子量片段在芽变中扩增量一直多于对照。
  • 鹤望兰组织培养的褐变因素及防止措施
    尚旭岚, 张健, 夏晗
    2003, 21(03):  247-25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6
    摘要 ( 159 )   PDF (209KB) ( 2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外植体类型、大小以及不同培养基成分和状态对鹤望兰组培褐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花株和一年生苗褐变严重,种子切段和无菌播种苗的褐变较轻;外植体较大有利于减轻褐变;纸桥液体培养可以有效降低外植体的褐变度。
  • 多效唑对湿热少日照地区枇杷幼树生长和结果影响的研究
    汪志辉, 廖明安
    2003, 21(03):  251-25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7
    摘要 ( 265 )   PDF (164KB) ( 1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五星枇杷幼树为材料,以多效唑土施、叶面喷施及混合施用(土施和叶面喷施结合)作处理,研究了多效唑对枇杷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抑制枇杷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但不同处理方法和浓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对营养生长的抑制越明显,成花率越高,早期产量越高。综合控梢、促花和提高产量等效应,以土施0.6g/m2(有效含量)结合叶面喷施1000mg/L两次为最适处理方法。
  • 植酸酶对仔猪饲粮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陈文, 陈代文, 吴秀琼, 黄金秀, 谭雪梅
    2003, 21(03):  254-25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8
    摘要 ( 163 )   PDF (218KB) ( 2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48头长白×荣昌杂交仔猪进行2个2×2因子的代谢试验,每个试验均设2个有效磷水平(0.36%和0.26%)、2个植酸酶添加水平(0FTU/kg、750FTU/kg),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一为高能水平饲粮(DE:14.3MJ/kg),仔猪起始体重9.2kg;试验二为低能水平饲粮(DE:12.8MJ/kg),仔猪起始体重16.9kg,试验期二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750FTU/kg植酸酶,改善蛋白质利用率,但对能量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降低饲粮能量水平则降低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降低饲粮有效磷水平则降低蛋白质利用率,低磷饲粮中添加750FTU/kg植酸酶时蛋白质利用率相似于或高于高磷饲粮。
  • 中国地方猪种ESR基因PvuⅡ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李明洲, 张凯, 李学伟, 帅素容
    2003, 21(03):  258-26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19
    摘要 ( 163 )   PDF (264KB) ( 1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采用PCR-RFLPs方法,研究了中国成华猪、内江猪和太湖猪3个地方品种ES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华猪、内江猪和太湖猪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389、0.6613和0.6855。在3个猪品种中,除成华猪只检测到AB、BB两种基因型外,在内江猪和太湖猪中都检测到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对3个品种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产仔数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ESR基因型的个体其产仔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品种无论头胎还是经产,总体表现为BB基因型的产仔数高于AB型和AA型个体,而AB型又高于AA型个体。其中,太湖猪BB型个体头胎产活仔数(NBA)(11.13头)显著高于AB型个体(9.42头)(P<0.05)。证明B基因是对提高产仔数有利的基因。同时还分析了ESR基因PvuⅡ-RFLP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
  • 草莓胚状体形态发生的研究
    郏艳红, 熊庆娥
    2003, 21(03):  263-26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20
    摘要 ( 231 )   PDF (249KB) ( 2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草莓丰香不同器官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及形态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莓体细胞胚胎形态发生经历了与合子胚形态发生相似的阶段,即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期胚等,最后发育成再生植株。草莓不同器官花药、花蕾、叶、叶柄、子叶和下胚轴均能形成体细胞胚,但不同器官的体细胞胚发生率不同,其中以花蕾最高(平均61.74%),子叶次之(平均49.24%)。培养基中激素种类与配比对各器官体细胞胚的诱导率均有明显影响。
  • 综述
  • 隐花色素与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叶珍
    2003, 21(03):  267-270,27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21
    摘要 ( 117 )   PDF (247KB) ( 2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蓝光受体隐花色素在植物光形态建成方面的作用与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 果树枝插繁殖研究进展
    王小蓉, 曾伟光, 熊庆娥
    2003, 21(03):  271-27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22
    摘要 ( 164 )   PDF (197KB) ( 3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果树绿枝和硬枝扦插繁殖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插条不定根起源的组织解剖结构、插条生根的生理基础、扦插材料的处理方法和环境条件对不定根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 研究简报
  • 雏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动态研究初报
    彭西, 崔恒敏
    2003, 21(03):  275-27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3.023
    摘要 ( 133 )   PDF (117KB) ( 1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检测了天府肉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天府肉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5周龄后呈下降趋势;2周龄时,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极显著高于C3b受体花环率(P<0.01),随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文中探讨了天府肉鹅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动态变化的机理。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