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俞德浚. 中国植物志第38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83-84. [2] 李卫东, 李欧, 和银霞, 等. 基于TXRF法的欧李果肉中营养元素特征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 36(4): 164-167. [3] 李伟, 郜海燕, 陈杭君,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杨梅果实综合品质评价[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17(6): 161-171. [4] 倪志华, 张思思, 辜青青, 等.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南丰蜜橘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J]. 果树学报, 2011, 28(5): 918-923. [5] 唐帅, 易自力, 李娜, 等. 冰糖橙果实品质综合评价量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果树学报, 2018, 35(7): 889-897. [6] 陈文涛, 袁德义, 张日清, 等. 鲜食枣品质的综合评价[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0(1): 32-36. [7] 董星光, 田路明, 曹玉芬, 等. 我国南方砂梨主产区主栽品种果实品质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J]. 果树学报, 2014, 31(5): 815-822. [8] 白世践, 李超, 王爱玲, 等. 吐鲁番地区无核葡萄主要品质性状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J].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25(1): 92-102. [9] 王依, 雷靖, 陈成, 等. 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瑞玉’果实品质综合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6(10): 101-107. [10] 谢国芳, 王艳, 罗桥兰, 等. 因子综合法评价贵州不同产地蓝莓果实品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44(4): 248-253. [11] 吴澎, 贾朝爽, 范苏仪, 等. 樱桃品种果实品质因子主成分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7): 291-300. [12] 仇占南, 张茹阳, 彭明朗, 等. 北京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22(2): 45-53. [13] 蒲光兰, 韦莉, 蔡利娟, 等. 核桃杂交子代群体坚果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3): 357-364. [14] 李卫东, 刘志国, 魏胜利, 等. 早熟欧李新品种‘京欧1号’[J]. 园艺学报, 2010, 37(4): 679-680. [15] 张立彬, 刘俊, 肖啸, 等. 欧李新品种‘燕山1号’[J]. 园艺学报, 2004, 31(1): 137. [16] 王鹏飞, 曹琴, 杜俊杰, 等. 鲜食欧李新品种‘农大7号’[J]. 园艺学报, 2013, 40(1): 181-182. [17] 叶丽琴, 孙萌, 张忠爽, 等. 不同发育阶段欧李果实糖酸变化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8(5): 98-102. [18] 和银霞, 李卫东, 叶丽琴, 等. 采前喷钙对贮藏期欧李果实腐烂率及糖酸含量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 37(14): 247-252. [19] 王鹏飞, 薛晓芳, 穆晓鹏, 等. 不同酸度欧李果实有机酸积累特性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9): 4101-4109. [20] 王鹏飞, 曹琴, 何永波, 等. 欧李果实发育期糖和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特性[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7): 1411-1416. [21] 刘显臣, 建德锋, 张鹏霞, 等. 配合施肥对长白山欧李果实Ga、Fe、Zn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43(5): 90-92. [22] 迟晓峰, 星玉秀, 董琦, 等. ICP-AES法测定不同青稞中的20 种元素含量[J]. 食品科学, 2011, 32(10): 130-132. [23] FROSSARD E, BUNCHER M, MACHLER F, et al.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the content and bioavailability of Fe, Zn and Ca in plants for human nutrition[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0, 80(7): 861-879. [24] 刘会茹, 杜彬, 任艳军, 等. 欧李果钙质组成及其储存期内的变化[J]. 营养学报, 2011, 33(4): 421-422. [25] 马建军, 任艳军, 张立彬, 等. 欧李花粉微形态与矿质营养代谢及其相关性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5): 633-636. [26] 任艳军, 马建军, 张立彬, 等. 欧李叶表皮形态气孔指标与叶果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2, 48(4): 133-137. [27] 张静春, 贺军, 郭晓宇, 等. 欧李引种试验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 2015(3): 29-31. [28] 张长普, 王连东. 钙果在鲁南地区引种试验初报[J]. 山东林业科技, 2007(4): 31-32. [29] 杨自立, 夏晓莉. 欧李在银川的引种试栽[J]. 北方果树, 2009(5): 49-50. [30] 张海英, 韩涛, 王有年, 等. 桃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8): 235-239. [31] 侯庆英, 王姣, 范新光, 等. 不同采收成熟度盖县李果实贮藏品质的综合评价[J]. 包装工程, 2015, 36(9):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