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2018-01-25].Http://www. data.stats. gov. cn/. html.
|
[2] |
任军,才卓,张志军,等. 玉米的营养品质及发展方向[J]. 玉米科学,2006,14(2):93-95.
|
[3] |
许宏贤,段钢. 玉米原料超高浓度酒精发酵[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1): 77-82.
|
[4] |
李少昆, 赵久然, 董树亭, 等. 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1): 1941-1959.
|
[5] |
李燕, 林峰, 李潞潞, 等. 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综合评价[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43(3): 281-288.
|
[6] |
杨秀政, 陆宗林, 劳冬梅, 等. 2017年优良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分析[J]. 南方农业, 2018, 5(12): 144-146.
|
[7] |
卢秉生, 杨辉, 陈殿军, 等. 10个不同类型中晚熟玉米品种在辽宁地区丰产性、 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J]. 种子, 2018, 37(3): 102-106.
|
[8] |
张天真. 作物育种学总论[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24-56.
|
[9] |
赵玉环, 王晓明. 广东玉米区域试验新组合的模糊综合评价[J]. 遗传, 2002, 24(4): 442-446.
|
[10] |
柯永培, 袁继超, 潘光堂, 等. 优质超高产玉米杂交种正红311的选育[J]. 种子, 2007, 26(2): 94-95.
|
[11] |
温振民, 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 1994, 20(4): 508-512.
|
[12] |
EBERHART S A, RUSSELL W L.Stability parameters for comparing varieties[J]. Crop Science, 1966, 6(1): 36-40.
|
[13] |
张丽颖, 王金君, 石清琢, 等. 高稳系数法在玉米区试中的应用与评析[J]. 杂粮作物, 2005, 25(2): 69-71.
|
[14] |
柯永培, 石海春, 张志勇, 等. 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J]. 种子, 2005, 24(12): 53-57.
|
[15] |
石海春, 潘绍伦, 柯永培, 等. 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分析[J]. 玉米科学, 2008, 16(1): 62-66.
|
[16] |
余学杰, 石海春, 李奇, 等. 玉米杂交种正红311的丰产稳产性分析[J]. 种子, 2008, 27(7): 92-94.
|
[17] |
李中青, 李齐霞, 王敏, 等. “长单525”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农学学报, 2014, 4(7): 5-7.
|
[18] |
汤玲, 袁亮, 杨华, 等. 西南地区玉米抗非生物逆境品种选育及其对策[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15(8): 2037-2044.
|
[19] |
徐春丽, 谢军, 王珂, 等. 中国西南地区玉米产量对基础地力和施肥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 129-138.
|
[20] |
柯永培, 张彪, 袁继超, 等. 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4(2): 412-416.
|
[21] |
柯永培, 袁继超, 石海春, 等. 高淀粉、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正红115的选育研究[J]. 玉米科学, 2005, 13(2): 49-51.
|
[22] |
柯永培, 袁继超, 杨克诚, 等. 高蛋白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正红102的选育[J]. 玉米科学, 2006, 14(1): 8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