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4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6-06-30
  • 秸秆覆盖对冀北山区夏玉米土壤呼吸的影响
    沈会涛, 张万军, 赵艳霞, 曹建生
    2016, 34(02):  131-13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1
    摘要 ( 302 )   PDF (561KB) ( 2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揭示北方山区秸秆覆盖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的影响。[方法] 以北方山区夏玉米田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系统测定了无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2种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的生长季变化特征,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 在玉米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秸秆覆盖和无秸秆覆盖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88~2.80μmol/(m2·s)和0.71~1.78μmol/(m2·s),秸秆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土壤呼吸与10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秸秆覆盖和无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2.5%和69.5%;基于土壤温度计算的敏感性指数Q10值为秸秆覆盖(2.94)>无秸秆覆盖(2.18);土壤呼吸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函数模型,无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的土壤含水率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8.8%和84.6%;水热双因子模型的拟合结果比单因子模型较差。[结论] 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土壤含水率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水热双因子的协同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寒地水稻幼苗期耐碱种质资源筛选
    潘世驹, 李红宇, 姜玉伟, 郑桂萍, 赵婷婷, 黄成亮, 吕艳东, 宋泽, 马艳, 王德斌
    2016, 34(02):  137-141.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2
    摘要 ( 402 )   PDF (486KB) ( 1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水稻幼苗期耐碱性筛选,为水稻苗期耐盐碱筛选和耐盐碱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浓度为40 mmol/L Na2CO3+NaHCO3对121份水稻材料进行幼苗期耐碱能力的筛选。[结果] 结果表明,水稻幼苗期相对抑制率根长 > 根数 > 芽长的趋势,但根长相对抑制率的绝对数值差异小于芽长与根数;强耐碱类型的79份材料中芽长有28份,根长有12份,根数有41份材料优于长白9号;其中13G028幼苗期耐碱能力最强,13G145次之,其次为13G031,其根长、根数、芽长相对抑制率均小于长白9号。[结论] 自育品系13G028、13G031和13G145可作为耐碱亲本材料应用。
  • 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高山柳构型和叶形态的影响
    李纪伟, 徐振锋
    2016, 34(02):  142-14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3
    摘要 ( 330 )   PDF (426KB) ( 3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川西高山林线典型物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柳构型、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结果] 结果表明,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CK)增加2.9℃;增温能显著增加高山柳上层的枝倾角和叶倾角,增温也显著增加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片长宽比,但却显著降低了叶片非稳态不对称指数。[结论] 林线交错带高山柳构型和叶片形态对气候变化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且这种形态学的变化可能有利于该物种适应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 塞罕坝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凋落物层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马香丽, 杨晋宇, 黄选瑞, 吴亚楠
    2016, 34(02):  147-152.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4
    摘要 ( 355 )   PDF (399KB) ( 2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研究河北塞罕坝地区落叶松林纯林和混交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保护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经营利用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研究区内的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于2013年7月,用Tulligren漏斗法分离林分内凋落物层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其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同时测定凋落物理化性质,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结果] 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1609只,隶属于11目24个类群,其中落叶松纯林4529只,隶属于10目18个类群,落叶松白桦混交林7080只,隶属于10目19个类群;两种林分内的优势群类群均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方差分析显示,落叶松纯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低于混交林,其中个体密度差异显著(P<0.05);落叶松纯林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匀性指数显著高于混交林;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论] 落叶松纯林更新成混交林,能够吸引更多数量的土壤动物,在人工经营过程中应避免营造单一结构的落叶松纯林。
  • 3个臭椿半同胞家系耐盐性比较研究
    石元豹, 汪贵斌, 黄广远, 曹福亮
    2016, 34(02):  153-16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5
