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3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5-03-31
  • 以色列二穗短柄草休眠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青, 薛文韬, 严俊, 赵钢, 程剑平
    2015, 33(01):  1-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1
    摘要 ( 208 )   PDF (454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探讨以色列地区二穗短柄草的休眠及其遗传多样性,对来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13个基因型二穗短柄草进行籽粒休眠深度和EST-SSR标记遗传位点多态性分析。[方法] 休眠深度分别测定籽粒在40℃高温不同贮藏时间下的最大发芽率(Gmax),并对其Gmax进行动态方程拟合;SSR标记的扩增片段采用PEGA凝胶电泳分离并用银染法进行显影。[结果] 13个基因型中,EG5休眠最深,而基因型Ko12和SB2休眠较浅。SSR标记扩增片段的聚类分析中,Sha4与Bd群体的基因型遗传结构较类似。[结论] 以色列不同地区籽粒休眠深度差异较大;北部Shlomi地区的基因型与土耳其地区的二穗短柄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菊花CmLhcb1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韩霜, 逯昀
    2015, 33(01):  6-1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2
    摘要 ( 170 )   PDF (779KB) ( 2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克隆CmLhcb1基因并转到拟南芥中,从而探索此基因的功能。[方法] 以菊花品种'清露'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其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mLhcb1,并进一步构建表达载pEarleyGate103-CmLhcb1,经农杆菌介导法,筛选获得3个T3代阳性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结果] 该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与其他物种相似度高,主要差异存在于C端前50个氨基酸。基因表达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在15%光照和赤霉素条件下,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叶片中表达量最大,根中表达量最低,白天的表达量比晚上的高30倍。[结论] 菊花CmLhcb1基因受光和赤霉素诱导,有组织表达特异性。
  • 花生光敏色素AhphyAAhphyB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研究
    张烨, 赵术珍, 王江山, 夏晗, 侯蕾, 任丽, 王兴军
    2015, 33(01):  13-2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3
    摘要 ( 215 )   PDF (773KB) ( 2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克隆了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2个光敏色素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这2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纯化蛋白制备抗体以及研究这2个基因在花生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根据花生转录组中编码光敏色素A基因与光敏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以花生叶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与RACE技术对这2个基因的全长ORF序列进行克隆;然后,使用MEGA软件分析花生光敏色素与其他物种中光敏色素的亲缘关系;构建AhphyAAhphyB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蛋白表达。[结果] 2个基因全长ORF分别为3378bp和3456bp,分别编码1125和1151个氨基酸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大豆的光敏色素A蛋白和光敏色素B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88%和90%;经SDS-PAGE检测,在大肠杆菌中2个基因均能受IPTG诱导表达产生蛋白。[结论] 利用RT-PCR与RACE技术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2个光敏色素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 干旱胁迫对红花檵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晓娟, 周兰英
    2015, 33(01):  22-27,3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4
    摘要 ( 246 )   PDF (451KB) ( 2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红花檵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4个水分处理,测定在各水分处理下红花檵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分析其差异。[结果] 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的延长旱害表现越严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受抑,RWC下降,相对电导率值和MDA含量增加,Pro、SS、SP不断积累,SOD、POD、CAT活性总体上升。[结论] 红花檵木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轻度胁迫即可引起各项生理指标显著变化,但植株表观形态变化不明显;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各项指标变幅加剧,形态变化明显。红花檵木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能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继续存活,并能忍受连续60d不供水的重度干旱胁迫。
  • 栝楼生长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张荣超, 辛杰, 郭庆梅
    2015, 33(01):  28-3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5
    摘要 ( 672 )   PDF (267KB) ( 2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研究栝楼生长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用以指导栝楼的农业生产。[方法] 田间观察记录栝楼的出芽时间、开花时间、成熟期、叶片数、单株结果数等生长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法、主因素分析法,筛选主因素并分析各生长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各生长性状指标种质内变异系数均较小,种质间的变异系数比较大;影响单株产量的因素主要是单株结果数、分蘖数、主茎粗、叶片数、株高;影响栝楼单株产量的主要生长性状大小顺序为株高 > 分蘖数 > 叶片数 > 单株结果数 > 主茎粗 > 成熟期 > 出芽时间 > 开花时间。[结论] 单株结果数越高,分蘖数越多,主茎越粗,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栝楼的单株产量就越高。通过比较各生长因素的重要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科学地施肥。
