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鹏, 陈薇兰, 王淏, 李仕贵. 基于33个遗传多样性水稻材料的泛基因组分析揭示“隐藏”的基因组变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275-278. |
[2] |
李丽, 赵彦丰, 吴琪琦, 黄燕. 利用R基因RRS1/RPS4探索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转化体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297-306. |
[3] |
邓达行, 陈亭微, 陈雨轩, 罗玲. 磷酸改性水稻秸秆和猪粪生物质炭添加对不同土壤吸附四环素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331-340. |
[4] |
钦鹏, 樊世军, 高鹏, 李仕贵. 水稻耐高温相关基因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279-285. |
[5] |
蒋波, 孙加威, 何舜, 任哓波, 冯生强, 阎洪, 林金平. 2009—2019年成都市中籼迟熟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307-315. |
[6] |
胡雨寒, 张荣萍, 陶诗顺, 侯永康, 黄正, 张琪, 周宁宁, 阿什日轨. 川北丘陵区水稻油后直播品种适应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316-322. |
[7] |
张佳伟, 王仲林, 谭先明, 王贝贝, 杨文钰, 杨峰. 基于小波变换的带状套作玉米叶面积指数光谱估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2): 149-156. |
[8] |
李燕, 王贺, 朱勇, 张凌荔, 鲁均华, 王文明. 通过抑制水稻miR168改良产量、抗性和生育期[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2): 137-140. |
[9] |
蔡景义, 曾绘锦, 曾亭轩, 焦艳娜, 贾刚, 赵华, 田刚. 饲粮中不同比例玉米皮对生长肉兔肠道形态、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及盲肠发酵参数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2): 240-247. |
[10] |
钦鹏, 张国华, 胡彬华, 李仕贵. 脱落酸长距离运输的生物学意义和分子机制解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1): 1-3. |
[11] |
杨雪丽, 吴吉英子, 刘凡, 刘旭东, 任俊波, 杜青, 陈平, 雍太文. 大豆品种对间作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1): 11-18. |
[12] |
黄营, 吴强, 邓姝玥, 何秀琴, 晋云, 汪锦, 罗凯, 谢琛, 王甜, 雍太文. 两种间作模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5): 513-519. |
[13] |
李红菊, 李晓迪, 陈思怡, 戴浩, 常小丽. 套作大豆根腐病与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相互侵染关系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5): 551-557. |
[14] |
杨晓曦, 廖阳慈, 王雨琼, 张航, 王思珍, 王智贤. 不同氮源对白腐真菌发酵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5): 564-571. |
[15] |
蒋明金, 大川泰一郎, 马均. 播栽方式对2个籼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4): 391-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