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8-06-30
    研究论文
  • 小麦族赖草属植物与近缘二倍体物种的同工酶分析
    钟珉菡, 苟琳, 刘静, 周永红, 杨瑞武
    2008, 26(02):  125-13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6
    摘要 ( 171 )   PDF (639KB) ( 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小麦族赖草属、冰草属、偃麦草属、澳冰草属、拟鹅观草属、新麦草属和大麦属7个属24个物种的酯酶同工酶和超氧化歧化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个属24个物种共出现24种不同的同工酶酶谱,电泳分离出迁移率不同的45条酶带;②Leymus chinensisLeymus其他13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Hordeum bogdanii的亲缘关系较近,Psathyrostachys junceaLeymus的亲缘关系很近;③相似染色体组的物种聚类在一起;④2种同工酶的分析结果与细胞学、形态学及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辣椒中的辣椒素
    张海利, 李焕秀, 刘为国, 孙娟, 杨永超, 陈佳
    2008, 26(02):  131-13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9
    摘要 ( 777 )   PDF (247KB) ( 2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中的辣椒素。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4.0mm×250mm,5μm) UV检测器波长为280nm。流动相为V (CH3OH):V (H2O)=75:25,流速1.2mL/min。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是y=1042106.11x+2.7929717相关系数为R=0.99999样品的精密度RSD=2.6%,平均回收率为97.39%,并对12个辣椒品种中的辣椒素进行测定,辣椒素含量最高的是野山椒-1,最低的是樱桃椒。
  • 硅烷化氨基磁性粒子的制备及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杨可可, 杨婉身, 王显祥, 黄烁
    2008, 26(02):  135-14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1
    摘要 ( 154 )   PDF (562KB) ( 1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硅烷化试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iO2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一种高亲水性、粒度均匀、表面富含氨基的磁性复合粒子,并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式酶,探讨了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研究了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戊二醛浓度在5%,固定化时间为4h,给酶量为10mg/g时,固定化酶的酶活最高;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值为6.8,Km值为34.48mg/mL,酶活回收率为46.5%。固定化酶在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上较游离酶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 施肥措施对一品红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段晓宇, 李贤伟, 李素清
    2008, 26(02):  141-14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0
    摘要 ( 144 )   PDF (686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K、Ca、Si肥对一品红天鹅绒、威望2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技术。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施K、Ca、Si量与2品种抗寒性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3种肥料均能提高一品红抗寒性,但对威望品种影响大于天鹅绒品种,各指标对抗寒性影响大小为:电导率 > 丙二醛 > 可溶性蛋白质 > 可溶性糖 > 脯氨酸 > SOD。高抗寒性栽培要点如下:天鹅绒品种:施KCl量231~369mg/L,施CaCl2量79~121mg/L,施Na2SiO3量42~58mg/L;威望品种:施KCl量229~330mg/L,施CaCl2量86~120mg/L,施Na2SiO3量33~48mg/L。
  • 绿粘帚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李芳莲, 闫晓星
    2008, 26(02):  149-15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5
    摘要 ( 124 )   PDF (444KB) ( 1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取单因素实验对绿粘帚霉(Gliocladium virens F051)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粘帚霉(F051)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用培养基A培养F051分生孢子24h,MgSO40.6mol/L (再生用蔗糖0.6mol/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为缓冲系统,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4mg/mL:2mg/mL:2mg/mL,在32℃水浴中酶解2h。
  • 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杨鲁, 张健, 倪彬, 肖玖金
    2008, 26(02):  154-15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2
    摘要 ( 169 )   PDF (208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巨桉二代萌生林土壤水热条件、养分状况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巨桉人工林比较,采伐后的巨桉二代萌生林地E1和E2的土壤含水量增加,0~20cm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有机质、碱解N、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提高,但有效P含量减少,pH值减低,土壤酸性增强。保留采伐剩余物的样地E1,其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水解N、有效P和蔗糖酶含量高于E2,分别高12.77%、25.27%、11.82%、6.25%和22.26%,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略高于E2。从现目前研究结果看,采伐干扰有利于改善林地水热条件,提高土壤酶活性,加速养分循环,尤其以保留采伐剩余物的效果为好。
  • 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鲜骏仁, 万芙蓉, 胡庭兴, 杨华
    2008, 26(02):  158-162,19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3
    摘要 ( 147 )   PDF (319KB) ( 1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亚高山针叶林的恢复与重建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紫果云杉和桦木(Betula spp.)混交、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粗枝云杉(P. asperat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分别为46、54、69、38、61、38和26,Shannon-Wienner指数(H)分别为2.42(±0.10)、2.71(±0.06)、2.93(±0.06)、2.59(±0.11)、1.83(±0.43)、1.81(±0.32)和1.75(±0.24),均优丰多样性指数(Z)分别为17.39(±1.81)22.52(±1.09)、23.76(±2.09)、18.13(±1.74)、7.05(±1.75)、6.69(±1.01)和5.26(±2.30)。②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都在不断波动,其变化趋势是"低-高-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逐渐被灌木替代,灌木又逐渐被乔木替代,到顶极时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虽然较少,但结构更完整。③在生态恢复的相邻阶段,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高、群落结构类似、共有物种也较多。