    摘要 ( 300 )   PDF (1377KB) ( 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3个半同胞家系臭椿耐盐性进行比较研究,为臭椿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3个臭椿半同胞家系为材料,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浓度对3个臭椿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对不同半同胞家系间耐盐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 盐胁迫明显抑制了3个臭椿半同胞家系的生长,而且盐浓度越高,生长抑制效应越明显;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同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测定的9种指标为判断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臭椿半同胞家系耐盐性进行评价,排序为安徽天长 > 河北临城 > 新疆鄯善。[结论] 3个臭椿半同胞家系均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生长和生理特性来提高自己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盐耐受性;而不同臭椿家系的耐受能力有所差异。
  • 北京市不同品种杏吸滞颗粒物能力研究
    鲁绍伟, 杨超, 陈波, 李少宁
    2016, 34(02):  161-16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6
    摘要 ( 260 )   PDF (687KB) ( 1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北京地区经济林两个品种杏"串枝红"和"龙王帽"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经济林吸滞环境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方法] 采集两个品种杏的叶片,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两个品种杏叶片吸滞空气中TSP、PM10、PM2.5、PM1.0的能力。[结果] "串枝红"单位叶面积吸滞颗粒物能力比"龙王帽"强,吸滞TSP、PM10、PM2.5、PM1.0量分别是"龙王帽"的2.54、1.80、1.72、1.57倍;10月份不同品种杏单位叶面积吸滞TSP、PM10、PM2.5、PM1.0的量最多,"串枝红"单位叶面积吸滞量分别为:(4.87±0.05)μg/cm2、(3.90±0.07)μg/cm2、(2.02±0.008)μg/cm2、(0.87±0.09)μg/cm2,"龙王帽"单位叶面积吸滞量依次为:(2.58±0.008)μg/cm2、(2.52±0.05)μg/cm2、(1.14±0.12)μg/cm2、(0.56±0.09)μg/cm2;5月和7月单位叶面积吸滞各粒径颗粒物的量相对最少;"串枝红"和"龙王帽"单位叶面积吸滞PM10和TSP、PM2.5和PM10、PM1.0和PM2.5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串枝红"依次为0.9782、0.9698、0.9983,"龙王帽"依次为0.9988、0.9846、0.9953。[结论] 不同品种杏单位叶面积吸滞颗粒物能力不同,各粒径颗粒物吸滞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串枝红"吸滞颗粒物能力整体比"龙王帽"强,通过本研究发现经济林在提供果品的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
  • 6个品种油橄榄幼苗抗寒性及其与抗寒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令凡, 焦健, 杨北胜, 冯震华, 吕国敏, 苏天凤, 朱李春
    2016, 34(02):  167-172,18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7
    摘要 ( 324 )   PDF (430KB) ( 2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测定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生理指标,并对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油橄榄抗寒性研究和生产活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陇南武都的6个油橄榄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品种油橄榄幼苗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抗寒指标和抗寒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隶属函数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的结果相一致,6个油橄榄品种幼苗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皮削利 > 配多灵 > 莱星 > 阿斯 > 鄂植8号 > 佛奥,各项抗寒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抗寒性)的关联顺序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过氧化氢酶(CAT) > 叶绿素含量 > 过氧化物酶(POD) > 脯氨酸含量 > 相对电导率 > 可溶性糖含量 > 丙二醛含量。[结论] SO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油橄榄抗寒适应性鉴定的首要指标。
  • 硅和钾对低温下大庆地区水蜜桃一年生枝条生理代谢的影响
    姜彤, 黄启鹏, 张有利, 才红玉, 赵体跃, 黄兴发, 谢守峰, 史闯
    2016, 34(02):  173-177.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8
    摘要 ( 340 )   PDF (508KB) ( 2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硅和钾配施对大庆地区水蜜桃一年生枝条抗低温胁迫的影响。[方法] 采用盆栽的方式,设置6个施肥处理A:未使用钾肥和硅肥、B:硅肥基施(5月10日)、C:8月6日钾肥喷施、D:8月钾肥喷施+硅肥基施(5月10日)、E:9月6日钾肥喷施、F:9月钾肥喷施+硅基施(5月10日),测定低温处理下不同处理的水蜜桃一年生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 低温胁迫下,硅素和钾素处理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了水蜜桃一年生枝条中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结论] 8月钾肥喷施+硅肥处理(E处理)对多数指标调节效果更好,说明硅、钾处理可以明显地增强低温胁迫下水蜜桃一年生枝条的抗寒性,缓解了低温胁迫对水蜜桃一年生枝条的胁迫伤害,尤其是硅、钾的配合施用对增强水蜜桃一年生枝条的抗寒效果更好。
  • 樟和楠木的木材解剖结构特征和红外光谱比较研究
    薛晓明, 谢春平, 孙小苗, 南程慧
    2016, 34(02):  178-18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09
    摘要 ( 520 )   PDF (651KB) ( 5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樟科的珍贵木材的樟木和楠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种结构相近木材的有效识别方法。[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二者的解剖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2种木材样本的显微结构特征较为相似,差异主要体现在樟木半散孔至散孔材,楠木为散孔材;樟木与楠木管孔平均弦径为(114.5293±31.5645)μm、(106.3788±19.6872)μm,樟木作为半散孔材平均弦径变化范围比楠木广。通过对6个木材样本的红外光谱比较,产地对樟木和楠木2种木材的红外光谱区域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影响;2种木材的一维红外图谱峰形和出峰位置差异较小,仅在表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C-O伸缩振动区域有所区别,樟木在波数1055 cm-1和1039 cm-1处形成了峰强度不等的双峰,楠木该位置只形成了波数1054 cm-1的一个不对称单峰;以1510 cm-1峰作为内标峰,与1595 cm-1(樟木)、1599 cm-1(楠木)的比值分别为1.1612和0.9969,说明樟木的木素中愈疮木基比例较高;樟和楠木的木材在波数800~180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吸收峰的数量和形状上,樟木的吸收峰可以分为17组峰簇,而楠木为17个独立吸收峰,全图谱的匹配度只有37.5。[结论] 分析产地因素,波数900~3400 cm-1区域为木材图谱特征稳定的区域,可用于2种木材的图谱区分;在1055 cm-1和1039 cm-1范围内吸收峰的形状、1595 cm-1(樟木)和1599 cm-1(楠木)和1510 cm-1峰的相对强度比,可以作为2种木材一维图谱的种间识别特征;2种木材的二阶导数图谱差别较大,可用于2种木材的区分。
