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腾飞, 谌洁, 代邹, 杨志远, 郑传刚, 马均. 氮肥缓速配施对两种机插稻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286-296. |
[2] |
蒋明金, 李敏,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姬广梅, 李立江. 播种量对不同粒型机插优质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4): 399-408. |
[3] |
邹雪, 丁凡, 刘丽芳, 余韩开宗, 陈年伟, 余金龙. 提高四川平原地区的马铃薯杂交制种效率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1): 18-24. |
[4] |
余学杰, 刘柏宏, 柯永培, 赵长云, 夏伟, 石海春. 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瑞玉16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771-776. |
[5] |
石海春, 余学杰, 吴元奇, 柯永培, 袁继超, 胡尔良, 刘柏宏. 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瑞玉16的选育及适应性评价[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296-300. |
[6] |
刘嘉, 李富贵, 覃飞, 苗小猛, 于雪珂, 杨福领, 张羽, 朱庆, 王彦, 尹华东, 李地艳, 舒刚, 赵小玲. 旧院黑鸡绿壳蛋群体的筛选及其与东乡绿壳蛋鸡纯系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杂种优势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6): 839-844. |
[7] |
罗宗刚, 王玲, 伏彭辉, 张龚炜, 周沛, 左福元. 三峡库区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生长曲线拟合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5): 696-701. |
[8] |
吕腾飞, 周伟, 孙永健, 秦俭, 朱懿, 杨志远, 马均. 不同秧龄下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1): 1-10. |
[9] |
陈春华, 贺鹏迦, 雷赵民, 赵生国, 成述儒, 吴建平. 陇东地方牛和西杂肉牛M-calpain和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198-203. |
[10] |
刘广路, 范少辉, 张大鹏, 蔡春菊. 撑绿杂交竹分株生物量估算[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3): 308-312. |
[11] |
朱天辉, 李姝江, 车冠男. 暗孢节菱孢菌蛋白类毒素产生条件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4): 518-523. |
[12] |
李姝江, 朱天辉, 胡彬弘, 杨莉, 张丽娜. 暗孢节菱孢菌非蛋白类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3): 386-390. |
[13] |
汤天泽, 税红霞, 牛应泽, 蒙大庆, 李芝凡, 胥岚, 范其新, 陈军, 刘念. 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时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4): 459-462. |
[14] |
王念民, 杨贵强, 彭涛, 曲秋芝, 孙大江, 吴文化, 王国锋, 张永旺, 刘晓勇. 3种鲟鱼纯种及杂交种后代育苗比较[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4): 507-511. |
[15] |
沈迪玉, 杨万勤, 张健, 周利强, 吴福忠. 镉胁迫对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光合作用与生物量生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1): 6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