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Vol. 30 ›› Issue (03): 319-325.doi: 10.3969/j.issn.1000-2650.2012.03.010
严吉明, 叶华智
YAN Ji-ming, YE Hua-zhi
摘要: [目的] 研究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病害循环及影响发病的因素,从而掌握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 通过病害普查,确定蚕豆火肿病的地理分布。采用室内测定研究温度和越冬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调查病害发生情况,研究病害循环和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结果] 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局限在川西北阿坝州海拔2400m以上的春播蚕豆区。病害的循环和发病特点是:病菌以病残体中的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休眠(越夏和越冬),作为初侵染源。次年春播蚕豆后,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染蚕豆苗。田间发病后,病菌不断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作为再侵染源,病菌的再侵染频繁。游动孢子藉风雨在田间短距离传播。病害的发生流行曲线呈"S"型。连作和施用带病残体的厩肥有利发病。尚无对火肿病的抗病品种。[结论] 这些结果揭示了蚕豆火肿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