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3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3-09-30
  • 杂交水稻川农优528制种机插母本异交习性及其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谢必武, 张甲, 张凤龙, 晏承兴
    2013, 31(03):  239-244,263.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1
    摘要 ( 88 )   PDF (465KB) ( 2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明杂交水稻制种机插母本的异交习性及其与产量的真实关系,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杂交水稻川农优528制种,父本手插单行,母本设计机插4行、8行、12行、手插8行(对照)4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花时、柱头外露率、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 母本机插比手工插总有效穗数多4.665×105~9.529×105穗/hm2,机插比手工插父母本花时相遇好,但花期相遇较差,结实率较低;父本花粉量与母本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32**)。机插母本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实粒数 > 结实率 > 穗数;结实率和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7**,r=0.991);结实率和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但结实率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和穗数通过结实率对制种产量的间接效应均为负值。[结论] 川农优528制种母本机插比手工栽插结实率低,机插8行处理的有效穗数与结实率协调发展制种产量高、是母本机插制种较适宜的行数;偏相关系数能真实反映机插母本结实率和穗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程度与性质,在机插母本制种中必须兼顾穗数和结实率才能提高机械化制种产量。
  • 玉米高原地方种质改良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杨荣志, 吴全一, 贺玉兰, 杨华勇
    2013, 31(03):  245-248.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2
    摘要 ( 91 )   PDF (286KB) ( 1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验证高原地方种质的改良效果,探索其杂种优势类群。[方法] 以国内6个主要杂优模式群的12个代表自交系为母本,5个含高原地方血缘的自交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组配60个杂交组合,通过田间种植鉴定,对1的单株产量等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各自交系的所有考察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差异。[结论] 81111和8111沃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地方种质资源的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瑞德群体、旅大红骨与高原地方种质组配,易获得较强杂种优势。
  • 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对马铃薯试管薯结薯及耐低钾抗性的影响
    张烨, 邹雪, 吴明阳, 王西瑶
    2013, 31(03):  249-253.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3
    摘要 ( 126 )   PDF (751KB) ( 1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低钾处理下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对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鄂薯3号(W)及其转AtCIPK23基因的株系L1、L23和L34为材料,通过试管薯诱导体系,研究马铃薯试管薯在不同钾浓度处理下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以及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结果] 2mmol/L和10mmol/L处理下,L1、L23和L34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均高于对照W,且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W。正常钾(20mmol/L)处理下,对照与转基因各株系间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提高了马铃薯试管薯对低钾的抗性。
  • 川牛膝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范巧佳, 方志然, 孙磊, 郑顺林, 田孟良, 袁继超
    2013, 31(03):  254-257.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4
    摘要 ( 123 )   PDF (482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川牛膝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因素,为其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纸床恒温光照培养法。[结果] 不同品种类型、生长年限、贮藏年限、剥壳处理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川牛膝种子的发芽能力有显著影响,脱粒与不脱粒保存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川牛膝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红牛膝种子的发芽能力和耐寒能力较白牛膝强,剥壳可以提高发芽能力,陈种子发芽能力较新种子发芽能力低。
  • 柳杉不同树龄根系加筋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李晓凤, 陈丽华, 宋恒川, 史常青
    2013, 31(03):  258-263.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5
    摘要 ( 143 )   PDF (607KB) ( 2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浅层滑坡比较频繁的四川省北川县,开展了不同年龄柳杉根系对边坡稳定性作用的研究。[方法] 测定3、6和9a生的柳杉不同深度土壤中根的长度,并计算其垂直消弱系数;测量不同直径根的抗拉力及抗拉强度;将土带回做根土直剪试样的剪切强度,并简单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结果] 9a生柳杉根系的β最高,垂直分布较深,3个年龄段根系直径较小时抗拉力及抗拉强度差别很小,当直径超过4mm时差距较明显。9a生的直剪试样cr增加最明显,含水量大时土壤的黏聚力有所降低。现有植被情况下边坡稳定系数较裸坡增加了33.53%~88.93%。[结论] 随着柳杉年龄的增长,根系生物量不断增加,其根系加筋作用使边坡稳定性有所提高。
