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萌.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之我见[J]. 粮食问题研究, 2017(1): 10-13. [2] 丁得亮, 崔晶, 张欣, 等. 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2): 1-4. [3] 陆春泉. 不同栽培措施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扬州: 扬州大学, 2010. [4] 王洋, 张祖立, 张亚双, 等. 国内外水稻直播种植发展概况[J]. 农机化研究, 2007(1): 48-50. [5] HAEFELE S M, JABBAR S M A, SIOPONGCO J D L C, et al.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selected rice (Oryza sativa L.) genotypes under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and nitrogen levels[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8, 107(2): 137-146. [6] 孙永健, 马均, 孙园园, 等. 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冈优527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0): 2047-2061. [7] 赵建红, 李玥, 孙永健, 等.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3): 609-617. [8] 孙永健, 孙园园, 刘树金, 等.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12): 2221-2232. [9] 张自常, 李鸿伟, 曹转勤, 等. 施氮量和灌溉方式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1): 82-84. [10] 尤小涛, 荆奇, 姜东, 等.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肥对粳稻稻米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2): 199-204. [11] 郑天翔, 唐湘如, 罗锡文, 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生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8): 52-55. [12] 郭九信, 孔亚丽, 谢凯柳, 等. 养分管理对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7): 1016-1025. [13] 贠宁晗, 张忠学, 李美娟, 等. 不同水氮条件对东北寒地黑土直播稻光响应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3): 315-320. [14] 张鸿, 朱从桦, 李其勇, 等.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12):1802-1814. [15] 赵宏伟, 孙斌, 王卓, 等. 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8(7): 19-32. [16] 刘琦, 胡剑锋, 周伟, 等. 四川盆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栽培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特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1): 35-46. [17] 汤洪, 吕浩正, 杨通洲, 等. 影响水稻结实率的因素及预防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8): 17-18. [18] 李俊周, 李磊, 孙传范, 等. 水氮互作对水稻籽粒充实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3):42-47. [19] 孙永健. 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0. [20] 潘圣刚,曹凑贵,蔡明历,等. 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2):283-289. [21] 李国生. 氮素和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2007. [22] 宁慧峰,崔嘉欣,刘浩,等.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7,36(12):1-7. [23] 孙永健,杨志远,孙园园,等. 成都平原两熟区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杂交稻冈优725 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1):17-28. [24] 胡群,夏敏,张洪程,等.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7,43(3):420-431. [25] 邢素林,马凡凡,吴蔚君,等. 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稻米,2018,24(3):16-20. [26] 蔡一霞,王维,朱智伟,等.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7):1201-1206. [27] 钟旭华,曾宪江,徐益群,等. 稻米垩白度与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关系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8(4):387-394. [28] 何秀英,程永盛,刘志霞,等. 国标优质籼稻的稻米品质与淀粉RVA 谱特征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6(3):37-44. [29] ZHAO Q Y,ZHANG Y D,ZHU Z,et al.Effects of sowing dates and sites on starch RVA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types of rice(Oryza sativa L.japonica)[J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3):607-614. [30] 邓飞,王丽,叶德成,等. 生态条件及栽培方式对稻米RVA谱特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2,38(4):717-724. [31] 杨建昌,袁莉民,唐成,等.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品质及籽粒中一些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8):1052-1057. [32] 成臣,曾勇军,王祺,等. 氮肥运筹对南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5):1386-1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