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Vol. 33 ›› Issue (04): 357-363.doi: 10.16036/j.issn.1000-2650.2015.04.002
谢春平1,2
XIE Chun-ping1,2
摘要: [目的] 了解城市近郊构树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同类型的次生林群落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以构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典型地段设置20个10m×10m样方,结合物种组成结构、区系特征、Raunkiaer频度定律、物种多度累计分布、垂直结构图谱及重要值等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①2000m2的取样大小是合适的,能够反映出该区域构树群落的基本特征;②构树群落内现有物种51种,隶属于29科45属,组成结构上松散,没有突出的优势科或优势种;③属的区系特征表明,该群落的温带分布类型略多于热带分布类型,具有一定的过渡特征,与该群落的分布地区相一致;④ Raunkiaer频度定律在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上表现为A > B > C > D > E;⑤该群落垂直结构简单,乔木层以7m以上的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以构树为主要建群种;⑥重要值数值显示,构树在乔木层占有绝对优势(51.83%),灌木层以野蔷薇(23.63%)占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构树群落是一种不稳定的过渡植被类型,有被演替取代的可能;同时,构树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又极强,对当地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的贡献,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