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Vol. 34 ›› Issue (01): 48-53,84.doi: 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1.009
郜红娟1, 韩会庆1, 张朝琼2, 王后阵2
GAO Hong-juan1, HAN Hui-qing1, ZHANG Chao-qiong2, WANG Hou-zhen2
摘要: [目的] 探究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方法] 利用InVEST模型,根据2000和201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乌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结果表明:①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及旱地转化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和建设用地突出;②整个流域碳储量由2000年的1302.72×106t增加到2010年的1356.31×106t,增加了4.11%。10年间,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旱地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草地碳储量增加,针阔混交林、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储量降低。流域碳储量空间结构呈北部、东南部较高,中南部、东北部较低的特点。南部和中部碳储量降低,其他地区碳储量增加。[结论] 退耕还林工程及快速城镇化是影响该流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