  • 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的细胞遗传学及形态学研究
    原红军, 蒋云, 王益, 康厚扬, 周永红
    2008, 26(02):  163-16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7
    摘要 ( 196 )   PDF (316KB) ( 1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具有染色体自然加倍特性的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L.,2n=4x=28,AABB)与节节麦(Aegliops tauschii Cosson.,2n=4x=14,DD)杂交,得到杂种F1染色体自然加倍合成的4个六倍体小麦,SHW-Z1、SHW-Z2、SHW-Z3和SHW-Z4。对这4个合成小麦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及形态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合成六倍体小麦的染色体数都是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中均出现了一定频率的单价体;4个人工合成小麦的C-值变化范围为0.70~0.77;SHW-Z4中具有21个二价体细胞的频率最高,为94%;SHW-Z1和SHW-Z3出现了一定频率的三价体和四价体。4个六倍体小麦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但高感条锈病,其遗传特性有待进一步改良。
  • 成都市郊区土壤芽孢杆菌的解磷、解钾潜力
    胡容平, 邓香洁, 龚国淑, 唐志燕, 张世熔
    2008, 26(02):  167-16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4
    摘要 ( 137 )   PDF (314KB) ( 1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成都市郊区27个土壤样品进行了芽孢杆菌的分离,获得333个菌株。在解磷、解钾培养基上分析其解磷、解钾能力。结果表明,约有15%的土壤芽孢杆菌菌株分解无机磷的效果显著,分属15种芽孢杆菌,其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为分解无机磷的优势芽孢杆菌。多数菌株也能在有机磷和钾细菌培养基上生长,但分解能力较差。
  • ASTER数据对雀儿山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有效性评价
    黄建元, 张世熔, 李婷, 干文芝, 吴德勇
    2008, 26(02):  170-17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20
    摘要 ( 109 )   PDF (875KB) ( 1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STER卫星的可见光-近红外(VNIR)的3个波段、短波红外(SWIR)6个波段和热红外(TIR)的5个波段对四川西部雀儿山区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分类,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数据对不同波段分类效果进行了数量精度分析和空间分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地面实地调查的统计数据比较,用经过几何纠正后全部14个波段组合(方法1)的分类精度达83.9%以上;用波段1、2、3、4、6、9、10和13(方法2)的分类精度介于76.6%~92.6%;用波段1、3、6、8、12和14(方法3)的分类精度介于85.6%~97.5%;仅用可见光-近红外3个波段和波段4、6和9的短波红外波段组合(方法4)的分类效果极差。因此,在雀儿山这种相对高差极大的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必须采用能灵敏探测地表温度差异的热红外波段数据。
  • 运用布尔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推测基因调控网络的比较研究
    刘天飞, 唐国庆, 唐强, 李学伟
    2008, 26(02):  176-17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2
    摘要 ( 153 )   PDF (370KB) ( 2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从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揭示复杂的生命现象,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前沿。布尔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都是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有力工具。本文分别采用布尔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式推测基因调控网络,实验结果显示布尔网络推测出了7条正确的调控关系,而贝叶斯网络仅推测出5条正确的调控关系,在本实验中推测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正确数布尔网络模型优于贝叶斯网络模型。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黄小波, 曹三杰, 文心田, 杨恒, 秦学远, 杨利
    2008, 26(02):  180-18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6
    摘要 ( 139 )   PDF (808KB) ( 1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TGEV的核酸序列设计一对扩增M基因的引物,经RT-PCR扩增了SC-H株的M基因cDNA片段,插入pMD18-T构建重组质粒pMD-M,对pMD-M进行了酶切鉴定及核苷酸测序,将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C-H株M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852bp,包含789bp的M基因编码区,编码262个氨基酸;SC-H株与TS、96-1933、FS772/70、HN2002、TFI、Purdue及TO14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4.2%、97.2%、97.8%、99.7%、96.8%及98.2%,氨基酸同源性为96.6%、92.0%、95.4%、96.6%、99.2%、95.8%及97.7%,表明不同毒株的M基因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C-H株与Prudue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的插入对猪细小病毒VP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蒋清蓉, 徐志文, 郭万柱, 朱玲, 胡秋炅, 王印, 王小玉
    2008, 26(02):  185-19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7
    摘要 ( 128 )   PDF (989KB) ( 1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扩增得到的PCV2SC株ORF2基因插入PPVSC-1株VP2基因的HindⅢ(522bp处)和SacⅠ(1220bp处)2个特异限制酶切位点,并将此重组基因分别连接到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伪狂犬病毒转移载体(pPI-2.EG-FP),脂质体转染系统转染COS-7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基因表达情况。结合测序结果预测重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朗德鹅早期生长发育模型研究
    邝智祥, 王俐智, 朱庆, 何大乾
    2008, 26(02):  191-19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8
