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勇, 杨婷铄, 唐静, 谢明, 张云生, 陈国宏, 侯水生. 苏氨酸缺乏和饲粮限饲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5): 614-618. |
[2] |
陈宣名, 文敏, 王菊, 赵华, 陈小玲, 刘光芒, 田刚, 蔡景义, 贾刚. 评定全脂米糠的肉鸭净能值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5): 681-687. |
[3] |
韩琳娜, 周凤琴. 引种紫锥菊的ISSR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4): 439-444. |
[4] |
刘国芳, 陈继兰, 胡娟, 文杰, 赵桂苹, 郑麦青, 刘冉冉, 刘伟平, 赵丽红, 王竹伟, 朱静. 鸡肉风味物质的遗传选择对北京油鸡饲料转化率及其他生产性状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3): 411-415. |
[5] |
韩琳娜, 周凤琴. 不同种源引种紫锥菊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1): 52-55. |
[6] |
沈迪玉, 杨万勤, 张健, 周利强, 吴福忠. 镉胁迫对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光合作用与生物量生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1): 61-66. |
[7] |
廉培勇, 李贤伟, 刘金业. 速生杨引种苗期对比试验及生长模型的建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3): 348-354. |
[8] |
陈学宽, 范源洪, 吴才文, 刘家勇, 杨洪昌. 甘蔗新品种Sp71-6180的引种试验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1): 97-100. |
[9] |
赖挺, 张健, 冯茂松, 谢贤健. 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3): 318-322. |
[10] |
刘智能, 周鹏, 姚霞珍, 鲍隆友. 西藏林芝地区木本园林植物引种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2): 208-213. |
[11] |
干少雄, 王启和, 王勋杰, 熊大国, 代仕高, 曹小军, 蒲春林. 湿加松F2子代一年生苗高的变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1): 92-94. |
[12] |
张泽岑. 茶树南种北移萌发早迟原因的探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3): 225-227. |
[13] |
邓玉林, 陈其兵, 江心. 引栽麻竹生长特性及优化培肥方案初探[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1): 43-45,52. |
[14] |
张旭东, 苟剑英. 四川梅生态型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2): 293-295. |
[15] |
杨冬生.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引种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的气候适合性及种源选择[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2): 259-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