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兵, 陈仕毅, 张珊, 等.藏鸡林地生态养殖技术[J]. 养禽与禽病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9, (1):30-32[2]张浩, 吴常信, 强巴央宗, 等.藏鸡心脏高海拔低氧适应相关酶的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8, 24(2):233-236[3]朱志明.藏鸡生产性能研究及鸡三个基因的分离、SNPs检测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D];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4]杨宁.家禽生产学 [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289-291[5]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GB 6435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6]吴莹莹, 李文英, 谢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中肌苷酸的含量[J].食品科学, 2005, 26(12):191-19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食品蛋白测定:GB5009-5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8]汪红, 魏红, 许超.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改进[J].中国饲料, 2004, (4):36-39[9]方弟安, 王艾平, 罗朝晖, 等.白耳黄鸡生产性能和肉质性状的研究[J].中国家禽, 2006, 28(4):9-11[10]黄秀清, 黄建斌, 翁志铿, 等.种不同类型地方鸡种肉用性能及肉质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 2000, 15(1):35-39[11]王凡, 刘忠伟, 金志强, 等.倒毛鸡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0(1):1-6[12]张军霞, 杨葆春, 张静.青藏高原海东鸡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分析 [J].现代畜牧兽医, 2012, (3):24-26[13]强巴央宗, 张浩, 商鹏, 等.藏鸡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3(1):47-50[14]陈冬梅, 周材权, 苏学辉.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J].饲料工业, 2005, 26(17):9-10[15]杨朝武, 杜华锐, 蒋小松, 等.笼养和放养条件下优质肉鸡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比较分析[J].中国家禽, 2013, 35(19):8-11[16]张骞, 梁榕旺, 霍永久, 等.牛皮毛蛋白粉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饲料工业, 2009, 30(21):24-[17]李东海, 张力, 李益彬, 等.丝羽乌骨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家禽, 2015, 37(19):54-56[18]林敏, 肖智远, 詹乐群.福星鸡屠宰率与肌肉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C].第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 1995:360-362.[19]谢金防, 谢明贵, 刘林秀, 等.改良型与优质型崇仁麻鸡的肉质比较研究; proceedings of the 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F, 2003 [C].[20]CHEN G, HOU S, WU X, et al.Comparison between inosinic acid content of muscle in Chinese native chickens [J].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 Veterinaryences, 2000, [J]., 2000, :-[21]陈辉, 黄仁录, 李巍, 等.散养柴鸡肌肉肌苷酸含量的比较 [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 (5): 90.[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 (5):90-90[22]陈继兰, 文杰, 王述柏, 等.鸡肉肌苷酸和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8):843-845[23]徐琪, 谢恺舟, 王克华, 等.仙居鸡和固始鸡胸肌肌苷酸含量的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4, 25(1):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