  •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高光谱遥感树种信息提取技术
    王吉斌, 刘晓双, 吴见
    2013, 31(03):  264-268.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6
    摘要 ( 75 )   PDF (616KB) ( 2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树种间的光谱差异及改进分类算法以提高树种信息提取精度。[方法] 文章采用安徽省砀山县EO-1 Hyperion影像,通过不同树种光谱信息的差异分析,筛选出区分树种信息的光谱指标,并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完成树种信息提取。[结果] 结果表明,原始反射率和一阶微分部分光谱波段可用于树种识别,且一阶微分光谱的差异大于原始反射率;引入动量项和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树种识别精度较传统BP神经网络提高8.5%,Kappa系数提高0.12。[结论] 该方法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树种信息提取,能够达到对林业工程进行监测的目的,对快速评价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
  • 基于CASA模型的四川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刘思瑶, 卢涛, 唐斌, 吴彦, 吴宁
    2013, 31(03):  269-276,282.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7
    摘要 ( 90 )   PDF (1096KB) ( 3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估算四川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该区域的植被生产力状况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原CASA模型基础上,以MODIS卫星数据为依托,对光合有效辐射值提取、最佳区域气温反演、水分胁迫系数演算这3种方法进行了改进,进而估算了四川地区2000-2011年期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 ①四川植被NPP的多年平均值为303.27gC/(m2·a),变化范围在285~340gC/(m2·a)之间。②四川植被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是NPP主要积累期;同时由于区域气候变暖导致的物候期延长,秋季NPP的累积量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四川植被NPP空间分异明显,总体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呈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④降雨量是驱动NPP的主要因子;温度及光合有效辐射也对NPP影响显著(P<0.001)。[结论] 近10年来四川植被NPP变化主要由生长旺季本身变化所致;其时空分布格局总体表现出随温度、水分、光合有效辐射以及海拔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改进后的CASA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四川植被NPP的时空格局特征。
  • 南方红豆杉地理分布与保护建议
    谢春平
    2013, 31(03):  277-282.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8
    摘要 ( 125 )   PDF (630KB) ( 2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南方红豆杉这一珍贵的药用紫杉醇植物资源,掌握其在我国的天然分布区,使该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 基于植物地理学分布区理论,利用相关标本信息和文献记载的地理坐标,对南方红豆杉地理分布区进行研究。[结果] ①南方红豆杉的自然分布区以亚热带分布为主,其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23°~36°,东经98°~121°之间,分布行政区域遍及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及华北15个省区;沿我国亚热带主要山脉,呈现出连续分布的特点,东南部分布区较其他地方更为集中。②南方红豆杉的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500~1200m之间,呈现出东南低,西南高的特点,这主要受我国大的地势格局所影响。③通过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多数地区的南方红豆杉群落具有一定的次生性或群落存在演替的可能。④对南方红豆杉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结论] 南方红豆杉适生范围广,具有较强的引种潜力;人为干扰与破坏是目前南方红豆杉自然分布范围缩小所的最关键性因素,应加大保护与管理力度。
  • 模拟酸雨对芭蕉、美人蕉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远伟, 姜静, 苟姝贞, 邓仕槐
    2013, 31(03):  283-289.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09
    摘要 ( 112 )   PDF (1548KB) ( 2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模拟酸雨对芭蕉、美人蕉叶片可见伤害及生理特性影响。[方法] 在pH 2.0、3.0、4.0、5.6(CK)6次胁迫后观测两种植物叶片的受害症状,测定它们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差异。[结果] pH 2.0的酸雨胁迫对芭蕉叶片的伤害症状不明显,而美人蕉受伤害程度明显;美人蕉、芭蕉叶片MDA含量分别在pH≤4.0、pH≤3.0与对照的有极显著差异,且其较对照的增加幅度美人蕉大于芭蕉;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芭蕉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升高,美人蕉叶片中POD活性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对酸雨的抗性及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芭蕉强于美人蕉,美人蕉仅POD起到积极清除细胞内活性氧基团(ROS)的作用。[结论] pH ≤ 3.0处理下,芭蕉对酸雨有较高的耐受性;美人蕉在酸雨胁迫下,活性氧的主要清除酶为POD,单一酶活性上升是美人蕉抗逆性差的主要原因。
  • 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贺靖舒, 丁继军, 潘远智, 刘柿良, 李丽
    2013, 31(03):  290-295,327.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0
