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奉向阳, 肖爱群, 陈晓辉, 等. 楠木育苗与造林技术之浅谈[J]. 湖北林业科技, 2013(1): 87-88.
|
[2] |
张纪卯. 樟科中5种国家保护树种的种子及幼苗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 2006(3): 13-15, 25.
|
[3] |
李晓清, 唐森强, 隆世良, 等. 桢楠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41(2): 77-79.
|
[4] |
刘志雄, 费永俊. 我国楠木种类资源现状及保育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8(5): 221-223.
|
[5] |
李晓清, 杜宜建, 朱纯燕, 等. 四川桢楠栽培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 16-19.
|
[6] |
蔡雪, 母锡金, 朱至清, 等. 几种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植物多胚和多现苗象的观察[J]. 植物学报, 1997, 39(7): 590-595.
|
[7] |
母锡金, 蔡雪, 孙德兰, 等. 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和它的应用前景[J]. 作物学报, 2001, 27(5): 590-599.
|
[8] |
张斯淇, 徐强, 邓秀新. 无融合生殖与柑橘多胚现象的研究进展[J]. 植物科学学报, 2014, 32(1): 88-96.
|
[9] |
洪棋斌, 李喜庆, 江东, 等. 单胚清见橘橙×椪柑产生高比例多胚种子及多胚有性的分子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7): 829-833.
|
[10] |
罗大刚. 玉米同位双胚粒的遗传与选育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1): 21-24.
|
[11] |
李春秋, 祁永红, 王巍, 等. 玉米无融合生殖的诱发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05, 25(1): 69-74.
|
[12] |
章志兴, 董文其, 张伟春, 等. 甜玉米多胚苗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8): 87-88.
|
[13] |
温岚, 喻春明, 王延周, 等. 多胚苎麻的诱导及多胚性遗传分析[J]. 中国麻业科学, 2011, 33(3): 136-141.
|
[14] |
冯辉, 翟玉莹. 韭菜多胚苗及其无融合生殖关系的研究[J]. 园艺学报, 2007, 34(1): 225-226.
|
[15] |
王巨媛, 翟胜, 佟成富, 等. 韭菜无融合生殖诱导初步研究[J]. 中国蔬菜, 2005, 1(5): 19-20.
|
[16] |
莫饶, 郑成木, 朱稳, 等. 咖啡多胚现象与多胚苗形态发育的研究[J]. 植物学通报, 2004, 21(2): 189-194.
|
[17] |
莫饶, 罗远华, 周世民, 等. 几个品芒果种的胚性及多胚苗遗传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 13(6): 475-479.
|
[18] |
黄雪梅, 杨彩群, 陈之红, 等. 黄花风铃木种子活力快速丧失及多胚苗现象[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12): 50-52.
|
[19] |
FILONOVA L H, VON S A, DANIEL G, etal. Programmed cell death eliminates all but one embryo in a polyembryonic plant seed[J].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2002, 9(10): 1057-1062.
|
[20] |
GUPTA P, SHIVANNA K R, MOHAN RAM H Y. Apomixis and polyembryony in the guggul plant, Commiphora wightii[J]. Annals of Botany, 1996, 78(1): 67-72.
|
[21] |
舒金枝. 桢楠容器育苗[J]. 广西林业科学, 2009, 38(3): 197-198.
|
[22] |
余道平, 彭启新, 李小杰, 等. 细叶楠穴盘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12(12): 39-40.
|
[23] |
余道平, 彭启新, 胡庭兴, 等. 桢楠多胚现象与多胚苗形态发育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1): 35-37.
|
[24] |
黄宇. 闽楠种子萌发与多胚苗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14(3): 27-31.
|
[25] |
王志贤, 高之奇. 种子分级及苗期土壤水分管理对文冠果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 2016(3): 76-78.
|
[26] |
黄群策, 孙敬三. 被子植物多胚苗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1998, 15(2): 1-7.
|
[27] |
谭志军, 黄逸强, 邓鸿德.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胚水稻双苗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1990(4): 11-14.
|
[28] |
范志忠, 于德日. 甘蓝型油菜多胚现象初步研究[J]. 中国油料, 1996, 18(3): 30-32.
|
[29] |
许方, 园艺植物胚胎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162-183.
|
[30] |
黎垣庆, 袁隆平. 水稻双胚苗遗传学研究[J]. 作物学报, 1990, 16(2): 176-182.
|
[31] |
姜景民, 虞沫奎, 胡世才, 等. 湿地松种子分级育苗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3): 290-295.
|
[32] |
梁机, 杜加加, 罗桂强, 等.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12): 2025-2029.
|
[33] |
谭飞, 胡红玲, 胡庭兴, 等. 不同施肥水平对桢楠多胚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6): 1172-1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