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Vol. 33 ›› Issue (02): 159-165.doi: 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2.007
叶丽敏, 周沿海, 邱荣祖, 胡喜生
YE Li-min, ZHOU Yan-hai, QIU Rong-zu, HU Xi-sheng
摘要: [目的] 研究道路建设对周边景观的生态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2010年将乐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经矢量化的交通地图为基础数据,按树种组成对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利用Arc-GIS 10.0缓冲区分析方法分别提取省道、县道和乡道两侧距离路基100m、200m、500m、1000m和2000m内的景观要素信息,并利用Fragstats 3.4软件计算各缓冲区内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了不同等级道路不同缓冲区内景观格局梯度变化规律。[结果] ①省道对非林地的影响最大,而县道和乡道对针叶纯林的影响最大;②省道两侧景观的破碎程度比县道和乡道的低,景观保存较完好且连通性高;③随着道路缓冲距离的增加,斑块的类型、总边缘长度和均匀度都增加,而景观破碎化程度、团聚程度或延展趋势降低。[结论] 景观格局在500m缓冲区内受到道路建设的影响较大,而对500m缓冲区外的影响趋于缓和;而不同道路类型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在200m缓冲区范围内差异性较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