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嘉, 李富贵, 覃飞, 苗小猛, 于雪珂, 杨福领, 张羽, 朱庆, 王彦, 尹华东, 李地艳, 舒刚, 赵小玲. 旧院黑鸡绿壳蛋群体的筛选及其与东乡绿壳蛋鸡纯系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杂种优势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6): 839-844. |
[2] |
陈丽静 潘刚刚 何 晶 刘 君 张立军 张 丽. 用SRAP分子标记鉴定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2): 148-152. |
[3] |
陈丽静, 潘刚刚, 何晶, 刘君, 张立军, 张丽. 用SRAP分子标记鉴定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2): 148-152. |
[4] |
杨永超, 李焕秀, 陈佳, 张海利, 罗飞. RAPD标记分析番茄亲本及其F1的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3): 267-270. |
[5] |
李丽华, 魏昕, 潘光堂. 西南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1): 44-50,93. |
[6] |
李伟, 郑有良, 兰秀锦, 魏育明, 颜泽洪. 小麦新品种(系)的杂种优势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4): 280-283. |
[7] |
张志清, 郑有良, 魏育明,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刘虹.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1): 6-9. |
[8] |
朱砺, 李学伟, 李芳琼, 张克英, 陈代文, 胡祖禹. 肌纤维生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1): 37-39. |
[9] |
朱砺, 李学伟, 李芳琼, 张克英, 陈代文, 胡祖禹. 猪胴体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1): 29-31. |
[10] |
刘永建, 明道绪, 黄玉碧, 聂小容. 利用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选育玉米杂交种的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4): 319-321,338. |
[11] |
兰秀锦, 郑有良, 刘登才, 侯永翠. 小麦多小穗资源10-A改良后代的杂交组合优势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4): 300-302. |
[12] |
明道绪, 黄玉碧, 刘永建. 玉米不完全双列杂交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测定方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2): 141-144. |
[13] |
蒋华仁, 任正隆. 我国杂交水稻成功经验对杂交小麦育种的启示[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1): 94-96. |
[14] |
吴卫, 郑有良, 魏良明,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绵. 利用醇溶蛋白分析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遗传差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7(02): 130-135. |
[15] |
吴卫, 郑有良, 魏育明,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利用谷蛋白分析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遗传差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7(02): 14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