    摘要 ( 81 )   PDF (1026KB) ( 2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探讨石竹对土壤重金属Cd污染的抗性和敏感性。[方法]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测定不同浓度(0、0.3、1、3、10、30、50mg/kg)Cd胁迫下石竹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研究表明,石竹根重、地上部干重、株高、抗性系数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以3mg/kg Cd浓度为阈值呈低促高抑现象。随Cd处理浓度、时间的增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逐渐上升,且在高浓度(≥ 10mg/kg)下上升更为显著;SOD、POD和CAT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上升最大值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3、3mg/kg。[结论] 低浓度Cd对石竹影响较小,当浓度大于10mg/kg时,其毒性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表明石竹对土壤Cd胁迫有一定适应性。
  • 箣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结构特征
    彭颖, 范少辉, 苏文会, 夏鹏云
    2013, 31(03):  296-301.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1
    摘要 ( 95 )   PDF (709KB) ( 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了丛生竹种箣竹(Bambusa blumeana)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结构特征,以期为箣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参考"毛竹林的调查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分析方法。[结果] 箣竹地上各器官中,叶片含水率最高,达49.8%;竹秆的干生物量比例最大(73.5%),其次为竹枝(15.1%)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秆高、胸径、鲜秆质量、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其中,箣竹全高(y/m)对胸径(x/cm)的拟合方程为:y=-0.4197x2+9.0749x-27.817(R2=0.9586);鲜秆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方程为y=0.1454x2.4616=(R2=0.9703);壁厚随竹秆高度变化的拟合方程为y=0.9897x-1.0175=(R2=0.9717)。[结论] 在竹种的加工利用过程中,生物量分配格局和秆形特征是决定竹材利用率及加工方向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箣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汶川地震后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孟庆玉, 张涛, 廖秀川, 彭波, 贺飞
    2013, 31(03):  302-307.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2
    摘要 ( 164 )   PDF (527KB) ( 1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为汶川地震后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2012年7-8月,在保护区实验研究区域隐翅虫活动频繁的5类微生境中随机设置10块5m×5m的样地采集标本,标本鉴定后计算α物种多样性。[结果] 共采集隐翅虫标本1066号,分别隶属于13亚科79属162形态种。个体数量在腐败物、地被物、真菌、草堆、沙滩水边5种微生境中依次减少。形态种数量在地被物中最多,其次为腐败物中,在其余的3种微生境中的值很接近。对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进行α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S)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腐败物中其次,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相近。优势度指数(λ)在真菌中的数值最大,在地被物中的数值最小,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接近。多样性指数(H')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其他4种微生境中的数值相近。均匀度指数(J)在地被物、沙滩水边和草堆中的数值大于在腐败物和真菌中的值。以上4个α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说明地被物是隐翅虫生存的良好生境,也反映出该类型的生境中隐翅虫群落结构较为稳定,这是隐翅虫与特定的微生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结论] 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发现在5种微生境中的隐翅虫丰富度指数(S)虽然都有所下降,但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都或多或少有所提高。可以初步说明汶川地震后经过4年生态修复和灾后重建,保护区内隐翅虫的物种多样性已得到有效恢复,也说明生态修复有利于隐翅虫的繁衍发展,有利于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地协调演替。
  • 四川汉源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郑有坤, 陈诚, 任丹, 辜运富
    2013, 31(03):  308-313.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3
    摘要 ( 103 )   PDF (728KB) ( 1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和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传统组织块培养法对四川汉源铅锌矿区6种常见植物进行内生真菌分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挑选了27株代表菌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RAPD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8株代表菌株的rDNA-ITS序列,利用MEGA 4.0构建了供试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 从6种植物的300个组织块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86株,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在0.43~0.85之间,平均为0.62,所有植物茎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叶部次之,根部最低。RAPD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性水平处,27株供试菌株被分为8个遗传群。系统发育表明,这8个代表菌株分别分布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漆斑菌属(Myrothecium),格孢腔菌属(Pleosporale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8个系统发育分支。[结论] 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柏木木屑中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侯仰帅, 姜媛媛, 晏明, 余静, 张利
