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LISABETH A H, FRANK J D, BOBBY H B, et al.Contem-porary and pre-industrial global reactive nitrogen budgets[J].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46(1-3): 7-43. [2] GALLOWAY J N, COWLING E B.Reactive nitrogen and the world:200 years of change[J]. Ambio, 2002, 31(2): 64-71. [3] MO J M, ZHANG W, ZHU W X, et al.Nitrogen addition reduces soil respiration in a mature tropical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8, 14(2): 403-412. [4] 铁烈华, 张仕斌, 熊梓岑, 等. 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25-31. [5] 段文霞, 朱波, 卢静惠, 等. 人工柳杉林碳蓄积量及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13(6): 777-781. [6] 吴建平, 刘文飞, 袁颖红, 等.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4): 87-90+98. [7] 乔枫, 史伟, 薛元杰. 模拟氮沉降对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5): 852-858. [8] 朱永恒, 赵春雨, 王宗英, 等. 我国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综述[J]. 生态学杂志, 2005, 24(12): 1477-1481. [9] 杨迪, 林琳, 杨旭, 等. 黑龙江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秸秆降解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 40(1): 356-366. [10] 董炜华, 李晓强, 宋扬. 土壤动物在土壤有机质形成中的作用[J]. 土壤, 2016, 48(2): 211-218. [11] 雷学明, 沈芳芳, 雷学臣, 等. 模拟氮沉降和灌草去除对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9): 962-971. [12] 袁颖红, 樊后保, 刘文飞, 等.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2): 138-143. [13] 袁颖红, 樊后保, 刘文飞, 等.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土壤, 2013, 45(1): 120-128. [14] 樊后保, 刘文飞, 李燕燕, 等. 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长与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07, 27(11): 4630-4642. [15] 袁颖红, 樊后保, 王强, 等.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 24(4): 437-444. [16] 李曾燕, 邱细容, 陈冠陶, 等. 多年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419-1425. [17] 李曾燕, 邱细容, 陈冠陶, 等. 多年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419-1425. [18] 肖玖金, 尤花, 罗熳丽, 等. 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典型人工林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1): 56-62. [19] 肖玖金, 张利, 李雪菲, 等. 柳杉人工林林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 32(1): 57-62. [20] 钟觉民. 幼虫分类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0: 1527-1532. [21] 李鸿兴, 隋敬之, 周士秀. 昆虫分类检索[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7: 1236-1244. [22] 尹文英. 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236-239. [23] 尹文英. 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80-83. [24] 崔宁洁, 张丹桔, 刘洋, 等. 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窗植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5): 477-490. [25] 罗熳丽, 段均华, 姚恒, 等. 稻草不同还田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85-92. [26] 苟丽琼, 肖玖金, 邓冬梅, 等. 不同经管模式下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 54(1): 158-165. [27] 罗熳丽, 兰琴, 王戈, 等. 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6): 946-954. [28] 林英华, 孙家宝, 刘海良, 等. 黑龙江帽儿山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 2006, 42(4): 71-77. [29] 尹文英. 中国土壤动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7-19. [30] 张雪萍, 侯威岭, 陈鹏. 东北森林土壤动物同功能种团及其生态分布[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7(4): 370-374. [31] 张燕, 崔学民, 樊明寿. 大气氮沉降及其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07, 24(7): 12-17. [32] 荣海, 范海兰, 李茜, 等. 模拟氮沉降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1): 85-88. [33] NKEM JN, LDE BRUYNL A, HULUGALLE NR, et al.Changes in invertebrate populations over the growing cycle of an N-fertilised and unfertilised wheat crop in rotation with cotton in a grey Vertosol[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2, 20(1): 69-74. [34] 薛璟花, 莫江明, 李炯, 等. 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5, 14(5): 777-782. [35] 彭彩云, 王戈, 赵波, 等. 长江上游典型人工植被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 45(5): 585-595. [36] 臧建成, 孙涛, 翟云霞, 等.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12): 131-135+142. [37]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氮沉降对三种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J]. 动物学研究, 2005, 26(6): 609-615. [38] 吴东辉, 尹文英, 卜照义. 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J]. 生态学报, 2008, 28(1): 1-12. [39] 葛宝明, 程宏毅, 郑祥, 等. 浙江金华不同城市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05, 13(3): 197-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