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文钰. 套作大豆优势突出, 农民欢迎, 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大豆产业体系专家考察四川套作大豆纪实[J]. 大豆科技, 2009 (6): 14-15. [2] YANG F, HUANG S, GAO R C, et al.Growth of soybean seedlings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relation to light quantity and red: far-red ratio[J]. Field: Crops Res, 2014, 155: 245-253. [3] 西南农学院. 作物栽培学中册[M]. 重庆: 西南农学院出版社, 1984: 112-146. [4] 赵立华, 胡中会, 李成云, 等. 不同遮光程度对玉米叶片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6): 43-46. [5] 高仁才, 杨峰, 廖敦平, 等. 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冠层光环境及其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5, 34(4):611-615. [6] 陈国鹏, 王小春, 蒲甜, 等.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田间小气候与群体产量的关系[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11): 1812-1821. [7] 靳小利, 杜雄, 刘佳丽, 等. 黄淮海平原北部高产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研究[J]. 玉米科学, 2012, 20(1): 79-83. [8] 宋红凯, 郝满, 韩霖, 等. 超高产玉米与普通玉米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 2008, 16(4): 111-114. [9] 熊庆娥.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0] LICHTENTHALER H K, WELLBURN A R.Determinations of total carotenoids and chlorophylls a and b of leaf extracts in different solvents[J]. Biochemical Society Transactions, 1983, 11: 591-592. [11] 李芬.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5-21. [12] 龚迎莉, 杨锐明, 禚玉群. CE-44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有机样品中的碳氢氮[J]. 分析仪器, 2012 (1): 31-34. [13] 张超. 川中丘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复合群体产量变化规律研究[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3. [14] 程建峰, 沈允钢. 作物高光效之管见[J]. 作物学报, 2010, 36(8): 1235-1247. [15] 李少昆, 赵明, 王树安. 玉米株型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 1995, 3(4): 4-7. [16] 刘贞琦, 刘振业, 马达鹏, 等. 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84, 10(1): 57-62. [17] 王继玥, 宋海星, 关春云, 等.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33): 13-17. [18] 陶世蓉, 初庆刚. 不同株型玉米叶片形态结构的研究[J]. 玉米科学, 1995, 3(2): 51-53. [19] 李春奇, 王庭梁, 程相文, 等.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穗位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11): 2099-2105. [20] 赵立华, 胡中会, 李成云, 等. 同遮光程度对玉米叶片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6): 43-46. [21] 范元芳, 杨峰, 刘沁林, 等. 套作荫蔽对苗期大豆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2): 277-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