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24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6-12-31
    研究论文
  • 仲彬草属植物ITS序列PCR产物直接测序与克隆测序比较分析
    曾建, 张利, 凡星, 张春, 张海琴, 周永红
    2006, 24(04):  369-37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1
    摘要 ( 142 )   PDF (897KB) ( 2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PCR产物克隆测序和直接产物测序的方法对禾本科小麦族仲彬草属10个物种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进行了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属植物ITS区直接产物测序与克隆测序存在较大差异,克隆测序序列反映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学、地理分布、细胞学、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仲彬草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比直接测序方法更为可靠。
  • 人工合成小麦穗部特异性状的遗传分析
    任哓波, 兰秀锦, 汪加丽
    2006, 24(04):  375-38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2
    摘要 ( 157 )   PDF (311KB) ( 1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人工合成的六倍体小麦RSP×改良品系88-1643获得的F1、F2、F3群体对合成小麦的穗部特异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其包壳受到2对基因的控制。说明除节节麦的Tg基因外,还有另一个基因对合成小麦颖壳硬度的表现具有作用。小穗密度的遗传分析表明其受多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主要取决于小穗密度,且与包壳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QTL检测的结果显示2DS上有影响穗密度和穗长的QTL,这可能来源于Tg基因的效应。
  • 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肖启银, 任万军, 杨文钰, 瞿天富, 潘成军
    2006, 24(04):  381-38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3
    摘要 ( 169 )   PDF (400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Richards模型研究了12个杂交稻品种(组合)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V2(B优827)、V7(宜香优2292)和V9(内香2550)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较短,为明显的同步灌浆类型;其余的组合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较长,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灌浆过程的前、中、后3期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12%、61%、27%,且V2(B优827)、V5(冈优363)、V6(绵2优838)、V11(D优527)的强势粒上前期和中期的灌浆持续天数相差很小,V1(一丰8号)、V5(冈优363)、V11(D优527)的弱势粒上中期和后期的灌浆持续天数相差很小,V1(一丰8号)、V5(冈优363)、V11(D优527)、V12(川香9838)的弱势粒上前期贡献率较大,所以这些品种(组合)的灌浆效果都显著,产量都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活跃生长期D、灌浆中期持续时间T2和整个灌浆持续t99都对终极生长量A有显著作用。
  • 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吕建群, 曾宪平
    2006, 24(04):  390-39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4
    摘要 ( 198 )   PDF (243KB) ( 1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十年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处于徘徊阶段(产量与辐优838相当),没有突破性进展。对影响该组品种的产量因子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以增加有效穗、大穗,重穗为核心增加单株产量,适当略降植株群体,控制生育期,保持一定株高是四川中熟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的核心方向。
  • 丁香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何衍彪, 詹儒林, 赵艳龙
    2006, 24(04):  394-397,40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5
    摘要 ( 217 )   PDF (262KB) ( 1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初步研究了几种植物(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菌株、敏感菌株和引起香蕉枯萎病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 et Perry]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抗药性菌株、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丁香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抗药性菌株、香蕉枯萎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进行了研究。离体检测结果表明,丁香等植物乙醇提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及香蕉枯萎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芒果炭疽病抗药性菌株对供试植物提取物没有明显的抗药性。其中丁香、石菖蒲、花椒提取物抑菌作用尤为明显。丁香4种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在1 mgDW/mL浓度下对芒果炭疽病菌及香蕉枯萎病菌相对抑制率达86%以上,说明丁香抑菌物质丰富。其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及香蕉枯萎病菌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40 mgDW/mL、0.54 mgDW/mL。
