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丽萍. 巨菌草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特性研究[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6.
|
[2] |
金英, 陈丽凤, 林占<inline-graphic xlink:href="-37-3-352.xml/img_1.jpg"/>火喜<inline-graphic xlink:href="-37-3-352.xml/img_2.jpg"/>. 菌草产业成长及其多功能性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 304-308.
|
[3] |
丁铭, 白璐, 王龙清. 巨菌草引进试验及栽培种植技术[J]. 农村科技, 2013(12): 61-62.
|
[4] |
张秀平, 杨志杰, 张亚振, 等. 巨菌草在冀中南地区的引种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36):78-80.
|
[5] |
张进国, 雷荷仙, 黎纪凤, 等. 巨菌草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生长表现[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3): 112-115.
|
[6] |
林兴生, 林占熺, 林冬梅, 等. 不同种植年限的巨菌草对植物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0):2849-2854.
|
[7] |
龙鸿艳. 巨菌草在喀什地区的引种试验[J]. 中国畜禽种业,2016(2): 32-33.
|
[8] |
陈碧成, 林洁荣, 罗宗志, 等. 巨菌草不同生长时间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测定[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44(1): 101-103.
|
[9] |
卜耀军, 李强, 徐伟洲, 等. 巨菌草在榆林风沙草滩区的引种表现初探[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 63(2): 42-43.
|
[10] |
汪梦萍. 饲料营养成分分析[M].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104.
|
[11] |
张丽英. 新饲料成分可通过新方法进行测定[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7(2): 20-21.
|
[12] |
CUI R Y, LEE B W.Spikelet number estimation model using nitrogen nutrition status and biomass at panicle initiation and heading stage of rice[J]. Kore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2002(47): 390-394.
|
[13] |
渠晖, 程亮, 陈俊峰, 等. 施氮水平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干物质产量相关关系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6, 25(6): 13-25.
|
[14] |
管淑艳. 不同N肥施用量、留茬高度对杂交臂形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大学, 2008.
|
[15] |
林兴生. 菌草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
[16] |
丁成龙, 顾洪如, 白淑娟. 不同施肥量,密度对美洲狼尾草产量的影响[J]. 中国草地, 1999(5): 12-14.
|
[17]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等. 施氮对冬水田杂交中稻本田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2, 27(2): 66-70.
|
[18] |
胡敏, 魏全全, 任涛, 等. 刈割后氮肥施用对饲料油菜地上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7, 34(10): 2124-2129.
|
[19] |
林标声, 范锦琳, 宋昭昭, 等. 巨菌草不同生长时期的内生固氮菌群组成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18(2): 60-71.
|
[20] |
林兴生, 林占熺, 林冬梅, 等. 荒坡地种植巨菌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15): 4304-4312.
|
[21] |
BANIK A, MUKHOPADHAYA S K, DANGAR T K.Characte-rization of N2-fixing plant growth promoting endophytic and epi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y of Indian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 (Oryza spp.) genotypes[J]. Planta, 2016, 243(3): 799-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