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ITRAKAR B, ZHANG M, BHANDARI B, et al.Edible Flowers with the common name “Tagetes erecta L.”: their therapeutic values and processing[J]. Trends in Food ence & Technology, 2019,89: 76-87.
|
[2] |
张继冲, 续九如, 李福荣, 等. 万寿菊的研究进展[J]. 西南园艺, 2005, 33(5): 17-20.
|
[3] |
谭美微, 李国玉, 吕鑫宇, 等.万寿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7, 34(6): 138-141.
|
[4] |
郭耀东, 牛仙, 任嘉瑜.万寿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商洛学院学报, 2019, 33(2): 18-23.
|
[5] |
王连芝. 万寿菊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2): 10-11.
|
[6] |
代雄, 颜杰宽, 甘秀海.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9(9): 38-42.
|
[7] |
方一杰, 徐岩成, 安毛毛, 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动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5, 15(1): 6-9.
|
[8] |
祝寅淏, 王帅, 李瑶, 等.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 39(3): 219-223.
|
[9] |
侯冬岩, 回瑞华, 刘晓媛, 等. 万寿菊花、 叶、 茎中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4): 15-18.
|
[10] |
张宇, 曲佐寅, 刘立新, 等. 万寿菊茎叶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3): 233-237.
|
[1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33.
|
[12] |
杜力军, 赵玉男. 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模型[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59-60, 325-331.
|
[13] |
陶翠. 油樟叶醇提物的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14] |
王光熙. 白藜芦醇的抗炎活性及其介TLR4/NF-κBp65/MAPKs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效应的机制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2017.
|
[15] |
赵伟, 孙国志. 不同种实验动物间用药量换算[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4(5): 52-53.
|
[16] |
陈进军, 聂芳红, 林红英, 等. 千里光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及致突变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49-52.
|
[17] |
潘国良, 张志梅. 兔儿伞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1(20): 1985.
|
[18] |
韩益丰. 三种菊科植物萜、苷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6.
|
[19] |
陈婷, 宿树兰, 华永庆, 等. 芳香类药用植物抗炎镇痛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1(6): 1221-1228.
|
[20] |
李馨蕊, 刘娟, 彭成, 等. 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4(1): 102-112.
|
[21] |
莫斯喻, 钟淇滨, 蔡肇栩, 等. 厚朴酚对LPS致炎小鼠抗炎效应的初步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 25(5): 335-338, 342.
|
[22] |
李倩, 高慧婕, 高沁航. 远志酊对脂多糖致炎小鼠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 39(4): 361-364.
|
[23] |
贾军峰, 王梦竹, 崔一喆, 等. 脂多糖致炎时间对小鼠血液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9): 3609-3616.
|
[24] |
刘珂. 黄芪注射液对LPS诱导的C57小鼠全身性炎症中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8.
|
[25] |
朱红. 天然化合物TI110对LPS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