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利娜, 陈仕毅, 贾先波, 王杰, 赖松家. 家兔PIK3CA和AKT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3): 374-380. |
[2] |
翟子宁, 王克勤, 苏备. Guelph入渗仪在松华坝水源区土壤入渗性能上的应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2): 215-220,226. |
[3] |
李珊, 肖怡, 李启权, 张维, 罗由林, 蒋欣烨, 张浩. 近30年川中丘陵县域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化分析——以四川仁寿县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4): 377-384,414. |
[4] |
李春梅, 贾先波, 陈仕毅, 王杰, 赖松家. 家兔PPARγ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1): 76-81. |
[5] |
刘国芳, 陈继兰, 胡娟, 文杰, 赵桂苹, 郑麦青, 刘冉冉, 刘伟平, 赵丽红, 王竹伟, 朱静. 鸡肉风味物质的遗传选择对北京油鸡饲料转化率及其他生产性状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3): 411-415. |
[6] |
郝明, 罗江陶, 杨敏, 张连全, 刘登才. 普通小麦中两个ph系杂种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4): 403-406. |
[7] |
王益, 康厚扬, 原红军, 蒋云, 张海琴, 周永红. 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细胞遗传学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4): 405-410. |
[8] |
李韵芳, 张连全, 刘登才, 郑有良. 人工合成新小麦的细胞学与农艺性状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4): 399-404. |
[9] |
黄道超, 杨光友, 赖松家. 中国大耳白肉兔IFN-γ、IL-2和IL-4基因的克隆测序与进化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4): 468-474. |
[10] |
伍钧, 曾宗梁, 唐亚. 铅胁迫对鱼腥草根际环境pH和电导率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4): 397-400. |
[11] |
李婷, 张世熔, 干文芝. 成都平原土壤pH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3): 313-318. |
[12] |
张宗锦, 刘世全, 张世熔, 邓良基, 蒲玉琳, 范宇. 西藏酸性土壤的分布和酸度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4): 322-327. |
[13] |
刘登才, 郑有良, 兰秀锦, 魏育明. Lophopyrum elongatum(Host)A.Löv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9(02): 115-116,121. |
[14] |
王红宁, 吴琦, 谢晶, 刘世贵. 真菌植酸酶phyA基因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1): 84-88. |
[15] |
刘登才, 魏育明, 郑有良. 用新隐性ph基因向小麦转移Aegilops variabilis Eig遗传物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7(03): 261-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