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Vol. 40 ›› Issue (4): 481-488.doi: 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6094
龙珏臣1#, 杜成章1#, 张晓春1, 刘剑飞1, 王强1, 高飞虎1, 唐科明2, 陈红1, 张继君1,*
LONG Juechen1#, DU Chengzhang1#, ZHANG Xiaochun1, LIU Jianfei1, WANG Qiang1, GAO Feihu1, TANG Keming2, CHEN Hong1, ZHANG Jijun1,*
摘要: 【目的】 研究小豆种质资源丰富的多样性,为遗传育种研究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以及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 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两年对参试材料开展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 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排序为:株高>成熟期>底荚高度>单株荚数>荚长>百粒重>开花期>荚宽>主茎节数>单荚粒数>分枝数>粒色>荚形>粒形>复叶叶色>生长习性>结荚习性>花色>复叶叶形>主茎色>叶脉色>叶柄色。聚类分析将59份参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6份材料,第Ⅱ类群共包含4份材料,第Ⅲ类群共包含2份材料,第Ⅳ类群共包含31份材料,第Ⅴ类群共包含6份材料。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绘制的三维散点图中,前3个主成分将59份种质资源大致分布在两个区域,分布在图像左侧的材料多为直立型材料,而分布在右侧的材料多为半蔓生型材料。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小豆种质资源的白粉病抗性平均处于感病水平,仍从中筛选出高抗材料6份,抗病材料4份。【结论】 通过聚类分析将重庆地区小豆种质资源被划分为5个类群,经田间诱导发病鉴定,从59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6份高抗材料,抗病材料4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