    2013, 31(03):  314-318.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4
    摘要 ( 145 )   PDF (547KB) ( 3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柏木木屑为原料进行柏木精油的提取,实现柏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柏木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精油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精油和链霉素分别单独使用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情况,并测定了精油的总还原力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 结果表明:精油主要成分为柏木醇(26.06%)、罗汉柏烯(18.25%)、α-柏木烯(15.06%)、(+)-花侧柏烯(8.23%)、α-姜黄烯(3.20%)、i-石竹烯(2.83%)、β-雪松烯(2.69%)和(+)-β-柏木烯(2.48%)等。柏木精油单独使用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属高度敏感,对其他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属中度敏感。在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霍氏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炭疽杆菌的抑菌实验中,链霉素起主要作用;而在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实验中,柏木精油起主要作用。柏木精油的抗氧化活性与精油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DPPH·、·OH、O2-·的IC50(清除率达到50%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5、2.23和1.30m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柏木木屑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为生物杀菌剂以及天然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响应面法优化巨大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
    韩学易, 唐自钟, 胡云龙, 万玉军, 王琨, 陈虹, 陈惠
    2013, 31(03):  319-321,334.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5
    摘要 ( 76 )   PDF (618KB) ( 1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解决纤维素酶发酵工业产量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加快纤维素酶工业化应用的步伐。[方法] 采用5L发酵罐,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基因工程菌WH320-pHIS1525-G7从接种量、木糖流速及流加时间进行产酶优化。[结果] 确定其发酵工艺为:17.62%的接种量,温度37℃,pH 7.0,罐压0.03~0.05 Mpa,转速300r/min,0.41g/(L·h)的速度流加木糖11.33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浓度 ≥ 30%。[结论] 在该发酵条件下测得纤维素酶活力为2.152U/mL,比优化前摇瓶发酵酶活力提高了2倍,可为工业化生产纤维素酶提供依据。
  • 磷酸酯化南瓜多糖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孙婕, 尹国友, 牛美艳, 王超
    2013, 31(03):  322-327.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6
    摘要 ( 132 )   PDF (636KB) ( 2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研究制备磷酸酯化南瓜多糖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磷酸酯化法对南瓜多糖进行修饰,在修饰工艺研究中,考虑了温度、pH、反应时间、酯化试剂添加量4个因素对磷酸根修饰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佳修饰条件,然后采用红外光谱法比较修饰前后南瓜多糖结构,并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比较修饰前后南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结果表明,磷酸酯化多糖制备最佳工艺为:温度90℃,pH 9.0,反应时间6h,酯化试剂添加量20%。修饰后的南瓜多糖添加上磷酸基团,磷酸酯化南瓜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均高于修饰前。[结论] 修饰后的磷酸酯化南瓜多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资源适宜性评价与研究
    吴海燕, 刘方, 杨莉, 易志坚
    2013, 31(03):  328-334.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7
    摘要 ( 123 )   PDF (738KB) ( 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金沙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适宜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该区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特尔菲法对金沙县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评价因子进行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相关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型分析确定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坡度值,依此建立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模型,然后在GIS软件平台上通过叠加分析的方法,得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农、宜林、宜建区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结果] 在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较少,勉强、不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部分,高度适宜仅占总体面积的8.12%,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6.52%;宜林地所占面积较多,高度、中度适宜开发为林地总共占宜林地总量的63.33%;宜建地总体面积不多,高度、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1.14%、24.59%,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结论] 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金沙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 城乡用地结构布局优化研究——以皋兰县为例