  • 西瓜冲击力学特性及损伤分析研究
    王芳, 魏星, 韩媛媛, 赵满全
    2016, 34(02):  185-18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0
    摘要 ( 346 )   PDF (847KB) ( 2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不同因素下的西瓜进行跌落试验,以研究其冲击力学特性以及损伤与每个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农八号"西瓜为试验对象,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跌落高度、西瓜质量、碰撞材料及碰撞材料层数等物理参数对西瓜的碰撞加速度峰值和最大变形量等参数的影响。[结果] 跌落高度和西瓜质量对加速度峰值影响显著;加速度峰值与跌落高度正相关,与西瓜质量负相关;瓦楞纸的缓冲能力优于网状聚乙烯泡沫塑料,碰撞材料的缓冲能力与冲击加速度峰值和最大形变量呈负相关。[结论] 跌落高度和西瓜质量对西瓜的力学特性影响显著,且力学特征及损伤与跌落高度、西瓜质量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都大于0.972。
  • 忍冬(Lonicera japonic Thunb.)果实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李静, 潘少斌, 王集会, 张永清, 宋林
    2016, 34(02):  190-19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1
    摘要 ( 418 )   PDF (361KB) ( 2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忍冬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技术和参考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6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金吉苷、马钱素、马钱素-7-酮、獐牙菜苷、Demethylsecologanol、裂环氧化马钱素。[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从忍冬果实中分离得到。
  • 葛渣异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伍自力, 袁澍, 陈小娇, 何玲, 黄彤
    2016, 34(02):  194-200.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2
    摘要 ( 359 )   PDF (1012KB) ( 2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优化葛渣异黄酮提取工艺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同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葛渣异黄酮的抗氧化性。[结果] 在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7(g:mL),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异黄酮提取率12.85 mg/g最高,与模型预测理论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0~180μg/m L浓度范围内,葛渣异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8.9%、82.0%,其IC50分别为170μg/m L、78μg/m L。[结论] 葛渣异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用于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
  • 黄花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欧丽兰, 余昕, 张椿, 朱烨
    2016, 34(02):  201-205.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3
    摘要 ( 341 )   PDF (486KB) ( 2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黄花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黄花菜多糖抗肿瘤的活性。[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黄花菜多糖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黄花菜多糖提取率为指标,探讨了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黄花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采用体内肿瘤动物模型,在昆明种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灌胃后观察移植瘤抑制率,采用ABC-ELISA法检测S180荷瘤小鼠血清中IL-2、TNF-α水平。[结果] 黄花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黄花菜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7.47%。黄花菜多糖可抑制小鼠S180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组(1.60 g/kg)抑瘤率为38.54%;黄花菜多糖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含量。[结论] 黄花菜多糖具有较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多糖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 不同施镁水平对泸州地区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姚莉, 庞良玉, 林超文, 李斌, 郭仕平, 罗定棋, 张永辉, 谢强, 罗付香
    2016, 34(02):  206-209,21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4
    摘要 ( 425 )   PDF (306KB) ( 2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研究不同施镁水平对泸州地区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以5个施镁水平(0、50、75、100、125 kg/hm2),3次重复开展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来看,75~125 kg/hm2范围内增施镁肥能明显改善烟株的株高、茎围和节距;从烤烟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的比例来看,以50~100 kg/hm2的施镁水平较佳;从烟叶化学品质分析,100~125 kg/hm2范围内增施镁肥有助于提高烟叶的化学品质,各项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结论] 因此,综合考虑建议泸州地区烤烟合理的施镁水平为100 kg/hm2
  • 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研究
    王岩, 王楠, 王云侯, 高东彪, 韩捷, 于玲玲, 董泽辰
    2016, 34(02):  210-21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5
