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Vol. 30 ›› Issue (03): 267-271.doi: 10.3969/j.issn.1000-2650.2012.03.001
• • 下一篇
袁璟亚, 康厚扬, 王益, 钟美玉, 周永红
YUAN Jing-ya, KANG Hou-yang, WANG Yi, ZHONG Mei-yu, ZHOU Yong-hong
摘要: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PHW-SA)合成过程中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用195对引物对PHW-SA及其亲本普通小麦(J-11)和华山新麦草进行AFLP标记分析。[结果] J-11、华山新麦草和PHW-SA分别扩增出标记5136、3953和5637条,分别占总标记(17726条)的29.0%、22.3%和31.8%。81.8%的J-11标记和49.6%的华山新麦草标记存在于PHW-SA中。其中J-11与PHW-SA特有相同标记2484条,分别占各自标记的48.4%和44.1%;华山新麦草与PHW-SA特有相同标记246条,分别占各自标记的6.2%和4.4%;PHW-SA特有标记232条,缺失双亲共有标记66条,分别占PHW-SA总标记的4.1%和1.2%;3种材料共有相同标记1715条,分别占J-11、华山新麦草和PHW-SA总标记的33.4%、43.4%和30.4%。[结论] PHW-SA在合成过程中基因组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此研究结果为PHW-SA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