  • 山东丹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及生长模型的建立
    王涛, 李乐, 林良斌, 张巧玲, 赵淑梅, 熊振谊, 张利
    2015, 33(01):  33-3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6
    摘要 ( 153 )   PDF (405KB) ( 2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和了解山东丹参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规律。[方法] 以叶片为外植体研究疏松愈伤组织诱导增重以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并对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进行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 疏松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MS+2,4-D 0.5mg/L+KT 1.0mg/L+蔗糖30g/L+琼脂6g/L+酸水解酪蛋白1g/L,细胞悬浮培养基为MS+2,4-D 0.5mg/L+KT 1.5mg/L+6-BA 3.0mg/L+NAA 1.0mg/L+蔗糖30g/L+酸水解酪蛋白1g/L。[结论] 山东丹参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曲线为"S"型,Richards方程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变化。
  • 犍为县姜瘟病发生与土壤养分及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刘汉军, 陈强, 杨玉国, 陈翠平, 徐勇, 张雨, 郭垒
    2015, 33(01):  39-4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7
    摘要 ( 212 )   PDF (526KB) ( 2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明大田条件下土壤养分及环境因子与姜瘟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对生姜发病的影响。[方法] 2012-2013年在犍为县开展姜瘟病田间防治试验,采用蜂窝式栽培技术,后期设置了塑料大棚和对照2个处理,重复6次,于姜瘟病发病期进行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发病率动态监测,并测定发病高峰期生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年的试验中,生姜发病率与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较高(T1处理)时,土壤温度是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2108.12+3.99×wc+71.95×t+1.16×AP-0.31×AN(R2=0.881,P=0.001);土壤含水量较低(T2处理)时,土壤含水量成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160.05+7.12×wc-1.70×t+1.08×AP-0.30×AN(R2=0.634,P=0.03)。[结论] 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犍为县生姜发病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24%。
  • 烘虫温度和时间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烘虫分离效果的影响
    铁烈华, 张林成, 冯茂松, 白文玉, 王玲, 何沛
    2015, 33(01):  45-5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8
    摘要 ( 201 )   PDF (451KB) ( 2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烘虫分离效果随烘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研究提供分离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Baermann湿漏斗法分别分离干生和湿生土壤动物,并用温控器精确控制箱体内温度,对两种林分、不同土层深度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 老板山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较庞大,且深层土壤动物多度不如浅层;深层干生和湿生中小型土壤动物分别在温度中值为34℃、32℃时烘虫分离效果最理想,而浅层土壤最好将烘虫温度控制在36℃;一般在适宜温度下整个烘虫分离过程可在18h内完成,且主要集中在前13h,开始烘虫4h后烘虫分离效果仍然较高。[结论] 烘虫分离效果随烘虫温度的变化一般呈单峰曲线规律,烘虫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烘虫分离效果与林分结构无关、与土层深度有关;烘虫时间的长短与林分结构和土壤动物的多度没有直接关系;干生土壤动物烘虫分离效果与土壤动物类别有关。
  • 黑曲霉固态发酵甘薯渣条件优化及发酵对甘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
    赵华, 王雪涛, 汤加勇, 汤小朋, 贾刚, 刘光芒, 陈小玲, 王康宁
    2015, 33(01):  51-5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09
    摘要 ( 178 )   PDF (341KB) ( 1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黑曲霉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黑曲霉3.287固态发酵甘薯渣的发酵参数如接种量、发酵时间、料水比和温度等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考察在最佳发酵参数条件下黑曲霉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1每克发酵原料接种黑曲霉孢子1×106个,发酵时间4d,料水比1:1.3,发酵温度38℃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2在黑曲霉优化参数下发酵,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含量从6.37%提高到9.14%;粗脂肪从2.71%提高到4.75%;发酵后还原糖含量达到从4.42%提高到7.34%,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滤纸酶活、β-葡萄糖苷酶活和淀粉酶活分别为:3.12、2.45、2.13和3.02 U。[结论] 农副产品甘薯渣经过黑曲霉固态发酵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
  • 戊糖片球菌C1C-4菌株培养基、发酵条件及其发酵产品储藏温度的优化
    陆路, 黄秀, 胡耀东, 兰丹, 彭云东, 叶菲, 竭航, 朱庆, 王彦, 赵小玲, 刘益平
    2015, 33(01):  57-6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0