    摘要 ( 186 )   PDF (425KB) ( 2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朗德鹅160只,测定8周龄前的体重、胫长、体斜长,并对各指标用Logistic模型、Bertalanffy模型、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朗德鹅各指标的生长曲线(R2均超过0.99),但综合分析表明Gompertz曲线对体重拟合最为合适(R2=0.9998);对胫长(Logistic模型:R2=0.9984)、体斜长(Logistic模型:R2=0.9978)指标,Logistic曲线拟合效果要优于Bertalanffy模型和Gompertz模型。
  • 研究简报
  • 72份广东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瘟性及农艺性状评价
    郑艳, 谢戎, 刘成元, 汤昌兴, 李永洪, 赵世麒, 彭富玲, 张雪梅, 黄富
    2008, 26(02):  197-20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8
    摘要 ( 151 )   PDF (634KB) ( 1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四川生态条件下对72份来自广东的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稻瘟病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多数广东水稻种质在四川生育期属中籼中、迟熟类型,株高相对较低,分蘖较强,穗子中等偏小,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较低。通过农艺性状表型聚类可将72份广东水稻种质分为3大类,Ⅰ类20份,属中等穗型,平均结实率83.3%;Ⅱ类21份,属大穗型,平均穗着粒180粒左右;Ⅲ类31份,其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穗子较小。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颈瘟1~3级的抗病品种52个,占72.2%,其中丰丝占1号等6个品种叶瘟1~2级,颈瘟1级,高抗稻瘟病。对广东水稻种质在四川利用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 不同木腐菌菌株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
    陈瑶, 朱天辉, 汪来发
    2008, 26(02):  202-204,20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4
    摘要 ( 123 )   PDF (211KB) ( 1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试了松生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洁丽香菇(Lentinus lepideus)、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a)、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粗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虎掌菌(Tremellodon gelatinosum)、灵芝(Ganodermalucidum)、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和茯苓(Poriacocos)13种木腐菌的22个菌株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裂褶菌以外,其他菌株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松材线虫在松生拟层孔菌W10和W11菌株、硫磺菌5452和6600菌株、粗皮侧耳6221菌株、虎掌菌6320菌株、茯苓6284菌株和灵芝6501菌株菌落上完全不能存活。
  • 四川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PCR-RFLP鉴别
    贾正辉, 朱天辉, 杨佐忠
    2008, 26(02):  205-20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5
    摘要 ( 209 )   PDF (414KB) ( 1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PCR-RFLP技术对来自四川省8个地方的枯死松树样品中的伞滑刃属线虫(Bursaphelenchus)群体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来自邻水、雅安的枯死松树样本中含有松材线虫(B. xylophilus),而来自大竹和遂宁的枯死松树样本中含有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其他伞滑刃属线虫包括莱鲁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 hofumanni)、泰国伞滑刃线虫(B. thailandae)、变异伞滑刃线虫(B. aberrans)。本研究中选用的4种限制性内切酶(DraⅠ、SalⅠ、HhaⅠ、AluⅠ)除SalⅠ外均可对所鉴定的这6种伞滑刃属线虫产生特异性的酶切位点,从而可均有效地鉴别出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其他4种伞滑刃属线虫,其结果可为今后这几种伞滑刃属线虫的分子鉴定提供一定的参照。
  • 小金沃日河干旱河谷流域植物多样性研究
    谢大军, 向成华, 符建荣, 赵杰, 李绍森
    2008, 26(02):  210-213,21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03
    摘要 ( 149 )   PDF (230KB) ( 1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小金沃日河干旱河谷流域内维管植物的调查研究,得出区内维管植物具有如下区系特征:常见维管植物共计84科,181属,262种。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采用《四川植被》分类系统,将植被类型共分为4个植被型、4个群系纲、11个群系。植物种类较少,区系成分较为简单,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明显温带性质,植被类型较为简单,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河谷特点。
  • 雅安碧峰峡风景区野生观赏植物区系
    任小娟, 刘军
    2008, 26(02):  214-21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1
    摘要 ( 215 )   PDF (187KB) ( 1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碧峰峡风景区内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有野生观赏植物100科221属328种。区系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只有3个类型,种子植物的科的分布区有8个类型,都以热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蕨类植物有6个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种子植物以热带和温带分布为主。
  • 自制清宫药对怀孕、雌激素预处理及产后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陆雅娟, 欧红萍, 郭玉金, 曹随忠, 刘长松
    2008, 26(02):  218-22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9
    摘要 ( 160 )   PDF (152KB) ( 1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清宫药对正常怀孕、雌激素预处理及产后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给怀孕小鼠、雌激素预处理小鼠及产后小鼠分别在实验(记录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情况)前1h灌服清宫药,并设未服药组,采用BL-42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变化情况。结果:怀孕组和雌激素预处理组(模拟发情期)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力增强(P<0.05);产后7h组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清宫药对雌激素预处理组小鼠离体子宫的药理作用不能完全代表清宫药对正常怀孕及产后小鼠离体子宫的药理作用。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