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杰, 党树璋, 罗刚, 贾先波, 陈仕毅, 赖松家. 家兔CETP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6): 798-801. |
[2] |
翟子宁, 王克勤, 苏备. Guelph入渗仪在松华坝水源区土壤入渗性能上的应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2): 215-220,226. |
[3] |
李珊, 肖怡, 李启权, 张维, 罗由林, 蒋欣烨, 张浩. 近30年川中丘陵县域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化分析——以四川仁寿县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4): 377-384,414. |
[4] |
郑有坤, 陈诚, 任丹, 辜运富. 四川汉源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3): 308-313. |
[5] |
孟晓霞, 龙巍, 郑超, 伍钧. 铅胁迫对西南山梗菜生长及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3): 336-341. |
[6] |
速晓娟, 赵雅婷, 陈范涛, 汪艳霞, 杜晓, 李品武. 茶树与茶园土壤的铅含量及分布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4): 503-507,517. |
[7] |
阮少宁, 林思祖, 翁素林, 丁国昌, 刘荣忠. 低温胁迫对黑木相思叶状柄解剖结构与质膜透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2): 173-178. |
[8] |
郝明, 罗江陶, 杨敏, 张连全, 刘登才. 普通小麦中两个ph系杂种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4): 403-406. |
[9] |
王益, 康厚扬, 原红军, 蒋云, 张海琴, 周永红. 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细胞遗传学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4): 405-410. |
[10] |
李韵芳, 张连全, 刘登才, 郑有良. 人工合成新小麦的细胞学与农艺性状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4): 399-404. |
[11] |
唐茜, 单虹丽, 罗学平, 龚万灼. 川西茶区引进的十二个茶树良种抗性比较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1): 71-75. |
[12] |
李婷, 张世熔, 干文芝. 成都平原土壤pH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3): 313-318. |
[13] |
周朝彬, 胡庭兴, 胥晓刚, 刘金平, 刘建. 铅胁迫对草木樨叶中叶绿素含量和几种光合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4): 432-435. |
[14] |
张宗锦, 刘世全, 张世熔, 邓良基, 蒲玉琳, 范宇. 西藏酸性土壤的分布和酸度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4): 322-327. |
[15] |
袁明, 杨瑞武, 丁春邦, 段启香, 胡超. 鱼腥草的解剖结构观察[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4): 377-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