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熊康宁, 朱大运, 彭韬, 等.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研究[J]. 生态学报, 2016, 36(22): 7109-7113.
|
[2] |
郭柯, 刘长成, 董鸣. 我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石漠化治理[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10): 991-999.
|
[3] |
曹建华, 袁道先, 童立强.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特征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J]. 草业科学, 2008, 25(9): 40-50.
|
[4] |
邱虎森, 苏以荣, 黎蕾, 等. 典型喀斯特高原坡地土壤养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土壤, 2013, 45(6): 985-991.
|
[5] |
SHENG M Y, XIONG K N,WANG L J,et al.Response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o Rocky desertification succession in South China Karst[J]. 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2018, 33(1): 15-28.
|
[6] |
颜萍, 熊康宁, 檀迪, 等.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4(1): 1-7, 21.
|
[7] |
崔高仰, 容丽, 李晓东, 等. 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5): 1188-1197.
|
[8] |
阙文杰, 吴启堂. 一个定量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方法初探[J]. 土壤通报, 1994, 25(6): 245-247.
|
[9] |
王昭, 石建省, 张兆吉, 等. 关于饮用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的探讨: 以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为例[J]. 地球学报,2009, 30(5): 659-664.
|
[10] |
庞世龙, 欧芷阳, 申文辉, 等. 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7): 60-66.
|
[11] |
钟杰, 蒋新革, 吴立潮, 等. 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7): 56-61.
|
[12] |
孙泉忠. 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种草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9): 94-97.
|
[13] |
王建锋. 重庆石漠化丘陵区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及肥力综合评价[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0.
|
[14] |
舒英格, 何腾兵, 高雪, 等. 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8): 112-115.
|
[15]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30-106.
|
[16] |
杨皓, 胡继伟, 黄先飞, 等. 喀斯特地区金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肥力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3): 50-55.
|
[17] |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8: 111.
|
[18] |
任明强, 张家德, 卢正艳, 等. 贵州省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对比研究. 中国岩溶, 2009, 28(4): 397-401.
|
[19] |
SOFíA B, KEN T, MARK R. The effect of soil pH on persistence of seeds of grassland species in soil[J]. Plant Ecology, 2015, 216(8): 1163-1175.
|
[20] |
刘世全, 高丽丽, 蒲玉琳, 等. 西藏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6): 54-57, 67.
|
[21] |
LOPEZ-HERNANDEZ I D, BURNHAM C P The effect of pH on phosphate adsorption in soils[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0, 25(2): 207-216.
|
[22] |
丛日环, 李小坤, 鲁剑巍. 土壤钾素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6(6): 907-913.
|
[23] |
武天云, JEFF J, 李凤民, 等.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4): 717-722.
|
[24] |
肖杰, 熊康宁, 顾再柯, 等.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与对比: 以贵州朝营和顶坛小流域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2): 293-299.
|
[25] |
伍光和, 王乃昂,胡双熙, 等.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29-331.
|
[26] |
覃家科, 殷兴华, 吕仕洪, 等. 喀斯特生态重建果园土壤养分季节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6): 101-105.
|
[27] |
KUZYAKOV Y.Sources of CO2 efflux from soil and review of partitioning method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6. 38(3): 425-448.
|
[28] |
LI W, LI D J, YANG L Q, et al.Rapid recuperation of soil nitrogen following agricultural abandonment in a karst area,southwest China[J]. Biogeochemistry, 2016, 129(3): 341-354.
|
[29] |
汪明冲, 张新长, 李辉霞, 等.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分析: 以古周生态恢复重建区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6): 947-955.
|
[30] |
高丽丽, 刘世全, 张世熔. 西藏土壤钾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2): 165-169, 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