  • 枯草芽孢杆菌C-36纤维素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
    胥兵, 陈惠, 韩学易, 官兴颖, 吴琦
    2006, 24(04):  398-40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6
    摘要 ( 185 )   PDF (229KB) ( 1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枯草芽孢杆菌C-36纤维素酶经硫酸铵、Sephadex G-75、Sephadex G-100分离纯化后,得到一个电泳纯的葡聚糖内切酶。SDS-PAGE结果表明,该酶分子量约为35kD。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65℃和pH 6.8,Zn2+、Pb2+、Fe3+对酶有抑制作用,Ba2+、Fe2+对酶有激活作用,在50℃,pH 6.8条件下,酶对CMC-Na的米氏常数Km为0.34 g/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17 mg/(min·mL)。
  • 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研究
    龚荣高, 吕秀兰, 张光伦, 胡世学
    2006, 24(04):  402-40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7
    摘要 ( 174 )   PDF (178KB) ( 1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罗伯逊脐橙为试材,研究了脐橙果实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动态,及其与果实有机酸积累关系,旨在探索影响脐橙果实有机酸含量的重要酶。结果表明:果实有机酸的积累期,CS、PEPC活性随有机酸积累而增大,并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降解期,IDH的活性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MDH和ACO对酸含量的影响小。因而可认为PEPC和CS是影响果实有机酸合成的重要酶,而影响有机酸分解的重要酶则是IDH。
  • 四川引种巨桉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王燕高, 胡庭兴
    2006, 24(04):  405-40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8
    摘要 ( 113 )   PDF (197KB) ( 1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四川引种的5.5年生巨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5.5年生巨桉木材材质轻、变形小,其气干密度为0.498 g/cm3,全干密度为0.474 g/cm3,基本密度为0.405 g/cm3,体积干缩系数为0.487,顺纹抗压强度为47.97 MPa,抗弯强度为90.60 MPa,抗弯弹性模量为10411 MPa,冲击韧性为60.8 KJ/m2;综合强度为138.57 MPa,属中等。
  •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何春雷, 罗学平, 李丽霞, 杜晓
    2006, 24(04):  409-41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09
    摘要 ( 205 )   PDF (213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10个竹叶品种的黄酮含量和风味差异,并采用热水提取和乙醇提取两种方法,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斑竹、慈竹和紫竹黄酮含量较高,筱竹和麻竹风味较佳。正交试验提出最佳工艺参数,即热水提取的最佳工艺配比是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例20倍;乙醇提取法的黄酮浸出量明显高于水提法,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配比是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例20倍。
  • 人为活动对四川中部丘陵区村级景观的能流研究
    丁海萍, 李首成, 韩敬, 刘文全, 郑顺林
    2006, 24(04):  413-416,43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0
    摘要 ( 112 )   PDF (275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村落具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许多景观特征,是研究人为干扰对景观影响的良好场所。利用美国IKONOS公司高分辨率卫星电子遥感图、GPS定位和GIS软件技术,研究川中丘陵区乡村景观生态系统能流特征。结果表明:住房到地块的时间与经济产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总投能与总产能之间、总投能与粮食产量之间、单位面积化肥投能和有机肥投能与粮食单产之间均存在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初步确定新桥村的合理投能区间为1.80~8.887 GJ/666.7 m2。而由于投能不合理造成了不同景观立地间投能效益存在显著差异,能量产投比呈下降趋势,今后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投能结构。
  • 石渠丘状高原区土壤有机质的区域分布特征
    程晓彬, 唐德华, 李婷
    2006, 24(04):  417-42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1
    摘要 ( 142 )   PDF (321KB) ( 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60个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样点数据,在ArcGIS 9.0平台上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了石渠县丘状高原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4.24±114.46)g/kg,远高于四川和全国土壤有机质的平均水平。土壤有机质的水平地理分布特征以红旗、格孟为高值中心(>200 g/kg)分别向南、西和北3个方向呈环状或带状逐渐减少;在海拔 < 4000 m、4000~4400 m、4400~4800 m和 > 4800 m的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7.80 g/kg、185.04 g/kg、252.48 g/kg和157.20 g/kg;剖面发生层分布特征以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表聚作用为主。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洪积物 < 残坡积物 < 新冲积物 < 坡积物 < 老冲积物,而植被、地形、坡度通过土壤的植被生物量、有机残体量、土壤侵蚀程度等影响土壤有机质区域分布特征。
