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 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J]. 资源科学, 2012, 34(11): 2097-2105. [2] 陈炜, 殷田园, 李红兵. 1997-2015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33(2): 37-44. [3] 田云, 李波, 张俊飚. 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1):59-63. [4] 景侨楠, 侯慧敏, 白宏涛, 等. 自上而下的城市能源消耗碳排放估算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1): 420-427. [5] 尚春静, 蔡晋, 刘艳荣, 等. 海南省建筑业碳排放核算分析及预测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 34(4): 161-165. [6] 魏本勇, 方修琦, 王媛, 等.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5(4): 413-419. [7] 张宪英. 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0. [8] 李晓燕, 王彬彬. 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发展之路[J]. 农村经济, 2010(3): 10-12. [9] 吴贤荣, 张俊飚, 田云, 等.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 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J]. 资源科学, 2014, 36(1): 129-138. [10] 谭秋成.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现状及挑战[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0): 69-75. [11] 闵继胜, 胡浩. 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7): 21-27. [12] 贺亚亚, 田云, 张俊飚. 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比较及驱动因素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2(5): 79-85. [13] 尧波, 郑艳明, 胡丹, 等. 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3):311-318. [14] 戴小文, 何艳秋, 钟秋波.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11): 1445-1454. [15] 李政通, 白彩全, 肖薇薇. 基于LMDI模型的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测度与分解[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35(4): 145-152. [16] 韦沁, 曲建升, 白静, 等. 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差异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4): 318-325. [17] 何艳秋, 戴小文. 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时空特征研究[J]. 资源科学, 2016, 38(9): 1780-1790. [18] 李波, 刘雪琪, 梅倩, 等. 湖北省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特征与空间差异[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10): 62-70. [19] 赵先超, 宋丽美. 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11): 976-981. [20] LI Z, LIU Z, ANDERSON W, et al.Chinese rice production area adaptations to climate changes, 1949-2010[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49(4): 2032-2037 [21] MOSIER A R, HALVORSON A D, REULE C A, et al.Net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and greenhouse gas intensity in irrigated cropping systems in Northeastern Colorado[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6, 35(4): 1584-1598. [22]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中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12): 8-13. [23] DUBEY A, LAL R .Carbon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Punjab, India, and Ohio, USA[J].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 2009, 23(4): 332-350. [24]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8): 80-86. [25] 秦德智, 邵慧敏.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动因分析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J]. 农村经济, 2016(5): 59-63. [26] GROSSMAN G, KRUEGER A.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2(2): 25-30 [27] 王芳, 周兴. 人口结构、城镇化与碳排放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 2012(2): 47-56,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