    摘要 ( 280 )   PDF (385KB) ( 3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优化戊糖片球菌C1C-4发酵工艺,获取活菌数高、经济效益好的菌株制剂。[方法] 以活菌数为参考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氮源、碳源、无机盐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产物保存温度做优化。[结果] 方差分析表明,氮源和碳源对戊糖片球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无机盐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培养基配比为豆粕粉35g/L、蔗糖35g/L、无机盐1.5g/L,相应的活菌数为6.02×109 CFU/mL。采用优化过的培养基对戊糖片球菌进行摇菌培养,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在0~8h生长缓慢;12~24h则进入对数生长期;28h过后为平台期,发酵时间以28~32h为最优。高温(37℃)和常温(25℃)比低温(4℃)条件下戊糖片球菌菌粉活菌数随时间下降更快,保存时间较短,故戊糖片球菌菌粉应置于低温环境下保存。[结论] 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戊糖片球菌的发酵效率,储藏温度的优化能延长发酵产品的保质期。
  • 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郜红娟, 张朝琼, 张凤太
    2015, 33(01):  62-7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1
    摘要 ( 196 )   PDF (579KB) ( 3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遥感解译和GIS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视角,分析了1990-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贵州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性。在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梯度上,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于低梯度带。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集中于高梯度带。在高程梯度带上,高海拔梯度带是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区,低海拔梯度带是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的优势区。1990-2010年各地形梯度带的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降低,而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主要表现为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其中,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变化集中于中等及以下梯度带。建设用地和水域变化主要分布于中等高程带以及其他低地形梯度带。[结论]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差异突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其主导因素。
  • YAP1基因编码区的克隆、生物信息分析及其组织表达特性
    邱佳闵, 刘贺贺, 王继文
    2015, 33(01):  71-77,8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2
    摘要 ( 200 )   PDF (912KB) ( 2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克隆鸭YAP1基因,预测其蛋白结构、功能及其组织表达特性。[方法] 以北京肉鸭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鸭YAP1基因CDS区,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结构与功能,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组织表达特性。[结果] 结果表明:鸭YAP1基因CDS全长1248bp,编码415个氨基酸,氨基酸水平上与鸡相似性最高,达99.7%;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鸭YAP1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5417.5 Da,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属水溶性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预测鸭YAP1氨基酸含有磷酸化、糖基化位点各30个;含两个WW结构域,且不同物种间结构域较保守;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呈弯曲状螺旋结构;荧光定量结果显示,YAP1在胰脏中表达量最高,肌肉组织中最低。[结论]YAP1基因非常保守,结构、功能与哺乳动物具较高一致性。
  • 瓦氏黄颡鱼血液生理指标与外周血细胞组成及显微结构
    铁槐茂, 石丹, 银龙, 石蓉, 勾玉晓, 姜俊
    2015, 33(01):  78-8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3
    摘要 ( 255 )   PDF (437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血液生理指标与外周血细胞组成及显微结构。[方法] 以血细胞计数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浓度梯度法分别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中的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脆性;以瑞士和吉姆萨联染法对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血细胞的分类计数、大小测量和显微观察。[结果] 瓦氏黄颡鱼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是1.91×1012/L、4.19×109/L和60.89g/L;血细胞比积和血沉值分别是0.45L/L和20.64mm/h;刚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对应NaCl浓度为(0.45±0.01)%和(0.27±0.01)%,抗逆幅度是(0.18±0.01)%;血液涂片鉴定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五种细胞,未观察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体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红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表明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其次是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最少。
  • 峨眉雪胆微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的影响
    马双昆, 僧晓兰, 刘艳芳, 李英伦
    2015, 33(01):  84-8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4