  • 杭州城市灰尘迁移与粒径之间的关系研究
    田晖, 周光理, 郑巧东, 姚超英
    2006, 24(04):  422-42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2
    摘要 ( 129 )   PDF (217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杭州城市灰尘迁移循环模式和不同粒径质量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灰尘的来源和搬运方式有关,灰尘的搬运有悬移、跃移和蠕移,其中粒径小于0.1 mm的灰尘主要来自异地高空运输,占30%,周边地区的中细尘源占40%,城市内部局地粗尘源占30%。
  • 生态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动态评价——以雅安市为例
    杨娟, 王昌全, 李冰, 牛峰
    2006, 24(04):  426-43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3
    摘要 ( 109 )   PDF (295KB) ( 1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雅安市实际,以1998~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城市化综合素质、环境和生态3个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6个指标),构造了各项对应指标的目标序列,并将其作为该市2007年的规划值,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得到各子系统分指数和整合综合指数,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其结果表明:雅安市城市化综合发展分指数处于初级发展类水平,城市和经济发展发展缓慢;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指数从1999年开始持续增长,到2002年基本接近中等发展水平;生态资源分指数相对较高,处于强生态弱经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综合指数较低,与目标值关联度较低。总体看来,雅安市目前正按照强生态弱经济的基本协调模式发展,处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层次不高的初级发展阶段,今后将经历弱经济弱生态环境的调和阶段。
  • 雅安市区酸雨形成机理研究
    武俊英, 邓仕槐, 郑仁宏, 龙用波, 周鹏
    2006, 24(04):  432-434,45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4
    摘要 ( 188 )   PDF (248KB) ( 1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雅安市区2001~2003年的大气污染因子(包括SO2、NOx和降尘)和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安市区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其形成主要是因为上风方向的大气中SOx、NOx等污染物质含量超标,并随气流扩散到雅安市区上空,与"华西雨屏"特殊自然现象和雅安市山涧河谷盆地的特殊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 猪2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曹三杰, 肖驰, 文心田, 马晓平
    2006, 24(04):  435-43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5
    摘要 ( 157 )   PDF (252KB) ( 1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ArrayDesigner 2.0软件设计PCV2引物直接从PDNS病料肺组织中PCR扩增获得PCVCQB7基因片段,用pMD18-T载体连接、克隆获得PCVCQB7重组质粒。序列测定和与标准毒株对位比对分析PCVCQB7核苷酸序列全长624bp,系PCV2ORF2基因片段,与PCV2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0%以上,与PCV1在66%以下,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PCVCQB7位于PCV2主枝上,并与国内和欧洲分离株Imp. 1147、304、375、QD、GD-TS、SH、24657-NL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一小分枝,表明PCVCQB7为引起PDNS的PCV2扩增产物。
  • 天然植物提取物、半胱胺和二甲基砜对肉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严梦, 刘惠芳, 王之盛, 周安国
    2006, 24(04):  439-44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6
    摘要 ( 205 )   PDF (260KB) ( 1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96只15日龄健康天府肉鸭研究半胱胺、植物提取物和二甲基砜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2000 mg/kg、半胱胺500 mg/kg和二甲基砜500 mg/kg,试验期28 d。饲养试验结束后屠宰,测定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结果表明:①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极显著降低料肉比(P<0.01),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②半胱胺和二甲基砜有提高动物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的趋势;③植物提取物组肉鸭的胸肌率提高26.72%(P<0.01),腿肌率提高10.74%(P>0.05),腹脂率降低5.64%(P>0.05);④半胱胺和二甲基砜均有提高动物胸肌率和腿肌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 Glu细胞与5-HT细胞在两种裂腹鱼肠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樊均德, 方静, 何敏
    2006, 24(04):  444-44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7
