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大刚. 玉米异位单胚粒与异位双胚粒遗传与选育的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4): 470-475. |
[2] |
鲁远源, 刘太清, 周绪华, 马均, 潘生发, 刘阳, 唐木高.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水稻Ⅱ优6078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3): 345-349. |
[3] |
李江凌, 黄怀琼. 石灰性紫色土上铁对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3): 323-328. |
[4] |
周绍莉, 李平, 丁春邦, 胡超. TDP灯辐射对花生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2): 175-179. |
[5] |
周寿荣, 毛凯, 蒲朝龙, 王国权. 亚热带低山区填闲混播冬性一年生牧草与水稻轮作的经济生态效益[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2): 199-204. |
[6] |
赖麟. 优良外来种质“墨白94”在选育玉米自交系中利用方式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1): 25-31,36. |
[7] |
周松茂, 李代玺. 提高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效果有关方法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1): 9-12. |
[8] |
袁继超, 孙晓辉. 留桩节位与母叶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4): 523-528. |
[9] |
雷本鸣, 荣廷昭, 刘礼超, 倪昔玉, 潘光堂, 黄玉碧. 玉米改良单交种的效应研究Ⅰ.自交系48-2不同世代姊妹系配制姊妹种及改良单交的比较[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4): 541-546,626. |
[10] |
竭润生, 熊寿福, 文凤君. 四川啤酒大麦超高产育种的主攻目标及途径探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4): 537-540. |
[11] |
袁继超, 孙晓辉. 再生稻抽穗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4): 519-522. |
[12] |
伍玲, 刘熔山. 外源DNA经减压渗透法处理水稻的变异后代同工酸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4): 513-518,576. |
[13] |
杨俊品, 刘莹. 豌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378-381. |
[14] |
倪昔玉, 刘礼超, 雷本鸣. 山区玉米育种用优良自交系苏37(S37)的选育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366-370. |
[15] |
王西瑶. 玉米抗旱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352-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