    摘要 ( 554 )   PDF (848KB) ( 3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河北曹妃甸基本农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农田土壤基本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并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方法] 依据评价结果,考虑各种治理方案可行性、研究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按照污染防治优先、分区优化整理的设计理念,将土地整理与污染修复有机结合,形成挖填土方混合调配修复技术方案,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研究区各项指标均有利好变化,其中作物单产增加975.22 kg/hm2、土地利用率提高12.52%、污染修复率达到37.68%。[结论] 实现了改善农田土壤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双重效益,为今后土地综合开发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Guelph入渗仪在松华坝水源区土壤入渗性能上的应用
    翟子宁, 王克勤, 苏备
    2016, 34(02):  215-220,22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6
    摘要 ( 424 )   PDF (588KB) ( 2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验证Guelph入渗仪进行室内模拟的可行性以及研究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Guelph入渗仪通过野外测定和室内模拟研究了林地、林改坡地和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 通过野外测定,土壤入渗性能强弱表现为林地 > 林改坡地 > 坡耕地,室内模拟的结果与其一致,且两种方法的结果显著相关;通过对土壤入渗性能与影响土壤入渗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含水率、砂粒、容重、总孔隙度是影响土壤入渗性能的重要因素;利用3种公式对野外测定的土壤入渗速率进行拟合,Kostiakov公式拟合效果最好,通用经验公式次之,Philip公式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结论] 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室内模拟可以很好地反映土壤渗透性能,更易控制实验条件,还可以观测到指标的变化过程,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等指标的测定更能全面地表达土壤入渗性能。
  • 三江源星星海水体中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卢素锦, 武晓翠, 侯传莹, 袁坤宇, 周燕平, 乔娅, 杨洁, 孙树娇
    2016, 34(02):  221-22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7
    摘要 ( 376 )   PDF (660KB) ( 2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三江源星星海水体中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为揭示隆宝湖湿地的潜在富营养化进程提供依据。[方法] 在星星海设置3个采样点采集水样,研究水体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了TOC与TN、TN与TP的相关性。[结果] 星星海水体中TN含量为0.326 mg/L,NH4+-N含量为0.100 mg/L,NO3-—N含量为0.109 mg/L,TP含量为0.014 mg/L,TOC含量为0.406 mg/L。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TOC、TN、TP超过Ⅰ类水质标准,TN、TP超标倍数分别为0.63、0.4,超标率分别为66.7%、33.3%。相关性分析表明,TOC与TN、TN与T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9305,R22=0.6932,说明碳、氮含量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好,氮、磷含量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差,水体中TN、TP来源不同。研究表明,C/N约为1.263,N/P约为23.28,表明有机质来源具有单一性,磷是星星海潜在营养化的限制因子。[结论] TN、TP的含量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质标准,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星星海水体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
  • 基于GIS和RS的喀斯特水源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大春河小流域为例
    杨民英, 李玉辉, 庞丹波, 俞筱押
    2016, 34(02):  227-233.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8
    摘要 ( 319 )   PDF (542KB) ( 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大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及其变化,为该区域优化水源地保护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GIS和RS技术处理2007年和2015年大春河流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Fragstats 4.2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对研究区的景观要素构成、格局和转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大春河水源地流域面积17.44 km2,2007年和2015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27.85%;36.68%)、耕地(29.05%;26.59%)和灌草地(28.39%;24.71%);②2007年和2015年,大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总面积为6.18 km2,变化最大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③与2007年相比,2015年林地斑块的密度、边界和形状指数均减小,聚集度指数增大;④2015年人工表面(道路、建筑用地)面积与2007年相比明显增加。[结论] 大春河水源地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林地和人工表面的变化。
  • PRRSV-GP5基因的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与分析
    尹国友, 王林嵩
    2016, 34(02):  234-23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19
