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苗人云, 刘天海,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谭昊. 秸秆与麦粒复配栽培种基质对羊肚菌菌丝酶活性的影响及配方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2): 183-190. |
[2] |
余学杰, 刘柏宏, 柯永培, 赵长云, 夏伟, 石海春. 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瑞玉16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771-776. |
[3] |
刘昱, 杨莉莉. 效率视阈下的农用地经济密度评价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4): 579-588. |
[4] |
陈伟, 李强, 刘晓林, 吴雅薇, 金容, 袁继超, 孔凡磊.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301-307. |
[5] |
苟小梅, 张瑞平, 张宇羽, 余伟, 蔡艳, 杨军伟, 杨建春. 苗床添加微生物肥料对植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338-342. |
[6] |
韩红金, 蔡永华, 程建国, 付文龙, 盛岩, 郭凤鹏, 周燕荣, 孟秀祥. 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1): 116-121. |
[7] |
吴文斌, 黄朝法, 郑德祥, 陈信旺, 郑淑娟, 康海军, 缪三华.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3): 298-303. |
[8] |
高贵宾, 钟浩, 田新立, 潘雁红, 杨慧敏, 袁娜. 不同覆盖雷竹林出笋规律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3): 270-274. |
[9] |
谢必武, 张凤龙, 张甲, 晏承兴, 张世平. 优化栽培措施对三峡糯一号主要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2): 126-133. |
[10] |
赵益强. 基于FCS的烟叶温室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3): 280-284. |
[11] |
赵益强.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鲜食糯玉米鲜果穗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3): 280-284. |
[12] |
王小春 杨文钰 张 超 程元帅. 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不同株型玉米高产优质群体构建[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2): 153-156. |
[13] |
王小春, 杨文钰, 张超, 程元帅. 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不同株型玉米高产优质群体构建[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2): 153-156. |
[14] |
陈灵鸷, 杨春华, 傅鲜桃, 刘利芬. 扁穗牛鞭草光合特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4): 484-488. |
[15] |
王晓蓉, 李伟, 郑有良. 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rank)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3): 239-243,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