    摘要 ( 134 )   PDF (456KB) ( 1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Glu和5-HT细胞的形态、位置与分布情况。方法:使用Glu和5-HT抗哺乳动物血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Glu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以中肠分布最密集,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低;重口裂腹鱼肠道中,前肠和中肠分布密度较高,后肠极低。5-HT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的分布密度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重口裂腹鱼则在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高,中肠较低。Glu和5-HT细胞主要呈梭形和锥形。结论:Glu和5-HT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与两种裂腹鱼食性和肠道结构密切相关。
  • 研究简报
  • 三株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研究
    颜其贵, 王新, 郭万柱, 袁孟伟, 宋振辉, 李璟, 殷华平, 曹洪志
    2006, 24(04):  448-45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8
    摘要 ( 201 )   PDF (168KB) ( 1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株芽孢杆菌为材料,采用与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时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法,对其与大肠杆菌的生物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1、X2、X3 3株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同时接种培养后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共培养8 h后开始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24~48 h时作用最明显;先接种X1、X2、X3 3株芽孢杆菌培养24 h后再接种大肠杆菌,对大肠杆菌均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12 h后开始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24 h时作用最明显,至48h时也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X3对沙门氏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先接种大肠杆菌培养12 h后再接种X1、X2、X3 3株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也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8 h后开始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12 h时作用最明显,至24 h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
  • 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致病毒素的初步研究
    徐春花, 朱天辉, 闫晓星
    2006, 24(04):  451-45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19
    摘要 ( 217 )   PDF (214KB) ( 1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引起的板栗疫病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病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一向被认为是致病的重要因子。本实验以PD液体培养基为基础,通过震荡和静止两种培养方式,采用浸渍法和针刺法对板栗叶片和小枝进行了生物测定。研究显示板栗小枝和叶片可产生典型的症状,证明栗疫菌能产生具生物活性的毒性物质(毒素),PD培养液适于菌株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震荡培养比静止条件更利于产毒,浸渍法处理后第二天板栗小枝和叶片都表现典型的病斑和萎蔫症状,针刺法处理后第一天便表现出典型症状,说明针刺法比浸渍法效果更明显、叶片比小枝更敏感。
  • 超声波处理对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金钗石斛影响的初步研究
    杨翠芹, 秦耀国, 刘伟
    2006, 24(04):  455-45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20
    摘要 ( 177 )   PDF (236KB) ( 1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金钗石斛的类原球茎体(PLBs)为受体材料,研究了侵染前材料不同创伤处理对农杆菌介导转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 KHz超声波40~80 W处理5~10 min或100 W处理5 min对PLBs死亡率无不良影响;1/2 MS液体培养基适宜作为超声溶液;80~100 W超声波处理5min的PLBs在转化后GUS染色每100 mg鲜重材料上的蓝色斑点数由常规方法处理的0~0.54提高到6.05~7.90,GUS基因瞬时表达频率得到提高;筛选两个月后多数PLBs的GUS基因仍能稳定表达。说明超声波处理能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金钗石斛PLBs的频率。
  • 基于GIS的沐川林场森林景观敏感度评价
    罗龙海, 胡庭兴, 王学能, 何奕忻
    2006, 24(04):  459-46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4.021
    摘要 ( 174 )   PDF (600KB) ( 1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999年沐川县森林资源分布图和由数字化等高线得到的DEM数据为信息源,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用坡度、距离两个分量对沐川林场主要观景线路上森林景观斑块类型进行了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表明:沿线近景带200 m内的可见区域景观敏感度基本都为二、三级,占到了近景带总面积的80.2%,景观敏感度较高,但景观结构过于单一。800 m以外区域的远景带综合景观敏感度二、三级也占到了远景带总面积的89.3%。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沐川林场森林景观开发利用建议:即以保护高敏感度景观为主,改善旅游线路两侧森林景观结构,调整森林景观斑块类型群落结构,增加森林景观斑块树种组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