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颖, 陈平, 杜青, 庞婷, 付智丹, 张晓娜, 任建锐, 杨文钰, 雍太文. 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6): 745-750. |
[2] |
孙丽文, 史常青, 赵廷宁, 宋恒川, 高国雄, 陈丽华. 北川县4个树种根系抗拉特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1): 34-40,58. |
[3] |
符刚, 刘丹. 生猪规模化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四川省新津县6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数据[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4): 466-473. |
[4] |
林彭, 薛佳, 徐成言, 唐国庆, 李学伟. 四川省几种常见养猪生产系统经济效益的分析与比较[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216-220. |
[5] |
殷晓臣, 贾宪威, 祝佳梅. “四川泡菜”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以眉山市永一食品有限公司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1): 121-124. |
[6] |
冯帅, 李贤伟, 黄从德, 赖元长, 张辟芳, 曹银. 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地麻竹生物量和碳储量[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3): 296-301. |
[7] |
王钧, 赵安玖, 王鹏, 陈浩, 阳虎, 李贤伟. SPOT-5影像分析的三种融合方法比较——以洪雅县柳江镇退耕还林工程监测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1): 67-72. |
[8] |
徐艳梅, 张健, 梁剑. 四种退耕还林(草)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动态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3): 294-299,305. |
[9] |
沈迪玉, 宫渊波, 鲜骏仁, 刘军, 陈小红. 广元市退耕还林区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3): 327-331. |
[10] |
梁剑, 张健, 杨丁丁. 四川洪雅几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有效氮的动态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48-51,65. |
[11] |
唐治诚, 刘光明, 冉红美. 茶叶采摘方法对茶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6(02): 260-263. |
[12] |
胡庭兴, 江心, 李贤伟. 四川油桐现状及其在长防林建设中的经营对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449-452,456. |
[13] |
郭东力. 盈亏平衡法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4, 12(04): 486-489. |
[14] |
王昌全, 曾守鲁, 卢俊, 宋斌. 工程排水对低产田肥力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以名山县《川中项目》效益定位监测结果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 11(02): 305-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