    王乐, 邸利, 何殿平, 于世广, 胡永琴, 刘彬彬
    2013, 31(03):  335-339.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8
    摘要 ( 94 )   PDF (551KB) ( 1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位于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皋兰县为例,探讨并提出该区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方法] 依据皋兰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皋兰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获得规划近期(2015年)和规划期(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 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到规划近期(2015年),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比例由基期年的15.48:0.84:75.01调整为规划近期的14.14:1.39:74.84,建制镇面积比例增加了0.19%。到规划期(2020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耕地、草地面积比例降为13.36%和73.80%,林地面积和建制镇面积上升为1.70%和0.70%。[结论] 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综合考虑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优质肉鸡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基因聚合效应研究
    张增荣, 杜华锐, 金红, 李晴云, 杨朝武, 李雯, 邱莫寒, 刘岚, 宋小燕, 蒋小松
    2013, 31(03):  340-344.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19
    摘要 ( 95 )   PDF (631KB) ( 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基因聚合在优质肉鸡分子育种中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检测ADSLGARS-AIRS-GARTA-FABP3个基因的优势纯合基因型(CCAAMM)。[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3个基因的优势纯合基因型聚合后代完全也是优势纯合基因型(CCAAMM),在后代个体中优势纯合基因型个体的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非完全有利聚合基因型个体(P<0.05)。除了CCBBMM型,CCAAMM型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聚合基因型(P<0.05)。[结论] 推测CCAAMM聚合基因型可作为大恒优质肉鸡肉质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 基于ARIMA模型的民勤县肉羊产业的分析与预测
    王丽娟, 叶得明
    2013, 31(03):  345-349.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20
    摘要 ( 73 )   PDF (648KB) ( 1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肉羊产业是民勤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对其肉羊存栏量进行预测,为民勤县寻求肉羊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民勤县未来短时期内肉羊存栏量呈较快的增长趋势。[结论] 加大草畜产业扶持力度,科学引导,合理布局,发挥本地优势;积极推广牧草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和牧草高产栽培技术,提高饲草料的利用效率,从而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入户、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畜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指导,促进肉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 不同区域农业投入要素转化效率的宏观比较与微观分析
    王建华, 吴林海
    2013, 31(03):  350-357.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21
    摘要 ( 123 )   PDF (638KB) ( 1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有效化解由于农药、化肥的高残留而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方法] 文章利用2000-2011年不同区域的5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和微观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省区农业生产中所投入的化肥和农药进行了效率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方面虽然呈现出比较好的效率状态,但在微观层面上,大多数农户的农药施用方式并不科学,这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农产品的安全风险。[结论]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建立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村农药市场的规范管理,提升农户对农药的认知水平。
  •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
    苏冰涛, 李松柏
    2013, 31(03):  358-364.  doi:10.3969/j.issn.1000-2650.2013.03.022
    摘要 ( 146 )   PDF (650KB) ( 1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目前"生态贫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模式与途径。[方法] 利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现阶段"生态贫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收入水平低、可持续生计资本缺乏、环境问题显现并不断恶化、基本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结论] 为有效解决"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建议突破传统反贫困与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重点强化政府行政行为,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改变传统社会保障模式,推动系统性机制与制度构建,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