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汉波, 曹广黎, 韩珊, 何丹, 蒋时姣, 万雪琴. 核桃对炭疽病菌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4): 463-470. |
[2] |
时羽杰, 汪志燚, 糜加轩, 肖徐, 万雪琴. 四川核桃遗传资源评价及优良无性系选育[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2): 152-160. |
[3] |
周楷玲, 陈绪文, 龚伟, 王景燕, 罗永飞, 杨文龙, 唐海龙, 刘江丽, 李灵聪. 核桃林下复合种植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807-813. |
[4] |
杨春平, 杨伟, 杨桦, 杨远亮, 王保新, 林森. 云斑天牛头部不同感觉器官对交配产卵行为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4): 495-498. |
[5] |
孙垟, 肖千文, 黄丽媛, 蒲光兰, 孙权, 罗永飞, 张志才, 陆学均, 廖运红, 陈定根. 核桃单株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2): 185-190. |
[6] |
杨桦, 杨茂发, 杨伟, 杨春平, 董杰超, 沈远华. 杨树云斑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及生息坑道[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2): 148-152. |
[7] |
陈良华, 胡庭兴, 张帆. 核桃与铁核桃种间关系的RAPD鉴定[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4): 513-516. |
[8] |
肖千文, 邓玉林, 周兰英. 四川西部深丘低山区核桃生产区划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391-395. |
[9] |
邓玉林, 李流恩, 陈继红. 核桃产量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2): 227-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