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由林, 李启权, 王昌全, 等. 川中丘陵县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5, 36(2):652-660.
|
[2] |
DERESSA H, DECHASSA N, AYANA A.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bread wheat:Effects of nitrogen rate and time of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12, 12(3):389-409.
|
[3] |
段文学.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5):3040-3048.
|
[4] |
同延安, 赵营, 赵护兵, 等.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1):64-69.
|
[5] |
周顺利, 张福锁, 王兴仁. 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研究Ⅰ.冬小麦[J]. 生态学报, 2001, 21(11):1782-1789.
|
[6] |
张丽. 稻麦轮作系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5.
|
[7] |
李娟, 赵秉强, 李秀英,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144-152.
|
[8] |
王兴龙, 朱敏, 杨帆, 等. 配施有机肥减氮对川中丘区土壤微生物量与酶活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3):271-276.
|
[9] |
梁斌, 赵伟, 杨学云, 等.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小麦土壤氮素供应及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5):885-892
|
[10] |
姜东.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冬小麦根系和旗时衰老的影响[J]. 土壤学报, 1999, 36(4):440-447.
|
[11] |
聂胜委, 黄绍敏, 张水清, 等.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J]. 土壤, 2013, 45(4):591-597.
|
[12] |
樊虎玲, 郝明德, 李志西. 黄土高原旱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5):72-76.
|
[13] |
蔡艳, 郝明德.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3, 27(9):1378-1384.
|
[14] |
潘霞, 陈励科, 卜元卿, 等.畜禽有机肥对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属与抗生素分布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5): 518-525.
|
[15] |
曹承富, 孔令聪, 汪建来, 等.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1): 50-54.
|
[16] |
王奎波, 余美炎, 申秀珍, 等.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土壤通报, 1994, 26(3): 109-111.
|
[17] |
孟琳, 张小莉, 蒋小芳, 等. 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替代率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2): 290-296.
|
[18] |
孙文涛, 宫亮, 包红静, 等. 不同有机无机配比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3): 80-84.
|
[19] |
谢迎新, 王小明, 冯伟, 等. 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4(2): 117-120.
|
[20] |
吴成龙, 沈其荣, 夏昭远, 等. 麦-稻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协同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Ⅰ.小麦季15N去向分析[J]. 土壤学报, 2010, 47(5): 905-912.
|
[21] |
张丽. 稻麦轮作系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5.
|
[22] |
于昕阳, 翟丙年, 金忠宇, 等.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5): 320-324.
|
[23] |
陈志龙, 陈杰, 许建平, 等.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7): 55-57.
|
[24] |
LIN Z, CHANG X, WANG D, et al.Long-term 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processing quality of wheat grai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5, 174: 55-60.
|
[25] |
周卫军, 王凯荣, 张光远. 有机无机结合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氮素供应和水稻生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3, 23(5):914-921.
|
[26] |
高菊生, 黄晶, 董春华,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J]. 土壤学报, 2014, 51(2): 314-324.
|
[27] |
章家恩, 刘文高, 胡刚.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02, 11(2): 140-143.
|
[28] |
程万莉, 樊廷录, 张建军, 等. 等氮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物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黑垆土氮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3): 42-47.
|
[29] |
李梦梅, 龙明华, 黄文浩, 等. 生物有机肥对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机理初探[J]. 中国蔬菜, 2005, 1(4): 18-19.
|
[30] |
周莉华, 李维炯, 倪永珍. 长期施用EM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s1): 22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