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腾飞, 谌洁, 代邹, 杨志远, 郑传刚, 马均. 氮肥缓速配施对两种机插稻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286-296. |
[2] |
蒋明金, 李敏,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姬广梅, 李立江. 播种量对不同粒型机插优质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4): 399-408. |
[3] |
潘丽波, 陈彦君, 关潇. 转Bt基因玉米HGK60对小鼠亚慢性毒性效应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2): 198-204. |
[4] |
袁嘉佑, 祝诗平. 小波去噪对近红外光谱鉴别转基因菜籽油的影响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3): 293-297. |
[5] |
李锡宁, 农兰霞, 牟科, 秦春霞, 江廷雪, 邹雪, 王西瑶. 低磷胁迫下对转AtGAPC2基因马铃薯株系的评价与筛选[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2): 126-132. |
[6] |
吴敏, 刘思国, 兰翀, 徐旭俊, 陈建泉, 马恒东, 成国祥. 喷雾干燥对人溶菌酶转基因山羊乳汁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204-207. |
[7] |
苏顺宗, 吴玲, 张晓霞, 刘丹, 高世斌, 张素芝. 以玉米自交系18-599为受体的转基因再生体系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122-126. |
[8] |
张之为, 赵君, 樊明寿, 杨帆. 马铃薯不同品种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1): 61-68. |
[9] |
张文君, 杨春华, 刘帆, 陈灵鸷, 刘志波. 不同激素配比对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2): 187-190. |
[10] |
朱雪梅, 邵继荣, 杨文钰. 温度对优质中籼稻籽粒灌浆及淀粉体发育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2): 152-155,167. |
[11] |
李琴, 武丽敏, 江千涛, 魏育明, 颜泽洪, 郑有良. HMW-GS基因的遗传转化与小麦品质改良[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104-108. |
[12] |
刘汉梅, 张怀渝, 谭振波, 黄玉碧. 植物抗寒基因及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109-113,125. |
[13] |
陈木莲, 吴元奇, 许良珠, 吴景强. 分期播种对早籼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4): 306-312. |
[14] |
朱雪梅, 杨文钰, 任万军, 徐精文, 鲜骏仁. 不同穗重型杂交稻外观品质在四川盆地各气候生态区的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4): 301-305. |
[15] |
李双成, 王世全, 尹福强, 李平. 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4): 296-300,331. |