    摘要 ( 436 )   PDF (696KB) ( 2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PRRSV-GP5基因B细胞抗原表位性质。[方法] 根据Gen Bank上发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ATCC VR-2332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阳性病料扩增回收,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送上海生工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同源模型化的方法建立其PRRSV-GP5蛋白3D结构,并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预测PRRSV-GP5蛋白的二级结构、表面可及性、抗原指数、亲水性及柔韧性,综合分析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 结果表明,其肽段30-36、50-55、140-142、146-151和196-198可能是其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区域。[结论] 该基因高度保守,PRRSV-GP5蛋白呈现较规则的空间结构,同时该结果将为PRRSV-GP5蛋白体外表达产物的应用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长毛兔Hoxa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毛量关联性分析
    毛初阳, 吴周林, 邹秉权, 陈仕毅, 赖松家
    2016, 34(02):  239-24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20
    摘要 ( 366 )   PDF (602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毛量的相关性,发现与产毛量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加快毛兔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08只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第2外显子进行遗传变异检测,并运用SAS 8.1软件对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遗传变异与产毛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1个SNP位点(c.294T>C),该突变导致氨基酸由Ser-Pro(TCC-CCC)转变,共检测到TT、TC、CC三种基因型。其中T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0.5962),T为优势等位基因(0.5629)。对突变位点的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杂合度为0.494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779,多态信息含量(0.3722)处于中度多态,说明Hoxa4基因在苍溪长毛兔中具有较高遗传变异能力,有持续选育的潜力实现兔群遗传改良。关联性分析发现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73日龄产毛量显著高于TC型(P<0.05),且146日龄阶段产毛量显著高于TT型(P<0.05),极显著高于TC型(P<0.01)。[结论] Hoxa4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可作为评定苍溪长毛兔产毛量的遗传标记。
  • 匙吻鲟表皮葡萄球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周亚, 刘礼辉, 程文超, 杨淞
    2016, 34(02):  245-249.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21
    摘要 ( 369 )   PDF (635KB) ( 2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患病匙吻鲟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匙吻鲟暴发性出血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从患病匙吻鲟分离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Sr DNA和PCR引物特异性检测,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发病匙吻鲟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菌菌株Pol15001,为γ溶血、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反应结果、16S rDNA和PCR引物特异检测与表面葡萄球菌相似性均较高,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其耐药性较强,对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等7种受试药物耐受,仅对头孢曲松、头孢西叮、氯霉素、头孢噻肟等4种受试药物敏感。[结论] 匙吻鲟为表面葡萄球菌一种新发现的宿主,生产上可通过改善水质及使用头孢曲松、头孢西叮、头孢噻肟等头孢类药物进行防治。
  • 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模型构建及测算
    伍雪媚, 李学坤, 张榆琴, 李彦蓉, 李鹤, 李萍, 姜明慧
    2016, 34(02):  250-256.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22
    摘要 ( 582 )   PDF (428KB) ( 1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模型,并测算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为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城市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指数平滑法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进行具体细致测算,预测未来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结果] 通过模型测算,得出2014年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人均成本68057.27元。[结论] 针对高昂的人均市民化成本,提出了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和资金的筹集渠道。
  • 四川省扶贫资金益贫效果分析
    陈凌珠, 庄天慧
    2016, 34(02):  257-264.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2.023
    摘要 ( 698 )   PDF (398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四川省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显著影响因素,探究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并客观评价益贫成效。[方法] 基于34个重点县扶贫资金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资金来源、扶贫资金投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贫困发生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扶贫资金投入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降低贫困发生率具有明显正向效应,扶贫资金来源结构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减少贫困发生率上有显著作用,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仅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作用显著;扶贫资金投向结构中,农业和技术培训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减少贫困发生率上具有显著作用。[结论] 四川应从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农业发展投资、提升工业产业发展质量、改善基础设施资金配套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做到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提高益贫效果。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