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寿青. 团花北移试种情况调查报告[J]. 热带植物研究, 1977(11): 26-35. [2] 黄浩, 周祥斌, 欧阳昆唏, 等. 黄梁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7(1): 82-88. [3] 马涛, 刘志韬, 孙朝辉, 等. 团花绢野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J]. 中国森林病虫, 2015(1): 5-8. [4] 徐海清, 李烈. 团花旋皮锦天牛(Acalolepta cervina (Hope))的发生与生活习性[J]. 林业科学, 1982, 18(3): 340-342. [5] 陆钊华, 徐建民.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J]. 热带林业, 2005(1): 14-17. [6] 靳亚楠, 王寅刚, 陈罡, 等. 遗传转化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J]. 辽宁林业科技, 2014(6): 49-52. [7] 黄浩. 黄梁木地理变异和再生体系的建立[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4. [8] HUANG H, LI J, OUYANG K, et al.Direct adventitious shoot organ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don explants in Neolamarckia cadamba[J]. Plant Biotechnology, 2014(31): 115-121. [9] 王关林, 方宏筠. 植物基因工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186. [10] 王芳, 姜静. 不同抗生素对紫雨桦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4(3): 27-31. [11] 耿天龙, 李佛生, 于敏, 等. 不同抗生素对金发草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影响[J]. 广西植物, 2016, 36(10): 1238-1244. [12] 韩义, 孙超, 秦柱南, 等. 不同抗生素对刺槐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4): 31-35. [13] 王关林, 方宏筠. 植物基因工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180. [14] 于永明, 王军辉, 麻文俊, 等. 不同浓度卡那霉素、潮霉素对楸树试管苗生长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讯, 2014, 25(6): 832-836. [15] 侯金艳, 李明浩, 毛颖基, 等. 黄连木遗传转化中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的优化[J].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11(5): 605-610. [16] 田丽丽, 李娟, 张静, 等. 农杆菌介导茶树遗传转化中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优化[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15(3): 934-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