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德峰, 陈惠哲.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 中国稻米, 2009(6): 4-7. [2] 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 等.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J]. 中国稻米, 2013, 19(4): 1-4. [3] 周志波, 易亚科, 陈光辉, 等. 播种量、基质和药剂处理对优质晚稻玉针香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2): 129-135. [4] 周晚来, 王朝云, 易永健, 等. 我国水稻机插育秧发展现状[J]. 中国稻米, 2018, 24(5): 11-15. [5] 宋建农, 庄乃生, 王立臣, 等. 21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5(2): 30-33. [6] 臧英, 罗锡文, 周志艳, 等. 南方水稻种植机械化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J].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39(1): 60-63. [7] 李应洪, 王海月, 吕腾飞, 等.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 265-277. [8] 姚雄, 任万军, 胡剑锋, 等.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的适宜秧龄与品种鉴选研究[J]. 杂交水稻, 2009, 24(5): 43-47. [9] 杨波, 霍晓玲, 吴健英, 等. 耕作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7, 32(1): 62-65. [10] 潘晓华, 李木英, 曾勇军, 等.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1): 1-6. [11] 花劲, 周年兵, 张军, 等.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5): 1023-1034. [12] 王海月, 蒋明金, 孙永健, 等. 常规氮肥与缓释氮肥配施对不同株距机插杂交稻磷素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8, 44(1): 115-125. [13] 王海月, 殷尧翥, 孙永健, 等. 不同株距和缓释氮肥配施量下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4): 843-855. [14] 王海月, 李玥, 孙永健, 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1): 50-64. [15] 张洪程, 龚金龙.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7): 1273-1289. [16] 汪建军, 曾勇军, 易艳红, 等. 基于不同播种量的双季机插早稻均匀度对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2): 141-147. [17] 张焕裕. 作物农艺性状整齐度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05(4): 33-36. [18] 孙如银, 吴文革, 陈刚, 等. 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中籼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4): 1024-1026. [19] 吴文革, 周永进, 陈刚, 等. 不同育秧基质和水分管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9): 1057-1063. [20] 隗溟, 朱自均. 群体起点整齐度对水稻经济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06(3): 11-12. [21] 韩康顺, 贾玉敏, 孟令君, 等. 不同播种量机插秧对通禾899空穴率发生情况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北方水稻, 2018, 48(4): 15-18. [22] 任万军, 钟晓媛, 邓飞, 等. 超级杂交稻宜香优2115 高产提质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 2016, 31(2): 38-40. [23] 李立江, 李敏, 周维佳, 等. 不同育秧方式对宜香优2115 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7, 32(6): 30-43. [24] 龙瑞平, 李贵勇, 夏琼梅, 等. 播种量与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4): 176-178. [25] 赵轶鹏, 吴玉玲, 潘玉良, 等. 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麦秸还田水稻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13): 78-82. [26] 余贵龙, 刘祥臣, 张强, 等.不同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2): 32-36. [27] 张洪程, 朱聪聪, 霍中洋, 等.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21): 50-59. [28] 姚雄, 杨文钰, 任万军, 等.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6): 152-157. [29] 李泽华, 马旭, 李秀昊, 等.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5): 8-27. [30] 蒲红, 刘宇辉, 孟然, 等.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1(2): 208-211. [31] 高福强, 张绍权.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J]. 中国稻米, 2018, 24(4): 22-23. [32] 朱德泉, 储婷婷, 武立权, 等. 宽窄行配置对机插中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8): 10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