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顺宗, 吴玲, 张晓霞, 刘丹, 高世斌, 张素芝. 以玉米自交系18-599为受体的转基因再生体系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122-126. |
[2] |
张文君, 杨春华, 刘帆, 陈灵鸷, 刘志波. 不同激素配比对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2): 187-190. |
[3] |
刘正兰, 刘军. 雄黄兰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1): 45-47. |
[4] |
刘帆, 汤福义, 田孟良, 乔晓, 官宇. 水蔓菁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2): 117-120. |
[5] |
刘帆, 倪苏, 田孟良. 令箭荷花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3): 344-347. |
[6] |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红花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4): 365-369. |
[7] |
安洁, 刘军. 石灰花楸的快繁技术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3): 222-224. |
[8] |
唐宗祥, 张怀琼, 张怀渝, 晏本菊, 任正隆. 2,4-D、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分化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3): 203-205. |
[9] |
李娅莉, 张健, 潘远智.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现象与解决措施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3): 278-282. |
[10] |
刘丽锋, 张健. 丛生芽——大花蕙兰快速繁殖的新途径[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2): 150-152. |
[11] |
叶顶英, 张健. 三角梅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2): 142-145. |
[12] |
吉前华, 任正隆. 小麦品系绵阳97-392的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2): 103-106. |
[13] |
吉前华, 任正隆. 黑麦染色体1R对小麦幼穗培养中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2): 99-102. |
[14] |
吉前华, 任正隆. 小麦组织培养能力在栽培品种间的变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1): 6-9. |
[15] |
吉前华, 任正隆. 小麦高代材料中幼穗培养特性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1):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