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J]. 中国环保产业, 2014, 36(5): 10-11.
|
[2] |
李丽杰. 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4): 250.
|
[3] |
BAKER A J M, MCGRATH S P, SIDOLI C, et al. The possi-bility of in situ heavy metal decontamination of polluted soils using crops of metal-accumulating plant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1994, 11(1-4): 41-49.
|
[4] |
孙鑫, 娄燕宏, 王会, 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强化修复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7, 48(4): 1008-1013.
|
[5] |
刘周莉, 何兴元, 陈玮. 忍冬:一种新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4): 666-670.
|
[6] |
李致颖, 韩旭, 吕月玲. 重金属铜污染土壤修复牧草植物选择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16, 37(12): 30-35.
|
[7] |
赵达伟. 铜污染土壤的超富集、富集植物筛选[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8] |
王兴伟, 刘子芳, 范燕, 等. 混种黑麦草和三叶草对假繁缕镉积累的影响[J]. 四川环境, 2017, 36(2): 1-6.
|
[9] |
黄科文, 廖明安, 林立金. 2种生态型三叶鬼针草的不同株数混种比例对其镉累积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5): 753-759.
|
[10] |
李帅, 孟泽洪, 张莉, 等. 贵州岩溶山区混播草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44(9): 141-143.
|
[11] |
刘敏, 龚吉蕊, 王忆慧, 等. 豆禾混播建植人工草地对牧草产量和草质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6, 33(1): 179-185.
|
[12] |
祁军, 郑伟, 张鲜花, 等.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J]. 草业科学, 2016, 33(1): 116-128.
|
[13] |
郑伟, 加娜尔古丽, 唐高溶, 等. 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的测度与比较[J]. 草业学报, 2015, 24(3):155-167.
|
[14] |
王小玲, 高柱, 黄益宗, 等. 铜胁迫对3种草本植物生长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14, 9(4): 699-706.
|
[15] |
董袁媛, 孙竹, 杨洋, 等. 镉胁迫对黄麻光合作用及隔积累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7, 31(8): 1640-1646
|
[16] |
蔡春婷, 汤克丽, 许旭萍, 等. 镉铅复合胁迫下根表铁锰氧化胶膜厚度对美洲商陆富集镉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1): 298-307.
|
[17] |
BRADFORD M M.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yst Biochemistry, 1976, 72(1): 248-254.
|
[18] |
徐小逊, 董袁媛, 邓玉兰, 等. 镉胁迫对豨莶生长及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5(9): 1672-1679.
|
[19] |
杨远祥, 朱雪梅, 邵继荣, 等. 不同混种比例对白三叶和香根草锌镉富集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1): 266-269.
|
[20] |
兰兴平, 王峰. 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的四大优点[J]. 四川畜牧兽医, 2004, 31(12):45.
|
[21] |
王旭, 曾昭海, 胡跃高, 等.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29(4): 92-98.
|
[22] |
刘登义. 铜污染对三叶草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4, 15(1): 119-122.
|
[23] |
黄永杰, 严密, 等. 铜污染对高羊茅生长及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20(6): 167-170.
|
[24] |
艾萍, 张小磊, 符燕, 等. 芝麻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对铜胁迫的响应[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2): 90-94.
|
[25] |
李娟, 全占军, 张春晖, 等. 植物铜耐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11(3): 53-60.
|
[26] |
段瑞军, 吴朝波, 王蕾, 等. 镉胁迫对海雀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6, 32(2): 357-361.
|
[27] |
王琰, 陈建文, 狄晓艳. 水分胁迫下不同油松种源SOD、POD、MDA及可溶性蛋白比较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0): 1449-1453.
|
[28] |
崔爽, 周启星, 晁雷. 某冶炼厂周围8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3): 512-515.
|
[29] |
林立金, 罗丽, 杨代宇, 等. 混种富集植物对牛膝菊镉积累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6): 319-324.
|
[30] |
MATTINA M I, LANNUCCI-BERGER W, MUSANTE C, et al.Concurrent plant uptake of heavy metals an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soil[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3, 124(3):375-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