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苟小梅, 曾兴鑫, 张毅, 蔡艳, 李涛, 顾勇, 陈韵松, 张潇. 烤烟油菜轮作与施肥对植烟土壤磷素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4): 452-458. |
[2] |
乔媛媛, 郑亭, 郭祯儒, 曹永立, 韩雅楠, 陈晨, 祁鹏飞. 四川省2001-2014年审定小麦品种加工品质参数变化规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3): 282-288,297. |
[3] |
张羽, 张晓娟, 陈进, 孙晓敏, 折建霞. SCOT标记分析抗菌核病油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4): 351-356. |
[4] |
巩健, 张源, 杜立国.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芥菜型油菜高效遗传转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4): 377-380. |
[5] |
张羽, 李英, 许伟, 陈东亮, 谢坤成. 利用SRAP和SSR标记对汉中地区主要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4): 370-376. |
[6] |
刘念, 范其新, 蒙大庆, 汤天泽, 李芝凡, 胥岚, 谢卓霖. 盐胁迫对高芥酸、双低油菜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4): 457-459. |
[7] |
汤天泽, 税红霞, 牛应泽, 蒙大庆, 李芝凡, 胥岚, 范其新, 陈军, 刘念. 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时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4): 459-462. |
[8] |
马淑青, 黄云, 王铮一, 赵艳琴, 曾富春. 油菜根肿病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2): 161-165. |
[9] |
刘淑娟, 文成敬.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木霉和粘帚霉菌株筛选及生防的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33-38. |
[10] |
蒙大庆, 袁代斌, 郭子荣, 李芝凡, 蒲定福, 胥岚.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型核不育系绵7AB-4的遗传研究Ⅰ.育性表现的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24-28. |
[11] |
张颖, 牛应泽. 人工合成甘蓝型大粒材料H484花粉生活力及减数分裂观察[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4): 289-291. |
[12] |
吴景强, 许良珠, 吴元奇. 梯度分析在稻米外观品质评价中的应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3): 208-212. |
[13] |
齐桂年, 施兆鹏. 茉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2): 172-175. |
[14] |
刘红雨, 刘勇, 牛应泽, V. H. Paul. 油菜不同人工合成系后代材料的霜霉病抗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2): 122-125. |
[15] |
冷向军, 王康宁, 李小勤. 饲粮酸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4): 367-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