    摘要 ( 160 )   PDF (302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峨眉雪胆微丸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的影响。[方法] 选用初始体重平均为7.8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8%硫酸粘杆菌素、0.008%穿心莲提取物以及0.025%、0.05%比例添加峨眉雪胆微丸进行21d饲养试验,以采食量、日增重、腹泻率等为考察指标,研究添加峨眉雪胆微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①与添加硫酸黏菌杆素对照组相比,0.025%添加组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变化不明显(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0.05%添加组仔猪的末重有所提高,平均日增重有所调高,料重比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0.025%添加组仔猪的腹泻频率、腹泻指数与硫酸黏菌杆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0.025%的峨眉雪胆微丸在改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方面与穿心莲及硫酸黏菌杆素组相当,并具有抗腹泻效果。
  • 优质肉鸡胴体外观性状遗传力及相关性分析
    赵振华, 黎寿丰, 黄华云, 李春苗, 王钱保, 薛龙岗
    2015, 33(01):  89-9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5
    摘要 ( 242 )   PDF (237KB) ( 2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估测优质肉鸡外观性状的遗传参数,为胴体外观性状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分别估算鸡皮肤厚度、脂肪带宽度、毛孔数及体重的遗传力及各性状间的相关。[结果] 结果表明,皮肤厚度、脂肪带宽度、毛孔数及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01、0.225、0.723和0.584。皮肤厚度和脂肪带宽度为低遗传力性状,毛孔数属高遗传力。无论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鸡皮肤厚度、脂肪带宽度和毛孔数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皮肤厚度和脂肪带宽度的相关系数最高。毛孔数与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苷酸显著相关(P<0.05),与VB1显著负相关(P<0.01)。脂肪带宽度与失水率、肌内脂肪含量和皮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皮肤厚度与pH值、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带宽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失水率、肉色和肌苷酸显著相关(P<0.05)。[结论] 对毛孔数进行选育,可达到改良优质肉鸡肉质的效果。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伊春林区主导产业研究
    石小亮, 张颖, 毛宇飞, 鲁晨曦
    2015, 33(01):  93-9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6
    摘要 ( 160 )   PDF (360KB) ( 2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伊春林区产业发展战略和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比较劳动生产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利税增长率、区位商、产业贡献率、市场占有率、总资产贡献率、利润率、百元增加值对应的工作人数和投入创造的就业率等指标,构建主导产业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伊春林区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结果] 伊春林区主导产业前4位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结论] 综合10项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以及伊春林区的产业发展战略,除林区4种主导产业以外,还应大力发展家具制造业和森林旅游业。
  • 我国猪肉进口环境效应分析
    梁彩懿, 陶红军
    2015, 33(01):  99-10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7
    摘要 ( 180 )   PDF (435KB) ( 2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我国猪肉进口的环境效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方法] 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角度,引入猪肉行业相关变量修正EKC模型,验证并分析猪肉进口贸易的环境效应。[结果] 估算了我国生猪生产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以及氮排放量TN。结果显示我国猪肉进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角度分析猪肉进口贸易的环境效应。[结论] 我国应发展生态猪业,控制生猪养殖规模,适度扩大猪肉进口,积极调整猪肉业结构,引进外国先进猪肉生产技术,提高猪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灾害应对能力评估与比较研究——基于36个国家级民族贫困县的调查
    张军, 张海霞
    2015, 33(01):  106-11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8
    摘要 ( 156 )   PDF (346KB) ( 1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的灾害综合应对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研究,以明确减灾能力水平和不足。[方法] 基于灾害的过程管理,从灾前监测与预警、灾中应急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3个方面构建灾害综合应对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四省(市)36个国家级民族贫困县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和比较研究。[结果] 4省(市)民族贫困地区中重庆的灾害综合应对能力最强、四川次之、云南第三、贵州最弱;并通过比较,找出了各省市灾害应对的短板。[结论] 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应加强灾害应对研讨学习、促进各省市的交流,并对存在的短板,借鉴其他省份经验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提高。
  • 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
    景晓芬, 朱建春
    2015, 33(01):  113-11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1.019
    摘要 ( 161 )   PDF (293KB) ( 2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意愿以及影响他们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方法] 以对西安市农村迁移老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有超过一半的农村迁移老人具有定居城市养老的意愿,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模式、住房条件、与同住子女的关系、社区参与、配偶是否随迁对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 统筹城乡综合考虑迁移老人的公共服务需求,从社区层面的构建迁移老人的社会参与机制。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