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Vol. 25 ›› Issue (01): 76-81.do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7.01.016
武卫国1, 胡庭兴1, 周朝彬1, 李进峰1, 曾晓东2
WU Wei-guo1, HU Ting-xing1, ZHOU Chao-bin1, LI Jin-feng1, ZENG Xiao-dong2
摘要: 在株距为1.5 m,行距分别为3、4、5、6、8 m,相应初植密度为2222、1667、1333、1111、833株/hm25种不同密度的巨桉林中,设置3种巨桉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巨桉+鸭茅(简称模式Ⅰ)、巨桉+高羊茅(模式Ⅱ)、巨桉+牛鞭草(模式Ⅲ)。对该复合模式土壤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初期结果显示:土壤物理性质(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有机质变化3种模式大体一致,表现为5月 > 11月 > 8月,水解氮动态变化则表现为8月 > 5月 > 11月,而有效P与速效K均表现为5月 > 8月 > 11月;方差分析表明,3种模式间土壤各速效养分变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由于处于林草复合模式初期,不同密度间变化差异尚不太明显。综合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模式Ⅲ(巨桉+牛鞭草模式)为该地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