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晓龙, 周继华, 蔡文涛, 等. 水分梯度下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J]. 生态学报,2017, 37(14): 4627-4635.
|
[2] |
贾鹏.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9.
|
[3] |
张金屯. 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85-234.
|
[4] |
何美悦, 王迎新, 彭泽晨, 等. 祁连山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J]. 草业科学, 2020, 37(10): 2012-2021.
|
[5] |
肖翔, 李多才, 安玉峰, 等. 甘肃马鹿夏季牧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J]. 草业科学, 2019, 36(7): 1693-1705.
|
[6] |
修晨, 欧阳志云, 郑华. 北京永定河-海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的区系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 34(6): 1535-1547.
|
[7] |
张微笑. 地形因子对山区植物生长的影响[J]. 华夏地理,2015(3): 76-77.
|
[8] |
STERNBERG M, SHOSHANY M.Influence of slope aspect on mediterranean woody formations: comparison of a semiarid and an arid site in Israel[J]. Ecological Research, 2001, 16(2): 335-345.
|
[9] |
高阳, 赵文吉, 高明亮, 等. 北京山区植物优势种群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21): 5099-5104.
|
[10] |
刘旻霞, 南笑宁, 张国娟, 等. 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21, 4(13): 1-11.
|
[11] |
张倩, 孙小妹, 杨晶, 等. 坡向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39(8): 1480-1490.
|
[12] |
王彦龙, 王晓丽, 马玉寿. 坡向对长江源区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8, 35(10): 2336-2346.
|
[13] |
华青措. 阳坡-阴坡高寒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 多样性及土壤因子变化[J]. 草学, 2017(4): 22-25.
|
[14] |
周华坤, 周兴民, 赵新全. 模拟增温效应对矮嵩草草甸影响的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4(5): 547-553.
|
[15] |
赵景学, 曲广鹏, 多吉顿珠, 等. 藏北高寒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6): 105-108.
|
[16] |
王宏辉, 李瑜鑫, 王建洲, 等. 藏东南地区草地资源与营养评价[J]. 草业科学, 2010, 27(1): 56-59.
|
[17] |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M]. 昆明: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2-13.
|
[18] |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257.
|
[19] |
吴征镒.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5): 535-538.
|
[20] |
吴征镒. 西藏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593-627.
|
[21] |
任毅华, 周尧治, 井向前, 等. 围栏封育对西藏退化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10): 166-169.
|
[22] |
何美悦, 王迎新, 彭泽晨, 等. 祁连山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J]. 草业科学, 2020, 37(10): 2012-2021.
|
[23] |
马克平.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 生物多样性, 1994, 2(3): 162-168.
|
[24] |
韩路, 王海珍, 彭杰, 等. 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8): 1668-1673.
|
[25] |
马小丽, 赵成章, 张茜, 等. 退化草地甘肃臭草和冷蒿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2): 299-304.
|
[26] |
肖翔, 格日才旦, 侯扶江. 青藏高原放牧和地形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9, 36(12): 3041-3051.
|
[27] |
汝海丽, 张海东, 焦峰, 等. 黄土丘陵区微地形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 25-32.
|
[28] |
ZHANG C H,XI N X.Precipitation changes regulate plant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via plasticity in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in grasslands: a meta-analysis[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21, 12(2): 1-8.
|
[29] |
BROUWER R.Nutritive influenc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in the plant[J].Netherland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962, 10(5): 361-376.
|
[30] |
MARCELIS L F M. Sink strength as a determinant of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in the whole plant[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1996, 47(8): 1281-1291.
|
[31] |
马星星, 鄢燕, 鲁旭阳, 等. 藏北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2):189-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